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协和医报
2012北京协和急诊医学国际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时间:2012.05.25 字体:

    本报讯 (记者 陈明雁)4月13日-15日,2012北京协和急诊医学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该论坛由北京协和医院主办,全军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专业委员会协办,汇聚众多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设五十余场学术讲座、临床病例研讨及临床模拟培训。愈23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急诊医学、全科医学、内科、外科、重症医学、麻醉等专业的医生、护士及相关专业人员出席了高峰论坛。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标准•规范•发展”,旨在配合我国急诊医学的质量改进工作,推进急诊医学界向“高质量服务”迈进。2011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入选第一批四家“卫生部质量控制中心”,协助卫生部医政司执行行政管理职能、制定质量标准、推进质量改进及监督质量结果,由此促进急诊医疗服务的整体提高,满足我国常规急诊和灾害救援的需要,进一步缩短与国际急救先进水平间的距离。因此,本届论坛的重点议题就落脚在急诊医学的规范化建设上。
    卫生部急诊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任于学忠教授介绍说,自1983年我国第一个急诊科在协和诞生以来,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急诊医学得到了长足进步。但各个医院的急诊科建设没有固定的模式,医疗质量、人文关怀、服务态度、收费标准等参差不齐,需对急诊科的管理、急诊专业的建设建立一套完整详尽、分级量化的指标体系。
    据中心执行主任王仲教授介绍,卫生部急诊质控中心已搭建了一个由专家委员会构成,兼顾基础质量、运行质量和终末质量的组织框架。“今明两年,我们将重点开展急诊医学规范化建设工作,对急诊科拥挤情况展开调研,制定急诊医学质量控制指标和急诊医疗服务院前、院内衔接标准,启动急诊医学发展现况调查研究。”中心秘书徐腾达教授说。
    14日~15日的学术论坛同样精彩纷呈。多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提供了五十余场学术讲座、临床病例研讨和临床模拟培训。内容包括心肺复苏、急重症病人监护、血流动力学及容量复苏、多脏器功能障碍与衰竭的抢救和脏器功能支持、急诊病人的营养、急性感染、急性中毒、急救护理等方面;涉及的操作技能包括:快速诊断(POCT)、床旁超声、内镜、急诊介入、药学与检验、影像技术、急诊呼吸功能监测和支持、急诊肾脏替代、监护技术、气道建立及管理、人工通气、机械通气、血气分析等。此外,“论坛”为合理用药、临床检验的应用以及影像学单独设立了专项讲座,使培训更加具有针对性及实用性。
    经过六年的发展,由北京协和医院主办的急诊医学国际高峰论坛已成为业内专业程度最高、影响力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年度盛会,不断推动我国急诊医学事业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