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协和医报
2010年第7期《院报》内容
时间:2010.04.27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mychen

2010年早春,中国不平静。地震、矿难……灾难接踵而来,危急关头,协和人挺身而出。情系伤员,奋力救治,他们带去的不仅仅是医疗技术,更有协和人对骨肉同胞的浓浓关爱。

我院专家赴青海、甘肃两地会诊地震伤员

十人医疗队集结待命

本报讯(记者 陈恔 陈明雁)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接到卫生部的任务后,我院医务处紧急组织,于17日派出由ICU柴文昭主治医师、胸外科崔玉尚副教授和骨科张嘉副教授组成的协和专家组赶赴甘肃兰州指导当地救治工作。同时一支由十名医务工作者组成的抗震救灾医疗队早已集结完毕正在待命。

协和专家组一行3人抵达兰州后,马不停蹄、不分昼夜地投入到当地的伤员救治工作中。在省卫生厅领导的陪同下,柴文昭一行分别走访了包括兰大一院、省人民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与当地医务人员一起巡视伤员,并对20余重症及复杂病例着重进行了治疗方案的讨论。据崔玉尚副教授介绍,兰州各大医院均全速运转,转运到兰州地区的地震伤员都得到了及时救治。张嘉副教授介绍说,经过四川汶川地震的洗礼,无论是政府组织还是救治工作都开展得更为有效。专家组已于4月19日晚返回北京。

与此同时,医院大后方的准备工作并未停止。医务处院感办高凤莉副处长受命担任待命抗震医疗队队长,队员包括感染科王焕玲副教授、急诊科徐腾达副教授、肾内科李航副教授、ICU王小亭主治医师、基本外科曲强教授、神经外科窦万臣主治医师、骨科王炜主治医师、胸外科黄诚主治医师以及急诊科胡英莉主管护师。除了队员们必备的生活物资外,医疗队此行将为灾区带去急需的医疗设备和药品。

在参与了汶川地震等灾害的医疗救援任务后,医务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具备了相对固定的应急预案,针对此次地震的具体情况,我院拟主要派出胸外科、骨科和急诊科的大夫和护士,同时根据实地情况在医疗队队员协助下筛选准备了物资。

经过医务处的紧急协调,器材处、药剂科等纷纷加班加点为医疗队赶赴前线救治百姓准备必要物资。据器材处介绍,虽然接到通知已接近下班时间,但考虑到情况紧急,大家加班加点,分头联系库房和厂家开始筹备物资,全部准备妥当时已经深夜11点半。

由于青海当地天气非常寒冷,最低气温只有零下3度,因此,器材处为队员们准备了防寒服和防护鞋,同时为避免可能发生的余震给队员带来不必要的伤害,还为队员们准备了安全帽。饮食中心也为队员们准备了充足的食物。同时为保证队员自身安全,防止发生不测,医院还为每位队员配备了随身携带的自救工具和药品。

此次赴青海地震灾区救援医疗队将面临高原和高寒两大困难,队员们已经就当地的救治特点进行了一系列咨询,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同时,根据抵达目的地可能承担的工作任务进行了简单分组。队员们表示,随时准备出发,到灾区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

截止发稿时,我院内科ICU主任杜斌教授已前往青海西宁,参与当地的医疗救治指导工作。

 

卫生部办公厅领导到我院检查督导安全生产工作

肯定我院成绩  对今后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本报讯  2010年4月9日上午,卫生部办公厅薛晓林副主任一行到我院检查督导医院安全生产工作。鲁重美书记、方文钧副书记和柴建军副院长代表院领导班子对检查组莅临我院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院办、行政处和保卫处等相关部门一同迎接检查。

薛晓林副主任介绍说,卫生部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总体要求是:强化领导,落实责任;突出重点,明确要求;加强宣传,形成合力。卫生部领导高度重视协和医院的发展,十分关心医院职工和广大患者的切身利益。此次检查工作是按照国务院《关于立即开展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精神和卫生部《关于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进行的,卫生部将组织检查督导组开展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

检查组在听取柴建军副院长关于医院安全工作的汇报后,检查了我院消防监控中心以及应急疏散高空救援设施等安全管控工作。薛晓林副主任肯定了医院定期进行全院安全检查、在院周会上进行安全工作通报和讲评、编纂发行《消防安全知识手册》的工作以及我院在安防、消防方面做出的努力,同时指示:

1、在安全生产管理上不能松懈,不能出一点闪失,不能打折扣,一定要落到实处;

2、重点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防火安全管理,地下空间的安全管理,保证病人安全;

3、各级领导和各个部门要高度重视,做好自查自纠,消除隐患;

4、加强宣传和培训,做好应急预案和日常演练。

根据卫生部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部署,检查时间为4月6日起至5月底,检查方式为单位自查和上级督查相结合。我院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有关指示,向全院提出明确要求。在4月12号的院周会上,保卫处于学忠处长向全院传达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安全生产大检查的指示精神。                                                      (保卫处)

 

我院八名专家圆满完成山西矿难医疗救援任务返京

又讯(记者陈恔 段文利) 4月10—12日,根据前方需求和卫生部调遣,我院又派出呼吸内科陆慰萱教授、血管外科李拥军教授、消化内科孙晓红副教授和病案科刘爱民主任前往山西参加矿难医疗救援。

四位专家就此次山西矿难伤员涉及呼吸、血管及消化等方面的一些临床症状及检验指标的判定,出院诊断究竟应该如何做等给出指导性意见。由于伤情多系长达8天的饥饿所致,刘爱民主任提出的矿山透水条件下“饥饿相关性营养不良”的诊断建议,获得专家组一致认可。同时还给出国际疾病分类代码,为当地总结矿山透水情况下伤员的系列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应对措施奠定了基础。

这是我院继第一次派出ICU科柴文昭主治医师、急诊科刘继海主治医师、皮肤科晋红中教授和营养科马方副教授等前往山西参与矿工救治工作后,再次派出专家前往山西。

专家组出色的工作获得了卫生部、山西省卫生厅领导的高度赞扬。

 

南平突发学生惨案

我院专家参与重伤小学生救治工作

本报讯(记者陈明雁)3月23日,福建南平市民郑民生在当地小学校门口刀砍13名小学生事件发生后, 我院内科ICU主任杜斌教授于当晚连夜从北京飞往福州,并于24日凌晨3点赶到南平市第一医院。一到病房,杜斌教授立刻投入抢救工作,巡视受伤患者,参加专家会诊,为重伤小学生拟定抢救方案。

之后,一位心脏两次骤停,二出二进ICU手术室的女学生病情恶化,肺部感染,多器官衰竭,昏迷不醒。3月27日,感染内科王焕玲副教授再次受卫生部指派,于当晚11点赶到南平市第一医院,参与了该患者的会诊工作,拟定抗感染治疗方案,并对下一步治疗提出建议。据悉,该学生已苏醒并脱离危险。

 

从“中国大学为什么出了大师”说开去

ICU 陈德昌

“中国大学为什么出不了大师?”这个问题是钱学森老先生提出来的,也是钱老晚年最担忧的问题。这是个大问题,不仅钱老关心,大学领导也关心,教授和科主任关心,大学生也必然关心。这个问题不可能在一夜之间解决,但也避不掉躲不开。在老协和的历史上,曾经出过几位中国医学界的大师级人物。然而辉煌巳经过去,21世纪协和新的辉煌需要重新创造。21世纪的协和呼唤新的大师。

这里我们需要思考两个问题:

