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协和医报
写在急诊志愿的日子里
时间:2010.08.21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悄然间,团委&青年工作部、社工部、护理部、教育处联合开展的急诊志愿者活动已经走过了半年的时光。在这六个月中,我一共参加了十二次志愿活动,从一开始懵懵懂懂地参加培训到今天成熟稳健地为患者志愿服务,这其中收获之多,感触之深难以言表。在我院迎来90岁生日之际,我想将自己的一点志愿者心得与同事们共同分享,同时也真诚地邀请更多的同事加入志愿者行列,每人献出一份爱心,让患者更满意,使协和更和谐。
    “志愿者”,英文Volunteer,来源于拉丁文Valo,含义是“希望、决心或渴望”。在西方,志愿者被认为是在职业之外,不受私人利益或法律强制驱使,为改进社会、提供福利而付出努力的人们。在中国,志愿者协会给“志愿者”下的定义是: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志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每个志愿者团队都有它的口号和宗旨,协和志愿服务宗旨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这八个字写在每个志愿者的胸牌上,每次戴上它我都会要求自己在实践行动中理解它的含义,体会它的意义,我想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好志愿活动。
    记得第一个急诊志愿服务的班上,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2009年12月13日21点30分,我站在急诊入口处正在协助指导患者送检,一个人急匆匆地冲进急诊大厅,焦急地对我说:“大夫!大夫!求求你,救救她,她……她……没气儿啦……”说着他就哭起来了。我立刻带他到抢救室内找护士同时问他病人在哪里,他说在外面的计程车上,已经停止呼吸5-10分钟了,随后我便跟随抢救室的护士老师迅速将患者抬到抢救室内,之后老师们给患者实施了心外按压等抢救措施。抢救室关闭着屏蔽门,患者家属蹲在地上嚎啕大哭,他一边用手锤打自己的头部,一边哭喊:“妈妈呀,你一定要活着啊!”在安慰他的同时,我的眼睛也湿润了,我曾经一度认为这样的场景只能在电视剧中看到,当那天一个活生生的“现场版”出现在我面前时,我真的惊呆了,我想这样一个40余岁的高大男子在面对亲人的病痛时是如此的脆弱。在等待医生护士抢救的分分秒秒中,我也很紧张,我一直在祈祷着他母亲的苏醒,然而最终她没有醒过来,被糖尿病的并发症冠心病夺去了生命。22:00整,我结束了第一个急诊志愿者服务班,两个小时中,从一开始我为能够正确地为患者指路而欣喜再到经历了这触目惊心的一幕之后我陷入深深的思索,这一课令我刻骨铭心。当脱下身上绿色的志愿者服时,我内心深处忽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急诊是医院的一条绿色生命通道,而作为一名急诊志愿者,我要努力降低患者对陌生环境的无助感和盲目感,给患者带去一份关心、一份爱护和一份温暖。
    2010年4月25日,20:45分,我见到一对家长抱着一个小孩(25个月)来急诊看病,在急诊领到针剂后,需要在儿科病房进行输液,但是他们不知道儿科病房的位置。看到他们焦急的神情,我主动上前告诉他如何寻找。然而,他们对我们所谓的“老楼”似乎完全不懂,于是我便带着他们一起到了儿科病房。晚上走过“新加坡”,老楼显得格外安静,昏暗的走廊让人感到一丝凉意。这时小孩儿的父亲问我:“这么晚了,你一个女孩子值班送我们怕吗?”我笑着对他说:“不怕。”他又问:“那你们这个一定是自愿的吧?是在做志愿吧?”我坚定的回答他说:“是的,我是志愿者。”送过他们后,我继续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在下班前,小孩儿的父亲特地向我道谢,让我真的很感动。一方面感受到了患者对我们志愿者的关心、理解和尊重,另一方面患者对我们的志愿工作也给予了肯定,我想我应该坚持下去,因为这是让我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享受乐趣的一件事,是时刻教我如何为人的一件事,更是让我品味人生真谛的一件事。因此,我想对所有志愿的同事说:“做志愿者,我愿意!”
    总之,通过一次次志愿行动的实践,我越来越深刻理解了我们的宗旨:“有奉献的精神,才能相互关爱,相互帮助,这样才能有所进步,有所成长。”让我们更多的人都能够献出自己的爱心,来帮助更多的患者,共同为庆祝协和90岁生日创建一个更加文明和谐的环境。
 

手术室  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