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2013新年初升的太阳,回望刚刚过去的2012年里365个日日夜夜,此刻,有哪些温暖的记忆留在2012年?又有哪些愿景升腾在心中?新年的阳光,明媚而又灿烂,比阳光更灿烂的,是我们内心蓬勃而生的理想和希冀。
新年伊始,本报编辑部特别邀请赵玉沛院长撰写了《我们的“协和梦”》,邀请郎景和院士撰写了《医生与病人》。意图在开篇之时,回答好关系协和未来的两个问题:其一,协和向何处去?其二,医患向何处去?
2012年是北京协和医院历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协和在全社会的瞩目和百姓的期盼中迎来了她91年发展史上意义重大的一次“乔迁”:新门诊楼、急诊楼全面启用,推进医院在人性化、信息化和自动化方向上更进一步,实现了流程创新和机制创新。老百姓在协和体验到了就诊便利和尊严。员工的工作条件也得到了大幅改善。适应了公立医院改革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的两个关键需求。
这正是协和医院在2012年全年深入开展落实办院理念的具体体现。2012年春季召开的医院工作会议和职代会上,落实办院理念被确定为医院2012年五项重点工作之一。全院各科处室在深入开展文化建设、践行办院理念的过程中,积极转变观念,努力创新思路,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迈出了扎实的步伐。2012年,医院党委推出“爱心卡”活动,为全院407位75岁以上的离退休老同志每人安排1~2位爱心联络人,随时把医院的关心和科室的温暖送到他们心坎上。2012年,医院完成第二批“百人计划”,向13个国家和地区输送了89名协和青年才俊。中长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全员培训计划、名家讲坛,一系列工作全面提升了协和员工的素养。“待病人如亲人,提高病人满意度;待同事如家人,提高员工幸福感”的办院理念,经得住浮华的干扰和时间的沉淀,正成为全体协和人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力量源泉。
2012年11月,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中国最佳医院综合排行榜,协和连续三年位居榜首。但我们深知,这是全国同道对协和的支持与厚爱,是荣誉,更是提醒和鞭策。居安思危,大力发展转化医学,我们才能找到医院未来引领学界的新引擎。
十八大胜利闭幕,燃起了亿万民众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梦想和期待。十八大报告描绘的“中国梦”,让代表国家未来的青年有了期待。而青年有了期待,国家就有未来。
协和在二十世纪20年代建立之初就站在世界医学的巅峰。几代协和人为医学科学事业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呕心沥血、志存高远、不断求索奋进,才有了协和的今天。风雨韶华91年,从今而后,续写协和新的辉煌,以强劲的实力参与国际竞争,让协和重回建院之初的学术巅峰地位,这就是我们全体协和人的“协和梦”。
2012年即将过去,我们感念岁月的厚馈。2013年已经到来,我们怀揣梦想,鼓满风帆,激情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