一、协和医院优良的传统为什么中断了,协和的人才培养为什么出现断层?文革,既是破坏,又是疯狂。横扫全国的极左思潮的干扰持续了20多年。历次冲击和破坏,都以堂堂正正的“理论依据”,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那么大的海啸,对清华大学的破坏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把理工科和人文科学活生生地剥离开来,把中国好几代优秀校长苦心培植起来的大学破坏了。实际上,恶果影响到了全国大学,协和也不例外。现在的清华大学有进步,但是元气并没有恢复。

可以理解,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拨乱反正,只能要求‘粗一点’,‘粗一点比细一点好’。但是放到今天,许多想法和做法就需要仔细梳理。和全国的大学一样,协和今天面临着共同的难题。协和当年之所以能引领全国,就是因为有大师。今天的协和,当务之急就是要培养出新时代的大师。否则,协和就会走问衰落,衰落的过程是在缓慢而难以觉察当中。浮躁和急于求成,可以出现昙花,但昙花不能持久。出昙花的土壤,必然出不了大师。如果我们想做清醒的乐观主义者,就必须对过去的错误和疯狂进行梳理。错误不是不可以重犯,疯狂亦会复发。“拨乱反正”以来,大学改革做了几件好事,但是也出现了大折腾。折腾就会乱。乱,总会有负面后果。破,就是破了。破而想立,真的那么容易?作为协和人,我们要考虑的是,协和医院被破坏掉了些什么。我们每位协和人,需要冷静下来想,我们当年完全是受外部压力被动接受的吗?我们自己是否也曾经认为这种“破”是有道理的?今天的协和要立些什么。如果我们自己不梳理对事物的认知,还会折腾照样,还会疯狂照样。

二、历次会议上都能听到“协和要再创辉煌”。然而我想,今天的协和,不可能是老协和的复制品。我们曾想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老协和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失败了。要想恢复老协和的导师制度,亦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难以落实。可见,形式上的复制和模仿都是行不通的。为什么?时代变了,情况变了。每个大学都有诞生、成长、发展的过程,结局命运却各不相同。有的可以持续辉煌,有的却走向衰落。世界上,百年老校的大学至今不衰落的,还有能力继续培养出世界级公认的大师的,其中大家熟悉的例子当属牛津和剑桥了。当然还有别的。这些大学的生命力为什么这么长?因为她们与时俱进。因为她们有好的校长。清华大学原校长(1931-1948)梅贻琦曾说过:“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师资为大学第一要素”。他提出,大学“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才”。梅先生的话是大学的办学至理。今天我们也常能听到这样的话,但在实践中就不一定了。数落一番大学里的那些事儿,就可以看出问题。大学出大师,要有园丁,要有土壤。我们协和准备好了吗?

在这里,我谨转载:雷泽归妹 2005年博文中的一段:“处在转型期的中国高等教育、中国大学校长,面临着太多的矛盾和痛苦;但同时也面临着太多的机遇和幸运。须知,一马平川从来不是成就历史人物的大舞台。只有在激荡中、在迷茫中、在艰难困苦中,才蕴藏着创造历史的大机会。过去那些伟大的校长,没有一个是在顺境下、在什么条件都已经具备的前提下开辟自己的时代的,今天的中国大学校长要想不成为历史的匆匆过客,同样没有理由也没有时间来抱怨自己所处的时代。你站到了那样的位置上,你就肩负了那样的使命,你没有借口,你别无选择!但是,当下中国大学校长们意识到了这点吗?他们准备好了吗?” 

 

协和应该选择怎样的医生

肠内肠外营养科 徐云飞

假设您是某个大型医院的人事处领导,今年要新进一批医生,这些医生的录用需要您来把关,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医生呢?再说得具体一点,现在有一个内科大夫的岗位,有两个应聘者,一个学习成绩十分出众,在国际大型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许多文章,在某一研究领域内获得很多荣誉,有很大的发展前途;另一位学习成绩并不突出,没有什么专业方面的成就,没有在国内国际的重要期刊文献上发表过文章,没有获得过多少荣誉称号,但他为人善良,品格优秀,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关心患者。您会如何选择呢?您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呢?是选择披着智慧的光环、人人羡慕的天之骄子,还是品格优良、能够关心患者的好大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受到外来思潮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少人越来越看重物质,金钱至上、权力至上、荣誉至上。医疗机构也受到一定的影响。收红包,这个刺眼的词语,在前些年俨然成为那些腐败医生的代名词。近些年我们医疗机构紧抓精神文明建设,我们现在可以毫不犹豫地反驳那些侮辱我们医生的词语。因为我们懂得,金钱、权力和荣誉对于我们来说只不过是过眼烟云,只有患者的尊重、患者的爱戴才是我们的宗旨、追求和动力。所以我认为,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应该彻底地颠覆传统的学术优先的原则。有人说,庸医是我们医疗机构的不幸。无可厚非,医生的天职是治疗疾病,如果学术方面不行,医德再好也不配做一名合格的医生。可是俗语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学术不好,可以慢慢学习,总会有好的那天;人品、性格有问题的话,做人都难,更何况是救死扶伤的医生呢?所以我们应该在考察学术水平的同时,着重考虑应聘者的品德以及对患者的关心程度。

医者父母心。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单一的学术名词,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生命。我们医疗一线所面对的不单单是患者,患者也是我们的父母、儿女、亲戚、朋友……我们不单是手持柳叶刀的医生,而是给他们带去希望、带去温暖的白衣使者。有的时候,耀眼的学术期刊在患者眼中不过是一张彩纸,一张对自己毫无用处的纸,自己相信的只有自己的心。也只有真正视患者为亲友的大夫,才会受到人们的爱戴,才会真正给医院带来很好的口碑。我曾经试想,让协和医院的每一位大夫都假装成一位病人,到其他的医院去感受一下做病人的滋味,当您遇到别人的白眼时,您在想什么?当您遇到别人的斥责时您在想什么?

想一想,梅奥诊所之所以能够全世界闻名,并不仅是依靠其优良的医术、精湛的技艺、优雅的环境,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服务态度,或者说是软实力。现在说到竞争力,考虑到的不仅仅是硬实力,还要越来越多的考虑软实力。协和医院的硬实力是全国一流,世界领先的,与之相对应的软实力也应当是世界领先的。医院的主体是医务人员,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医院的软实力,就要从根本上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就要让医务人员明白他们的医疗对象是病人,而不是疾病。但现在很多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似乎已经忘记了治疗的客体是什么,将其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疾病的治疗,而不是病人的治疗,也就是说一项与人体密切相关的活动——医疗,变成了一个缺乏人文关怀的“治病”。不少医生更多关注潜藏在病人体内的那个病,而较少从整体上去解除病人的痛苦。

目前,我国正在对医疗体制进行改革,我们应该从医生的基本素质入手,加强医院精神文明建设,而不仅仅是遵循以前的学术择优制。诚然,期刊文献并不是人人都能完成的,这也需要付出艰辛和汗水,需要毅力和勇气,这是我们医学界所需要的人才。但是现在我们医疗一线却更需要能够接纳患者、视患者为亲友的医生。只有这样的医生才能真正赢得人们的尊重,才会成为医院里的一面旗帜,一面真正服务人民的旗帜。

二战的硝烟早已散,但海尔曼医生“用生命捍卫天职”的声音却跨越时空,迄今发人深思。这位波兰医生无偿治疗偷他东西的小偷,直到把小偷治好才交送警察。面对助手的疑问,海尔曼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为了从死神手中夺回昔日羞辱过他的情敌的生命,他连续工作十多个小时,最后累倒在手术台旁。面对情敌的忏悔,他说“医生在手术室里忘记的是个人的恩怨,记住的只是医生的天职…….”

