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头戏。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强化以病人为中心,创新管理机制,提高运行效率,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的医疗服务,是大型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和必由之路。
正是在上述理念的指导下,北京协和医院进行了持续的公立医院改革探索与实践。通过建立、推行和不断完善全面绩效考核,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服务效率和水平;通过职能部门优化重组和干部竞聘上岗,推行科室目标责任制,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全国率先推行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主动上报制度,建设病人安全文化。通过以上做法,最终实现让患者在协和能看得上病、住得进院、看得好病、从公立医院改革发展中获益。
一、病人需要什么,绩效考核什么
协和医院推行的绩效考核方案中,全院科处室被分为手术科室、非手术科室、医技科室、职能处室与后勤部门四大块,全部实行量化考核。临床及医技科室采取150分制,职能处室与后勤部门采取100分制。
手术科室绩效指标依据科室的业务内容、技术水平、风险程度和劳动强度等设立,包括门诊量、出诊率、手术量、术前平均住院日、床位使用率、医疗质控、院感控制、医疗安全、重大差错、门诊投诉、医疗投诉、医保、护理质量、科研、教育、绩效结余、人力成本、耗材成本和服务满意度19大类指标,每个指标都有明确的定义、基础值和不同的权重系数。非手术科室与手术科室相比,增加了科室床位周转率、医师出诊率、危急重症收治率的考核。医技科室的考察重点体现在工作量、预约时间和出报告时间等方面。职能处室与后勤部门的绩效考核,从年度工作业绩、执行力、临床医技科室满意度、职能处室之间的满意度、服务投诉以及成本节约率6个方面综合考评。
绩效考核推行3年来,考核方案的版本不断翻新完善,先后出台5个版本。2008年第一版绩效考核方案将业务指标放在第一位,而在2009年的新版方案中,手术量、出院量等传统业务指标降到20分,医疗安全、风险和质控指标大幅上升到37分,占到了医疗考核权重的67%。
以“病人需要什么,绩效就考核什么”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在医院工作中大大发挥了指挥棒的作用,强化了医院在服务质量和岗位工作量上的明确导向,有力地破解了效率、质量与服务难题,促进了学科发展。
二、精简优化部门,建设高效团队,落实目标责任制
管理团队的效率效能是医院改革创新、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为此协和根据近年来医院工作会议和职工代表大会收集上来的意见,制订了医院职能部门优化重组原则,提出的“部门精简、高效、统一,职责无交叉、无空白、无脱节,功能相近、联系紧密处室合并形成大部制,有利于服务临床一线、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等原则获得全院中层干部100%通过,优化方案通过率达96.7%。
延续多年的27个管理职能部门精简到18个,减少了三分之一,职能更加明确突出,形成了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后勤服务体系和财务管理体系,强化了医务的统一管理和党办综合协调职能,强化了学科建设、住院医师培训、员工培训和法律事务等职能。所有科室负责人重新竞聘上岗,做到公开透明。
与此同时科主任换届科室民主测评工作在全院各科室全面展开。换届工作小组本着“服务临床、方便临床”的原则,深入一线,严格按照公开、公正、科学、民主的既定程序组织民主测评,涉及53个临床科室约3200多人,共安排投票63场。广大医护技研人员热情踊跃参与,使得本次民主测评全院职工总投票率达82.93%,1/3以上的科室投票率达90%以上,为新一届科室领导的上任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经过近两年的酝酿和绩效考核工作的经验积累,医院从今年正式推出科主任目标责任制管理。从医疗、教学、科研、学科建设、行政管理、文化建设等六大方面对科主任加以考核。职能处室的任期目标则主要包括职能目标、围绕医院阶段性或年度中心工作予以配合及执行的情况、管理创新、服务目标的实现情况、财务目标、内部管理等。
从2008年9月我院正式启动ISO9001质量认证,到2009年8月体系正式运行,我院梳理了医疗护理工作文件,建立了五大院级质量体系文件,完成了51万字、497个文件的编辑管理,使得各项工作不断制度化、规范化。2010年11月26日下午4点,ISO9001认证审核结果反馈会在住院楼四层多功能厅召开。审核结果表明我院通过两年多的ISO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与运行,已经符合ISO9001质量体系的标准,达到了体系完善、自身持续改进的要求也标示着我院ISO质量体系管理水平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全国率先推行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主动上报制度,为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保驾护航
怎样做到对各种不良医疗事件和安全隐患的有效防范,确保病人安全,确保医生“做对容易做错难”?协和医院创新性地成立了医务处病人安全办公室,通过建立并推行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实施手术安全核对制度和建立医生工作站高危药品警示系统等举措,为防范医疗风险、保障病人安全构筑起坚固的防线。
医院于2009年4月出台《不良事件和病人安全隐患报告管理规定》,对可能因诊疗行为造成病人明显损伤后果的不良事件在规定时限内实行强制报告制度,对可能转化为不良事件的安全隐患实行自愿报告制度。所收集到的隐患信息只作系统流程改进用,不仅不作为对医疗过失差错当事人处罚的依据,还对积极上报医疗隐患的科室和个人在绩效考核中给予奖励。制度运行一年半后,医务处病人安全办公室通过书面、网上、电话、传真等方式收到来自全院报告的不良事件达600多件。如严重过敏事件、用药安全事件等,组织专家论证会50余次,作出系统改进50起。
2009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在国内率先开展手术安全核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病人离室前三个时间点,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护士三方共同进行手术过程中重要环节的核对,提高手术安全防范意识,保障病人的手术安全。医院在保留WHO的原则和精髓的前提下,对给出的统一表格进行了本土化和简约化修订,至少减少了1/3的问答,最大限度地突出了既保障病人安全又方便临床操作的管理理念。
四、落实公立医院改革,让病人看得上病,住得进院,切实缓解看病难
怎样才能让病人挂得上号、看得上病、住得进院?医院围绕以病人为中心,采取了多种措施,收到明显效果。一是开设夜间门诊、节假日门诊,使常规工作时间满员的门诊诊室得到进一步利用;二是开设疑难会诊中心、专病门诊等,减少病人往返多科间就诊的现象;三是推出114电话预约挂号,分时段预约的方式分流患者就医;四是出台严格的医师停诊管理办法,医师停诊首先要取得科主任同意并签字,同时,由科主任协调安排替诊或择期补诊;五是出台政策激励大夫多出门诊、多看病人。经过不懈努力,从今年5月起,协和日门诊量达1万人次以上,最高单日门诊量高达12700人次,缓解病人看病难工作初见成效。
为缓解住院难,医院每年均出台新举措提高床位使用率、缩短平均住院日。经过流程改造和人员科学安排,放射科CT检查当天完成的比例由原来的3.01%提高到82.47%,MRI检查当天完成的比例由原来的7.08%提高到48.96%。检验科通过增加设施、科学调配人员、优化技术与工作流程、加快数据分析等手段,基本做到生化、免疫、临检等检查90%当天发报告。医院对影响平均住院日的其它要素进行重点监控后收到明显效果。2010年上半年出院病人数较去年同期增加2250;平均住院日较2009年缩短0.8天,缓解了部分病人的住院难。
北京协和医院院长赵玉沛说,当站在患者的角度审视我们的工作时,提高医疗质量、狠抓病人安全、提升医院的服务效率和水平是医院永恒的主题和追求,只有这样做才是真正把以病人为中心落到了实处。
北京协和医院2010改革创新纪实
时间:2010.12.21
字体:小大
作者:段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