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阿学静同志不幸逝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和老阿非亲非故,只是最近这几年才成为了邻居。闲暇时也会聊上几句,但老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高贵品质教育了我,激励了我,他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协和精神的真谛。
早在二十世纪60年代我就知道阿学静这个名字,其原因并非他是名家或大家,而是因为这个姓氏很少见,许多化验单都有阿学静的签章。在检验结果一栏,经常可见“浮聚法检出某某寄生虫卵”的字样。他对各种寄生虫了如指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任何“瘟神”都逃不过他那双敏锐的眼睛。
几年前的一个傍晚,我们在院子里纳凉,我向他请教用浮聚法查虫卵的问题。顿时,他像开了话匣子一样,滔滔不绝,津津有道地讲了起来,从如何挑选大便,到如何进行浮聚,如何镜检,最后,他还加了一句开玩笑的话,“有的病人很抠门,送检的样本太少,不好检查”。啊,我终于明白了老阿查大便的秘密。
他退休后仍然坚守阵地,每逢夏季,这个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他都被返聘回肠道门诊,为传染病的防治立下了汗马功劳。忙了整整一个夏天,所得到的是不高的薪酬,但是他很满足。冬天由于肠道门诊病人很少,他便“告老还乡”。来年夏季他又会出现在同一个岗位上。他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兢兢业业地工作,我真佩服他的敬业和献身精神。
我们常提起的“协和精神”,其本质究竟是什么?它是一种治学态度,更是一种价值观,这是用金钱买不到的。阿学静同志并没有高深的学历,也不是著名的专家或学者,他与粪便打了一辈子交道,工作严谨、求精,他是一个不嫌粪臭厌铜臭的人。我们怀念他,敬重他,更要学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