“天职”一词虽小,责任却极其重大。作为医生,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到底有没有尽力。医生也是有感情的,见惯了生离死别,可是我们不能麻木,不能视人命为草芥。对待病人应该一视同仁,不以病情衡量金钱,不以金钱衡量态度。所以,我们在招贤纳士时,应该着重考察的是应聘者所做的一切是否符合“天职”一词,而不是简单的一刀切。

协和医院医生的水平不比任何一个医院医生的水平差,并且每一个员工都是能动脑、会动脑的人。所以我认为协和医院的员工如果能从提高自身服务质量的软实力建设出发,如果能够走出一条协和医院自己的医疗服务特色之道,那么下一个被别人引用为优秀管理之道的医院将会是协和医院了!

 

中医科举办追思会——

缅怀史济招教授逝世一周年

2010年4月2日中医科全体医护人员举行了已故中医科著名中西医结合肝病专家史济招教授去世一周年追思会。鲁重美书记、方文钧副书记、陈杰副院长、门诊部王晓波主任、老干部处卜静仪处长、中医科老主任钱自奋教授、郭赛珊教授、中医科其他退休和在职医护人员到会参加。史老的家人、子女以及生前友好一同到会追思亲人。

会场气氛凝重、严肃,屏幕上播放着史老生前工作和生活的照片,有已经泛黄的黑白老照片、也有史老晚年的生活照……照片记录着她曾经艰苦创业、为发展中西医结合事业忘我工作的历史,展现了史老和蔼豁达、多才多艺的人格魅力。

追思会上中医科主任梁晓春教授首先介绍了史济招教授从医数十年的主要经历和事迹。鲁重美书记代表院领导充分肯定了史老作为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创始人之一、中西医结合肝病专业组带头人的重要地位,赞扬她执着追求、严谨求精的奉献精神;回顾了史老作为协和老专家勤勤恳恳、视病人如亲人的高尚医德医风。鲁书记说“史老的一生都是在为患者看病,并且对病人一视同仁、细致耐心;作为曾经的西医大夫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大力扶持和发展中医药事业,一丝不苟、潜心钻研,为创立北京协和医院中西医结合专业奠基铺路,为培养年青一代中医药人才付出了艰辛!她直到晚年仍坚持出诊、著书,她的业绩是协和精神的真实写照,不愧为年青一代医学工作者崇敬和学习的楷模”!门诊部王晓波主任、老干部处卜静仪处长、老主任郭赛珊教授、钱自奋教授、中医科众多退休和在职医护人员、史老的学术继承人和学生、友人也纷纷有感发言,话语中饱含对史老无限的爱戴与思念,使听者深受感动,潸然泪下;很多在座的年轻医护人员心潮澎湃,对老前辈的端正严谨、执着坚持、无私忘我的精神无尽敬仰。方文钧副书记做了总结性发言,再一次肯定了史老作为“老协和人”用毕生精力完成的坚实业绩,表示了对协和医院中西医结合各专业长足发展的信心。他殷切激励在座的新人、中西医结合专业的接班人,要接过老一辈手中的火炬,在先辈奠定的事业基石上,用自己的青春、汗水和智慧,为中医科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中医科 宣磊

 

史济招 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中国共产党员,北京协和医院教授,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创始人。

1941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先后就职于上海医学院、全国政协保健室、山东医学院。1953年调入我院消化内科,1955年受我院委派,随北京名医施今墨学习中医;1957年参加全国第二届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系统学习理论。并向名老中医任应秋、李重人、陈慎吾学习,从此走向中西医结合道路。史济招教授曾任中国科协中医组委员,卫生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及北京协和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学会理事,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内科学杂志》及《中医杂志》英文版、《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等职。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获全国“中西医结合三十年贡献奖”。1997年被批准为国家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史老在80多岁高龄时仍心系中西医结合事业,惦记着中医科科研工作的进展。史老思路开阔,不懈努力,提出很多科研思路和设想,并热情无私地鼓励年轻人加入科研队伍,帮助年轻大夫们成长,值得后辈们学习!

----老主任郭赛珊教授

 

史大夫是学习西医并在协和医院西医内科工作的医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投入了中医中药学的学习,并逐渐提高兴趣,勤奋刻苦,后来把发展中西医结合事业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并兢兢业业、数十年如一日地完成临床工作,这种“坚持”的精神值得我们铭记。

----老主任钱自奋教授

 

史济招教授为了中医走向世界,曾举办多次中医学习英语学习班。1981年2月曾应邀赴美国参加中美文化交流,为美国国家图书馆编目800部中医古书,供世界学者参考;1983年为罗希文的英译《伤寒论》一书进行校对;2005年又用中英文两种文字出版《中医辨证论治100例》。她为中国中医药学走向世界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梁晓春

 

史老师多年来一直关心和支持医院和科室的工作。即使在退休后,她仍然惦念着医院的医疗工作和学科建设,关注着科里的同志。每当我们去看望她的时候,她都要仔细询问科里的情况,甚至在她去世前的几个月,她还对科里的医疗科研工作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

----王庆民

 

她虚怀若谷,治学严谨,医德高尚,在医疗工作中对待病人热情和蔼,诊查疾病细致认真,力求西医诊断明确,中医辨证正确,用药灵活准确。特别是在肝病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深受病人好评。

----齐贺彬

 

母亲特别热爱协和医院,因为在这里度过了她最宝贵的年华,三十多岁一直工作到八十多岁。离休在家以后,仍然牵挂着协和医院,医院院报的每一刊,她总是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仔细阅读。她关心着医院的变化,更牵挂着中医科的发展。

----计晓军

 

给我印象较深的是,她对每个就诊病人除看舌诊脉之外还都要进行查体,用老师的话说西医的查体是对中医四诊的补充,四诊和查体结合起来就能起到“协同”作用。正是老师的言传身教,才使我养成了良好的执业习惯。

   ----徐慧媛

 

有一次史大夫看了一整天门诊,到下班病人都走后,她告诉我她自己头痛、难受。我马上给她量了血压,结果血压高到210/110mmHg。急诊室的大夫无不为之感动。她就是这样的一辈子忘我工作。

         ----于惠钦

 

我跟随她老人家出诊时间不长,只有短短的两个月,却从她身上看到了老一辈协和人严谨求精的精神。作为一名中医大夫,她除了给患者进行望闻问切外,常常还要做详细的望触叩听等西医方面的检查,这固然和找她的患者病情较为复杂有关,更为重要的还是因为她有扎实的西医基本功和为病人解除病痛的仁心。

----苏 

 

卫生部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相关链接

医院迎接安全生产大检查要求

卫生部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时间是4月6日起至5月底,检查方式为单位自查和上级督查。为此,医院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有关指示,向全院提出如下要求:

1、各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责任到人,消除安全隐患;

2、4月17日前,科室自查,结果书面通知保卫处;4月23日前,保卫处牵头组织医院两委会进行全院拉网式检查,检查结果院周会通报;

3、各门诊、病房、实验室、办公室要有安全员;

4、应急预案、应急疏散标志明示上墙;

5、组织全院安全员培训,知晓安全救生常识;

6、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我院各种设施正常运行;

7、提高警惕,加强戒备,做好世博会期间医院安全保卫工作,预防突发事件。

    

