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协和医报
感受香港医疗制度和医院后勤管理差异
时间:2014.04.15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唐蔚蔚

    2013年11月初,我有幸与中海油物业协和项目组一行,赴香港对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和香港养和医院的后勤管理进行了为期2天的参观学习,感受香港医院与国内医院的差异,体会“全民医保”环境下香港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的不同。

    医院概况:“公私分明”的两家翘楚

    我们参观的两家医院分别都是香港公私不同体制下的医院代表。

    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Pamela Youde Nethersole Eastern Hospital)简称东区医院,成立于1993年,拥有病床1600多张,是一所大型急症全科医院,是香港医管局辖下的公立龙头医院。医院专科服务齐全,为香港医管局辖下可提供“人工心肺”(ECMO)治疗的四家医院之一,是设有直升机停机坪的两家公立医院之一,也是医管局东医院联网医院管理和临床技术培训中心。医院提倡“以客为尊”的服务理念,不仅以外部顾客——病人为中心,同时通过强化后勤人员配备,最大限度减少内部顾客——医护人员的非专业工作。

    养和医院(Hong Kong Sanatorium and Hospital)建于1922年,是香港最负盛名的私家医院之一,许多富豪明星都选择这里就医。对于香港独立开业的医生,能在这里行医也是他们的骄傲。作为一所高端私家医院,养和医院秉承“优质服务,卓越护理”的理念,拥有自己的护士学校,护理队伍是这个医院运营的主体,护士承担了大陆医院住院医生的许多工作,人手配置得非常充分,还有助理护士、房管等岗位分担护士工作。

    预约医疗:保障就医质量,节约后勤成本

    香港是一个人口密集、资源紧张的城市,但香港的医院却显得温馨与和谐,民众对医疗的满意度很高。公立医院通过预约就诊,私立医院通过价格杠杆,实现了病患的合理分流和医疗资源的有效配置。相对国内各种大型医院,香港医院没有嘈杂拥挤的人流,没有挤在诊室门口焦灼等待的病人,更没有活跃的号贩子和医药代表……医院里不论是医务人员还是后勤服务人员,都以一种有序而不忙乱的状态工作。

    从后勤的角度来看,医院的人员数量和停留时间会增加物业管理的成本。如果一个病人或病人家属在医院停留1小时,依照产生50克的垃圾,消耗1升水(上厕所洗手、喝水等),分担0.02度电(电梯空调照明等)的最低标准计算,那么协和北区门诊楼日门诊量1万、人流量3万,人均多停留2小时每天将产生3吨垃圾、消耗60吨水、分担1200度电,约合1400元,一个月24个工作日就是72吨垃圾、1440吨水、3万度电,约合3.4万元。这还不包括因此需要增加的保洁、导医、保安及维修等各类人员配置,由此带来的公共设施的损坏和折旧,以及安全隐患的增加和对就诊环境的影响。所以,通过制度设计和流程优化,缩短每位就诊患者的在院等候时间有望降低后勤物业成本。

    保急做专:基于时间成本的医疗资源价值分配

    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出发,拥有不同人力资本的人相同时间创造的价值不同,因而相同的时间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价值也不同。香港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理论基础,尊重了不同阶层人群对于医疗的不同需求,让“有钱人”看得好病,让“没钱人”看得起病。

    香港医管局下辖的公立医院联网支撑起了香港几乎免费的公立医疗系统。在东区医院,普通门诊收费45元,专科门诊初诊100元,复诊60元,药物不论贵贱多少每种10元,各种检查化验免费;急诊住院入院费50元,另每天100元;其他住院每天68元。相对于香港坐个地铁20元,租个房子1000元/平米的消费水平来说,面对这样“免费的午餐”,公立医院通过做大急诊满足民众的突发疾病之需,另外通过严格的专科门诊预约制度,控制就诊人数,保障就诊秩序,同时也执行医管局给予的财政预算。据悉,在东区医院,非“急”病专科门诊平均预约周期为3个月,平均预约住院等待时间为1-2年,这也就是为什么东区医院有1600张床,有4620名员工,却只有436名医生;而私立养和医院只有不到500张床,却有1700多名医生。

    后记:思考和建议

    总的来说,在香港,如果你追求时间效用,想早看病找专家,你就需要付出更多的费用;如果你追求经济效用,想少花钱多办事,你就需要付出更多的等待时间;当然,公立医院急诊的大门是随时敞开的。

    由此反思国内大医院的“看病难”和“看病贵”,实际上不完全是医疗服务供给不足,而是对广大民众的就医需求未能有序控制——没能通过价格杠杆对需求存量进行市场差异化细分,没能通过预约制度对需求流量进行区域限制并合理疏导,导致普通民众不论小病大病都疯狂涌入大医院,造成供需矛盾突出,医患冲突频发。

    建立在医生自由执业制度基础上的香港医疗体制,通过公立和私立医院的互相补充获得了香港各阶层人民的满意。大陆医改能否借鉴香港的成功经验,通过公立医院的联网和特需医疗的发展,推动医疗服务市场机制的形成?协和医院能否从空间和机制上重新定位东西院,发挥各自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