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主要检查内容

1、规章制度健全:要有规范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检查落实,并特别强调应急预案和疏散标志明示上墙;

2、安全生产工作:医用气体、压力容器、毒麻危险品、放射性物品、电梯、锅炉、热力、通讯、供水等重点部位和重点设备必须安全完好;

3、院区安全:门急诊、病房、实验室、库房、工地、单位食堂、集体宿舍、消防设施、安防设施必须管理规范、安全有效;

4、医疗安全:医疗安全隐患防范和医疗纠纷协调处理机制健全。

 

卫生部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具体要求

1、建立健全安全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2、排查整治重点部门和重要设备;

3、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依法查处,严肃追究责任者;

4、完善应急预案,做好应急演练;

5、建立重大隐患公告公示制度和事故报告制度,重大事故3小时内上报卫生部;

6、加大投入,加强监管,提高技防水平;

7、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做到人人知晓。

(保卫处)

 

一季度表扬信(锦旗、匾)统计汇总

2010年第一季度共收到:表扬信146封,锦旗(匾)176面。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1.7%,51.7%。

表扬信:(146封)

妇产科、神经外科各13封;骨科10封;血管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老年病房各8封;心内科7封;心外科、消化内科、基本外科各6封;急诊科5封;神经科、保健医疗部各4封;整形外科、呼吸内科、中医科各3封;门诊导医队、皮肤科、眼科、加强医疗科、肝脏外科、内分泌科、血液内科、感染内科、国际医疗部各2封;肾内科、肿瘤内科、口腔科、放射治疗科、检验科、住院处、房管科、肠内肠外营养科、卫干门诊、保健处、院办、医务处各1封。

锦旗、牌匾:(176面)

基本外科27面;泌尿外科20面;血管外科14面;妇产科、神经外科各11面;骨科10面;心外科8面;眼科7面;胸外科6面;肝脏外科、整形外科各5面;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血液内科、风湿免疫科、耳鼻喉科、皮肤科各4面;心内科、乳腺外科、神经科、中医科各3面;北京协和医院、老年病房、国际医疗部、急诊科各2面;肾内科、感染内科、普通内科、MICU、加强医疗科、儿科、放射治疗科、核医学科各1面

 

春天的约会——协和中石化青年联谊

4月18日,我院与中石化两家单位团委在朝阳公园联合举办了主题为“春天的约会”大型青年联谊活动。此次活动得到了两家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我院团委&青年工作部和中石化团委为此做了精心准备。

上午9时许,来自两家单位约50名男女青年相聚在朝阳公园,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拉开序幕。快乐传递、幸福蹲、抛绣球唱情歌、定向拓展等精彩的游戏环节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各位青年朋友们在团队合作、相互比拼中逐渐增进了解,建立友谊。活动在大家集体观看最新职场电影《杜拉拉升职记》后圆满结束。

此次活动是团委&青年工作部“鹊桥会”成立以来的规模最大的联谊拓展活动。鹊桥会将继续广征建议,开拓创新,力求为协和青年朋友们提供更广阔的联谊舞台。

/团委&青年工作部  姜英  图/黄久佐

 

继承革命前辈精神,创新支部党建工作

——血管外科党支部参观顺义焦庄户地道战遗址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缅怀革命先烈的英业雄绩,提高党员和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水平,血管外科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积极分子和优秀群众,于2010年3月27日前往顺义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参观。

纪念馆展室内珍贵的文物、翔实的资料及真实的地道战遗址,再现了焦庄户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同敌人进行英勇斗争的历史画面。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回顾了焦庄户人民是如何开展地道游击战,了解了焦庄户地道战的经典战役,参观了焦庄户的地道模型,特别是详细了解了焦庄户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和发展。焦庄户地道战,展示了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所创造的不朽功绩。通过对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的参观,全体党员切身感到取得革命胜利的艰辛,从而激励大家在新的时代作为共产党员要努力奋进,为国家、集体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此次支部活动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叶炜医生的入党转正仪式。在支部会议上,叶炜医生首先宣读了自己的转正申请书,剖析了自己入党的心路历程,刘昌伟主任肯定了叶炜医生的优秀工作表现,称赞叶炜医生为人积极乐观,吃苦耐劳,全心全意为科室服务,工作认真努力,一丝不苟,同时也提出了不足之处。在场的党员和积极分子也畅所欲言,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在投票表决中,叶炜医生全票通过,成为了一名正式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会议最后,刘主任对所有党员都提出了更高的希望,要求大家严于律己,积极向上,行使好党员的权利并要履行应尽的义务,在岗位上发挥党员的作用,使科室氛围更加和谐团结,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此次支部活动把参观革命遗址纪念馆和召开支部会议紧密结合,参加的同志纷纷表示在活动中深受教育,印象深刻。今后,血管外科支部将继续开展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活动,做好支部党建工作。

/郭雅萍 吴巍巍   图/于晏 陈宇

 

一年之计在于春

眼科党支部召开2010年工作会议

3月24日中午,眼科党支部全体党员在病房会议室召开了2010年党支部工作会议,为在2010年争创更大成绩夯实基础。

叶俊杰书记首先传达了2010年我院党委的工作计划。医院“今年争创三特医院”“迎接建院90周年”等五项重要工作和目标,使大家都倍受鼓舞。结合院党委的工作要求及眼科党支部的实际工作需要,大家讨论了眼科党支部2010年工作计划。在积极配合院党委的总体工作部署,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同时,发展和培养新党员仍然是今年的工作重点。大家畅所欲言地对支部目前的入党积极分子的情况进行了逐一分析,各位培养人分别重点介绍了相关情况。大家一致认为,目前眼科党支部的后备力量还是较充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医生递交入党申请书所占的比例偏少。今年我科党支部将继续积极、扎实做好发展工作,并对一些条件还不太成熟的同志进一步做好思想沟通工作和帮助,使更多的优秀同志加入党组织中。

    经过这次党支部工作会议,我们有信心圆满完成2010年的工作目标,使眼科党支部工作更上一层楼。

                                                              于伟泓

 

我院成立信息管理处

中石化干部到该处挂职

为转变职能,充实力量,推进我院信息化建设,经2010年4月15日医院领导班子会研究决定,将原信息中心(业务科室)撤销,成立信息管理处,信息管理处具有行政管理职能。中石化集团郭会、贺杰两位同志来我院挂职,郭会同志受聘担任信息管理处处长,贺杰同志为副处长。同时聘任刘海一、田新平二位同志为信息管理处副处长。

 

我院举办“青春协和杯”

慕田峪长城登山比赛

4月17日,北京协和医院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青春协和杯”慕田峪长城登山比赛。在医院工会和青年工作部的共同组织下,全院中青年职工踊跃报名,最终选拔了200余人参加比赛。

本次登山比赛最终评出位列前五名的七个代表队,包括外科一队、五官一队、内分泌队、行政处队、内科队、外科二队和外科三队(后三者并列第五名)。作为医院的一次大型公益活动,本次比赛所有奖金将以全体队员名义全数捐献灾区。

上午9:30分,全院由各部门工会组成的19支参赛队伍已在慕田峪长城脚下严阵以待。四月的山郊春寒料峭,但队员们依然精神抖擞。他们身着代表本队特色的统一服装或配饰,一声号令,全员冲锋。尽管大家在体力上对比悬殊,但每位队员都充分展示了协和人坚强意志和团队精神。意气风发的协和青年人在蜿蜒雄峻的万里长城上,画出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在赛程的终点,鲁重美书记亲临现场为大家鼓劲,并与全体队员合影留念。

在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之余,医院通过举办此类兼具竞技性、健康促进性和公益性的户外活动,激发了协和青年人的活力和热情,促进了团结和友谊,加强了沟通和交流,同时,也为灾区人员献上了温暖和爱心,突显了医院的社会责任。(图片见第二版)

 

爱情不能总是等待

——团委&青年工作部正式成立鹊桥会

长期以来,我院大批青年工作繁重、交际范围狭窄,一直未能解决“成家”问题。在青年工作部成立之初,院领导就明确指示:青年工作部必须抓住这个契机,把解决单身职工的个人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青年工作部在工作构想时也喊出了响亮的口号:协和青年要事业爱情双丰收!

经过大半年的酝酿和前期准备工作,在新的一年,团委&青年工作部为广大青年朋友送上了一份大礼——筹划已久的“鹊桥会”正式面世了。鹊桥会旨在扩大青年员工的交际范围,为大家找到自己心仪的对象服务。

无论你是男是女,无论你在哪个部门,无论你是本院职工还是外单位朋友,无论是你本人还是你的家人朋友,只要你真诚地想结交朋友,请加入我们鹊桥会吧。我们将根据提交的个人信息,挑选合适的交友对象,随时和您保持联络。另外,鹊桥会将不定期举行活动,包括和各个单位联谊等,希望您能积极参加。

加入方式:可以通过访问青年之家相应页面,直接填写,网址:youth.pumch.cn/pie_register;也可以到老楼12号楼110室团委&青年工作部领取登记表格。                                 韩显林

 

中国血液透析的现状、争鸣及展望

我院承办第二届中国血液净化论坛

本报讯  第二届中国血液净化论坛于4月7日至10日在北京国际饭店成功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及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共同主办。中国医师协会肾脏科医师分会主席,我院肾内科李学旺教授作为本次大会的共同主席,中国医师协会肾脏科医师分会常委兼总干事长、我院肾内科主任李雪梅教授带领肾内科20人的团队,作为本次大会的主要承办单位和组织者,以良好的工作态度和精神风貌得到全国参会代表的一致好评。这是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连续第5年承办的国内最高水平的全国范围的血液净化学术会议。

本届血液净化论坛宗旨在于呈现中国血液透析的现状、争鸣及展望未来,140余位知名专家和中青年骨干为大会提供了青年论坛、14个专题讲座,4场争鸣、6个病例讨论,共数十场精彩学术报告。来至全国各地1000余位肾脏病以及血液透析领域的医疗、护理和技术等各类专业人员参加了本次大会。

面对快速增长的CKD病人和相对有限的医疗资源,未来中国血液净化的模式何去何从? 这是每一位肾脏病业内人士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为此,大会特意在开幕式结束后,邀请了各界人士就中国未来透析模式展开大会讨论。国内企业开办透析中心、家庭透析、中心连锁、医院为主模式代表纷纷发言,来自德国的专家还介绍了国外血液透析中心连锁管理的模式和经验,参会者对大会讨论反响热烈,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大会还资助了来自西部边远地区医院的35名医生参加本次大会,为他们学习血液净化相关知识以及与发达地区医生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来自四川省人民医院的何强主任感言道:本次大会的专业性及实用性都很强,大会的讨论非常切中中国血液透析目前的焦点问题,受到参会者的热烈响应,大会的组织也非常有序,会务非常专业,令人倍感亲切。

会议期间,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李学旺、郑法雷、李雪梅、李明喜教授、陈丽萌副教授、秦岩医师及内分泌科赵维刚教授等作了专题报告,肾内科还为大会展示了一场精彩的病例讨论。秦岩医师获得了青年医师奖,徐红、卢艳获得了优秀壁报奖,再次在全国同行面前展示了协和人严谨、求精、务实的良好精神风貌。

/图  樊小红

 

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  团队协同作战

我院举办第二次肥胖症大型义诊

本报讯 (记者  战春丽)4月11日,周日上午,我院多学科联合举办第二次肥胖症多学科综合治疗大型义诊活动。基本外科于健春教授、康维明副教授、马志强副教授,内分泌科邢小平教授、赵维纲教授、潘慧副教授、朱惠娟副教授,营养科于康副教授、刘燕萍副教授,肠外肠内营养科陈伟副教授,整形外科王晓军教授、龙笑医师等放弃了周末休息时间,参加了义诊活动。到义诊现场的肥胖朋友及家属近200人,认真倾听了各位专家的讲课,并积极提问。义诊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体力劳动的减少及工作压力的增大,肥胖症的发病率与日俱增,已成为困扰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首要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的肥胖症以每5年翻一番的惊人速度增长,粗略计算发病人数已近5亿。中国体重超重者已达22.4%,极重度肥胖者为3.01%,每年肥胖症促成的直接或间接死亡人数已达30万,肥胖症有可能成为21世纪的头号杀手。

超重和肥胖症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可通过机体代谢的作用,引起全身多个系统的异常,带来很多相关的慢性病和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脂质异常、缺血性心肌病、脑血管病、胆石症及某些癌肿、骨关节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的发生。另外,极重度肥胖常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严重危害了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成为多种疾病的“罪魁祸首”。极重度肥胖更会造成寿命缩短的危险。体重超过正常理想体重50%以上的人发生提早死亡的危险是正常人的两倍。

正式基于这样的考虑,为了提高肥胖症的治疗效果,我院组建了肥胖症多学科治疗工作团队。团队成员主要有:基本外科胃肠组、内分泌科、营养科、心内科、呼吸内科、麻醉科、ICU、妇产科、心理医学科、整形外科、骨科、消化内科和放射等科组成,将通过以下形式开展工作:1、多科专家联合门诊:对门诊患者开辟绿色诊疗通道,相关多科和专家联合门诊,避免患者反复挂号、治疗意见不统一和缺乏连续性等缺点。2、多科会诊讨论:对于住院或手术患者,通过多科会诊讨论,制定出最合理的诊疗流程和治疗方案。3、多科随诊和健康宣教:对采取微创外科治疗的肥胖患者进行长期随诊、定期复查和健康宣教工作。4、多科学术研讨:多科联合召开学术研讨会,进行经验和学术交流。

我院综合了多学科的诊疗优势,提高了肥胖症诊疗效果和服务水平,促进了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临床多学科工作团队在肥胖症的治疗领域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探索肢体运动康复和物理治疗方法新进展

——我院参加医疗展会康复理疗学术论坛纪实

2010年3月底,一年一度的医疗展会康复理疗学术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北京协和医院物理康复科的几位同志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和来自其他医院的多为医生和技术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对国内外某些肢体运动康复和物理治疗方法的新进展进行了深入了解。

此次论坛,在以往功能康复中关节肌肉等机体恢复的基础上,关注了运动控制能力和本体感觉的恢复问题。针对多数患者在术后或卒中病情平稳后出现的“肢体力量较好,关节受限很少,就是动不了,或者立刻倒”的情况给予较系统的解释。

会议专家认为,一般大致可将“运动控制”分为机体、认知和环境三方面。机体的“硬件问题”的解决,只解决了问题的1/3。本体感觉、对于空间位置的认知在患者受疾病侵害时往往也受其累,同样会极大地影响到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正常人从出生伊始,在长年的日常运动中下意识总结出一种低人体能量消耗并且高效的功能性运动方式,也就是我们大多数人说的“正常的”运动方式。但许多疾病或长期制动都会使这种功能性运动逐渐被遗忘。解决这个希望的方法就是针对每个患者的个人特点制定运动训练计划,反复进行有效训练,唤醒肢体保留的感觉记忆,对或缺的感觉进行再学习。同时,本次论坛还提出了针对患者工作生活环境条件进行的康复计划,更加细致地关心患者,以人为本的理念使本来就建立在较高生活水平服务层次的康复学科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肢体运动康复是庞大的康复学科体系中一个最常见、也是比较重要的分支之一,由于神经、肌肉、骨骼等各类器质性损害导致的肢体运动功能减退及或缺都是功能康复的研究治疗范畴。常见的如“三瘫一截”(偏瘫、截瘫、脑瘫、截肢)、骨关节病或骨折术后、各类疾病导致的长期卧床出现的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等,都需要进行系统的功能康复的评定、计划、训练和治疗。

在物理治疗方面,理疗应用于治疗日常各种劳损疼痛早已是妇孺皆知。当下大多数经验丰富的医生,对于每日困扰于疼痛却又未到非手术或药物解决不可的患者,都会告诉他们:“去做理疗吧。”诚然,理疗对于肌肉劳损、颈腰椎病以及伤口炎症等,均有一些合适的应对手段,而且副作用相对于药物小的多。以上原因造成的疼痛,往往是很大一部分患者来院就诊的主要原因。此次论坛也讨论了理疗对于疼痛治疗的新进展。比较低中频电疗、超声、光疗和温热对疼痛的影响,合理的处方作为保守治疗的手段对于多数顽固性的疼痛,还是有“不‘战’而驱人之病”的效果。除此之外,来自美国的电诊断疗法医学协会的Jefferson J.Katims博士也和我们分享了神经选择性电诊断测试在疼痛医学中的应用,使多年来鲜有应用的电诊断疗法又有了新的用武之地,物理康复领域又呈现出多元化的新局面,为各类患者提供更先进便捷的医疗服务和更人性化的医学关怀。               /图  张光宇

 

第四届北京协和医院过敏性疾病国际高峰论坛综述

文利平  顾建青  程璇  周俊雄

第四届北京协和医院过敏性疾病国际高峰论坛4月10日—11日在京举行。本届论坛是由北京协和医院和《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共同举办、并得到美国纽约西奈山医院食物过敏基金会的大力支持。来自国际过敏性疾病领域的顶级专家和国内多学科专家第四次聚会中国,就共同关心的食物过敏、非过敏性鼻炎、小儿慢性咳嗽、哮喘和儿童肥胖的关系、过敏性荨麻疹、过敏性皮肤病、ABPA、过敏性紫癜、内毒素的应用与挑战等临床热点问题,和食物变应原交叉反应性的分子基础、变应原分子芯片及过敏原鉴定等的基础研究最新进展做了精彩的报告。

此次论坛邀请到了国际知名专家有国际免疫学会联合会中变应原命名小组委员会的主席、维也纳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系医学生物技术专业组主任Heimo Breiteneder教授,罗马临床及实验变态反应学中心主任Adriano Mari教授,美国纽约Mount Sinai医学院及医院儿科过敏及免疫学专业李秀明教授,奥地利2008年年度科学家、Salzburg大学变应原诊断及研究实验室主任Fatima Ferreira教授等。他们均为国际顶尖过敏实验室和医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专家,在过敏原研究、过敏性疾病诊断、过敏原免疫治疗疫苗研究及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疾病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而应邀出席高峰论坛的十余位国内讲者大多曾留学国外大学或医学院,是活跃在临床和基础科研领域的来自全国多家医院的学术精英。

Heimo Breiteneder教授从超家族、家族、亚家族角度阐述了食物变应原交叉反应性的分子基础。他指出,过敏原的氨基酸序列、过敏原蛋白组分的空间构象都会影响过敏原的免疫原性。过敏原蛋白质和人体蛋白质的同源性与其致敏性也有一定相关性。

李秀明教授不仅从实验室研究证实了中药在食物过敏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还进行大量临床研究,开始了首个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过敏性疾病(花生过敏)治疗的中药I期临床研究。

Adriano Mari教授介绍了变应原分子芯片在变态反应疾病诊断、治疗决策以及流行病学研究等领域的进展和运用,并介绍了自己所负责的大型变应原数据网站Allergome的框架、内容以及运用,强调变态反应疾病的研究需要整合各种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纳米技术、生物信息学技术等,才能更好地了解变应原分子与IgE抗体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Fatima Ferreira教授以桦树花粉为例介绍了所在实验室的一些工作,包括过敏原鉴定、过敏原的免疫识别和研究低敏感过敏原用于免疫治疗。他们发现桦树花粉主要过敏原组分Bet v 1存在多个结构相似的亚型,其中某些亚型如bet v 1d可能更适合于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慢性咳嗽是指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持续时间4周以上,影像学检查和肺通气功能测定正常的一组症候群。首都儿科研究所的赵京教授指出: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复杂多样,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症、感染后咳嗽是最常见病因。诊断性治疗有助于儿童慢性咳嗽诊断。

朝阳医院黄克武教授指出,哮喘与肥胖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两类疾病,两者常合并存在,目前的研究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向心性肥胖可造成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并导致气道高反应性,也可伴发胃食管反流而加重哮喘。哮喘会造成患者运动受限,哮喘反复发作引起全身激素的大量应用可导致或加重肥胖。肥胖患者往往吸入激素的疗效较差,GINA已将肥胖列为哮喘的危险因素之一,肥胖合并哮喘可能表现为难治性哮喘,应寻找肥胖特殊表型的治疗措施。

协和医院呼吸科徐凯峰教授结合临床病例分析和文献复习指出,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可能并非少见病,漏诊相当严重,容易误诊为哮喘、肺结核、肺部感染、肺癌、Wegner肉芽肿等疾病,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他提示哮喘患者应该进行烟曲霉皮试筛查ABPA,如果皮试阳性或哮喘治疗不满意,应进一步检查排除ABPA。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是由于C1抑制物缺乏或者功能障碍导致,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可引起喉头水肿,如治疗不及时可导致窒息死亡,也可有急腹症、腹水等不典型表现,极易误诊和漏诊。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支玉香副教授结合临床的病例分析,对这种罕见疾病进行了最新进展的全面综述,使听众感到受益匪浅。

过敏性鼻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仁医院耳鼻喉科张罗教授对过敏性鼻炎在中国的诊疗现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协和医院耳鼻喉科亓放教授就该病进的最新诊治指南进行解读,对临床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精彩的解答。

王良录教授关于食物过敏和关凯医师关于过敏性鼻炎的报告另见报道。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的郝飞教授指出,用经典的I型变态反应很难解释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除了组织胺以外,不同类型的荨麻疹还有其他不同类型的炎症介质的参与。同时指出镍、药物、水果和蔬菜均可导致系统性接触性皮炎。荨麻疹性血管炎是困扰变态反应科和皮肤科医生的一种疾病,荨麻疹是“表”,血管炎是“本”,这种疾病主要由免疫复合物介导,因病理表现为“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而得名。协和医院免疫内科赵岩教授用简练的语言对复杂的血管炎疾病进行了概述,指出在诊断小血管炎前,须除外继发性血管炎(感染、肿瘤、其它结缔组织病等)。

围手术期用药安全是手术科室医师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多种药物包括肌松药、乳胶、抗生素、镇静药、胶体、阿片类药物、局麻药、鱼精蛋白、生物蛋白胶等均可导致围手术期严重过敏反应。协和医院麻醉科赵晶副教授和变态反应科合作,在围手术期严重过敏反应患者变应原识别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临床经济学评价是临床流行病学的评价内容之一,用经济学研究方法,通过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效益分析,可以实现对有限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作出正确的符合经济学原则的临床决策。协和医院感染内科的刘晓清教授通过介绍相关概念及具体实例,使在座的临床医生对这一新兴临床学科有了一定了解。

协和医院肾内科陈丽萌副教授讨论了过敏性紫癜的诊断和治疗,指出皮肤紫癜的患者应严密观察是否合并肾脏损伤。紫癜肾是系统性疾病的一部分,诊断与治疗均须综合考虑。肾损害的性质和程度是治疗重要依据,治疗应个体化,应长期随诊,防治并发症,延缓肾功能损害的进展。

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万新华副教授在肉毒素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指出临床应合理使用肉毒素,规避包括过敏反应在内的不良反应。

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楼晋宁教授就“医学研究选题策略和原则”作了精彩的演讲。他以自己的科研选题和科研实践为例,指出临床医生应从临床中提炼出科学问题,通过文献检索提出假说,通过科学研究寻找答案。医学研究者不仅应具有一定的科研素质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还应具备百折不挠的心理素质。在进行科研选题时应符合重要性、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等原则。

一天半的学术之旅,体现了多学科和各种学术思想的交融,给与会者提供了丰盛的学术盛宴。从变态反应的历史沿革到未来展望,从临床的最新发现,到基础研究的前沿进展,大家不仅学到了新知识,“刷新”了“内存”,还“锐利”了学术思维。

 

宝宝发生过敏多与“吃喝”相关

本报讯(记者  段文利)在刚刚召开的第四届北京协和过敏性疾病国际高峰论坛上,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副主任王良录教授关于婴幼儿食物过敏如何预防的报告引起了与会者的高度关注。报告称婴儿罹患多种过敏性疾病及其严重程度与母亲妊娠期间的进食、以及自己出生后进食的品种花样有密切关系,饮食与其它早期生活因素、免疫刺激共同调节婴儿免疫能力的发育。对食物过敏的初级预防应从母乳期抓起。

王良录教授从母乳喂养、妊娠期及出生后饮食控制、添加辅食的时间、妊娠期及出生后抗氧化剂、维生素 D及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地中海饮食、妊娠期叶酸的摄入等方面报告了对食物过敏的初级预防措施。

“母乳喂养好”是妇孺皆知的常识,王良录教授的报告揭示了坚持母乳喂养与预防婴儿过敏性疾病的关系。母乳中含有的各种免疫活性物质,如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溶菌酶、寡糖、长链脂肪酸、细胞因子核苷酸、激素、抗氧化剂、激素、母体免疫细胞等可以预防或减低婴儿发生各种过敏性疾病的概率。荟萃分析显示:出生后第一个月母乳喂养可以减低哮喘发生率。添加辅食时继续母乳喂养对于诱导婴儿产生“对抗过敏”的耐受力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父母一方或双方为过敏性疾病患者的高危婴儿,最好能坚持至少4 个月的母乳喂养,可以比配方奶更容易减低出生后前两岁的特应性皮炎及牛奶过敏的发生率。

报告还称,婴儿添加辅食的时间应在4-6个月,如果添加过早,会增加其特异性皮炎的几率。妊娠期间母亲摄入维生素 E的量高可对儿童喘鸣、哮喘、湿疹有保护作用,摄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n-3 LCPUFA)的食物对儿童早期免疫功能及特应性疾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儿童在 1~2岁期间鱼的摄入(每周一次)会使其2岁时的湿疹发病率明显降低。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的结果也显示:妊娠、哺乳母亲补充ω3-脂肪酸与1岁内湿疹、食物过敏呈负相关。

本届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尹佳教授介绍,食物过敏问题近年在国际和国内已成为过敏科医生高度关注的焦点,食物过敏患者的明显增多,与我们目前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和西方接近有关。因此,她提醒广大患有过敏性疾病的青年夫妇,重视婴幼儿食物过敏的相关研究结果,保护婴幼儿健康。

 

并非所有鼻炎都是过敏惹的祸

本报讯(记者  段文利)在现实生活中,老百姓一提到鼻炎,往往更多想到为过敏所致,而对高达55%的非过敏性鼻炎和混合性鼻炎不甚了解,在临床上也常发现将“非过敏性鼻炎”错划入“过敏性鼻炎”,结果相当一部分患者口服二代抗组胺药物后效果不佳,有的甚至出现鼻窦炎、中耳炎等症状。在4月10日—11日召开的第四届北京协和过敏性疾病国际高峰论坛上,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关凯医师提醒大家要对易被忽视的“非过敏性鼻炎”给予充分关注,从而提高诊断正确率和治疗效果。

关凯医师说,国内非过敏性鼻炎患病率尚无确切数据。但欧美调查显示:单纯非过敏性鼻炎占全部慢性鼻炎患者的25%左右,单纯过敏性鼻炎约占45%,另外大约30%属于混合性鼻炎,这类病人同时患有过敏性鼻炎和非过敏性鼻炎。据此估计全球罹患非过敏性鼻炎的患者超过2亿人,而每年因其非过敏性鼻炎导致的直接医疗和间接经济支出数以百亿计。

单纯非过敏性鼻炎是如何产生的?在临床上如何诊断?关凯医师介绍说,非过敏性鼻炎与过敏机制无关,无论皮试还是血液检测过敏原,其结果都是阴性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对环境刺激、气候变化产生鼻塞和流涕症状。根据美国研究人员的报导,如果一位慢性鼻炎患者鼻炎症状是在35岁以后出现的,且没有家族过敏史,春秋季节户外活动或接触宠物时均不会出现鼻炎症状,但接触香水气味可以诱发明显鼻部症状。那么,该位患者患有非过敏性鼻炎的可能性将超过95%。国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 “刺激物指数量表”在区分过敏性鼻炎和非过敏性鼻炎方面的作用。

在单纯非过敏性鼻炎中,血管运动性鼻炎是非过敏性鼻炎的主要亚型,约占70%,另外30%为非过敏性鼻炎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研究显示血管运动性鼻炎与鼻粘膜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感受神经功能异常及TRP(存在体表的温度感受器)及胆碱能受体异常活化有关。其作用机理可能为感受神经功能异常后释放的多种神经肽进一步引发鼻部症状出现。部分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同时还患有偏头疼、肠易激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症等疾病。

对于非过敏性鼻炎的治疗,目前临床上以鼻用糖皮质激素和鼻用抗组胺药物为一线用药,根据患者临床表型而选择。如果患者主要以流涕症状为主,也可使用鼻用抗胆碱能药物。除上述基本治疗方法外,也有研究尝试使用鼻用辣椒素、局部注射肉毒素A、鼻腔冲洗等方法进行治疗,对于药物治疗仍不能减轻的鼻甲肥大,可考虑手术治疗。

 

新闻述评:

从传播学视角看“协和过敏国际高峰论坛”

——一个将构建高端学术平台与大众健康传播紧密结合的典范

本报记者  段文利

北京协和医院过敏性疾病国际高峰论坛从2007年首创以来,每年一届,已连续举办了四届。在尹佳主任的倡导和组织下,协和变态反应科和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作为国内的主办方,每年都联合全球顶级的变态反应学会,使“协和过敏论坛”成长为全国该领域最高水平的、国际上也极具吸引力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多家医院、多个学科、众多基础与临床专家统统网罗其中,产生了良好的行业凝聚力,巩固了协和变态反应在全国本领域不可动摇的学科地位和品牌形象。

然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尹佳主任并不局限于业务思维,而是主动联系媒体,对专业会议进行多媒体手段联合应用的“组合拳”报道。对专业受众,主要采用为中国医学论坛报、健康报等专业报刊亲自组稿的方式,让科内所有医生参与编译,整版报道会议亮点。对普通受众即老百姓,则按照现代传播学中最核心的“主动设置议题”的规律,采取此手法,根据每届论坛的特点,与宣传处一起,从海样的报告讲座中挑选出一两个最具新闻价值的“卖点”,通过国内多家主流媒体加以广泛报道。新华社、BTV、北青、北京日报、晚报、晨报、健康报、论坛报、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等十几家媒体成为协和过敏论坛和变态反应科的常客。不仅如此,尹佳主任还带领科室团队亮相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的健康科普栏目,使专业知识走出象牙塔,走上老百姓的“知识餐桌”,使中国老百姓普及了过敏知识,亦更加关注过敏问题。协和变态反应科的门诊也因此日益火爆。

还是让我们从回顾“协和过敏论坛”走过的历程看看变态反应科每次是如何“主动设置议题”的。

2007年的首届论坛,也是WAO全球过敏性疾病的继续教育项目,国际合作方是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WAO的前任主席Kaplan,时任主席Kaliner,秘书长Katorlaris,美国过敏医师协会ACAAI主席Dolen等变态反应的世界级大腕儿和中国医生一起对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和鼻窦炎、血管性水肿、花粉过敏和过敏原标准化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这一年,因为是首届国际论坛,我们挑选的关键词是“国际”。四年前,“国际论坛”在中国还是很时髦的。

2008年的第二届论坛,变态反应科选择和美国过敏医师协会(ACAAI)合作。美国、法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的7位著名医生应邀来华,就当时世界过敏性疾病热点临床问题进行了介绍,国内变态反应、急诊、ICU和麻醉等不同学科的临床医生,对过敏性休克专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这届论坛,我们挑选的关键词是“过敏性休克”,主打新闻稿为“一滴牛奶、一粒坚果亦能致人死命?”,报道进一步提醒中国老百姓关注了餐桌上的健康与生命危机。

前两届高峰论坛主要关注了过敏的临床热点问题,但近年过敏性疾病的基础研究领域非常活跃。随着全球范围内食物过敏、湿疹等过敏性疾病发病率的升高,过敏原的相关研究越来越显出重要性,掌握一定的过敏原和交叉过敏原知识已经成为临床医生诊断食物过敏必备的基础。因此,在2009年举办的第三届论坛上,变态反应科为国内听众引入了多位活跃在过敏性疾病基础研究领域的顶尖专家,他们的演讲为国内医生开拓了视野,也为协和变态反应科牵头进行的中国历史上首次全国范围的主要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启动奠定了基础。本期论坛的新闻关注是“过敏性疾病全国流调”。

2010年早春四月,第四届过敏高峰论坛是与纽约西奈山医院食物过敏基金会合作的,国外过敏性疾病基础研究领域的四位著名学者介绍了相关领域的新进展。以往国内讲者多为协和医生,但从今年起,国内其他医院的医生也应邀前来“论道”,10余位国内优秀讲者大多是曾留学海外并学有所成的精英。“协和论坛”成为全国变态反应及相关领域的精英展示才华的舞台。本届论坛的新闻关注是儿童食物过敏和非过敏性鼻炎。

在当今全球传播的情势下,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媒介传播?它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获益?以2009年对食物过敏的宣传为例。 早在2004年,尹佳主任报道了国内首例食物依赖运动诱发的过敏性休克病例,同时诊断了首例小麦依赖运动诱发的过敏性休克病例。2009年1月,尹佳和文利平医师在美国JAACI杂志上首次报告了中国的15例病人。当时变态反应科和宣传处联手,以“吃面条后跑跑步就能致人死命?”为题将这一发现以新闻的形式发布之后,国内外多家媒体竞相在显著位置报道,中文网页搜索达19800余家。迄今短短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里,该类病例数呈戏剧性激增至120多例。在刚刚闭幕的洛阳“东西方食物过敏合作高峰论坛”上,全球食物过敏领域的领军人物、美国西奈山医学院食物过敏研究中心的Sampson教授在听取尹佳主任的报告后,立即报告美国FDA并获批准,将他们正在研发的、治疗严重食物过敏的中药的二期临床试验放在中国来做,合作伙伴选择协和。

回顾四年来所走的历程,无论是在国际国内打响“协和”品牌,树立协和形象,带领中国变态反应团队整体前进,还是提升中国老百姓对过敏疾患的关注度、扫除知识盲区,从传播学的视角看,“协和过敏国际高峰论坛”无疑是一个将构建高端学术平台与大众健康传播紧密结合的典范。

尹佳主任在第四届高峰论坛的开幕式上说,“好的临床研究来源于好的idea,创新性idea来自于思想火花的碰撞,不同学科的交融,不同学术观点的碰撞会结出丰硕的成果。而我们的论坛就是为国内过敏临床医生和相关研究人员搭建一个思想碰撞的平台。”

而我更想说的是,在当今全球传播的情势下,掌握媒介传播的规律,适时运用媒介传播,应当是医生特别是学科带头人的一项应对竞争与挑战的必备能力。

 

皮肤科开讲

“银屑病防治”健康教育大课堂

本报讯  2010年3月21日上午9,由晋红中教授主讲的有关银屑病防治的义务讲座在皮肤科门诊候诊大厅举行。银屑病患者纷纷从全市各地赶来,希望了解银屑病防治的相关知识。

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晋红中教授不仅针对银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病程预后进行了深入浅出、简明扼要的讲解,同时,还向听众传授了银屑病治疗的最新进展及科学治疗方法。讲座结束后,患者们向晋教授提出了他们所关心的问题:银屑病的根治办法,中药治疗效果,如何避免复发,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目前的治疗方法各有什么利弊等。晋教授针对上述问题一一做出了详细解答。

最后,患者们留下资料和联系方式,并领取了精美礼品。他们纷纷表示,听一次这样的讲座,获益匪浅,不虚此行,同时,患者也希望医院以后能举办更多类似的讲座,使广大患者学到更多相关疾病的防治知识。

皮肤科 何春霞

 

看牙真的很恐怖吗?

“牙科治疗恐惧的诊断和治疗”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侧记

口腔科  郭颖

看牙真的很恐怖吗?其实不然,以现在的技术,整个牙科治疗过程完全可以达到无痛而舒适。为推广这一理念,口腔科于3月8日至12日在西院区举办了首届“牙科治疗恐惧的诊断和治疗”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本次培训为期五天,吸引了来自全国的30多位牙科高级职称医师踊跃参加,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此次课程安排参考了国外医学院的规范化培训内容,结合国内实际情况,系统地介绍了牙科恐惧症的研究历史、病因、诊断、流行病研究,通过临床病例展示介绍了现代牙科无痛技术、行为疗法、笑气清醒镇静等热点内容。培训班打破了枯燥单一的理论授课,专门为学员安排了8个课时的临床操作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牙科诊室的急救处理,门诊笑气清醒镇静技术等。培训班安排的学员考核,由专家现场讲评,充分调动了学员的积极性。

此外,本次培训班还呈现如下三个方面特点:第一,授课阵容强:授课教师除我院口腔科赵继志主任,万阔副主任、罗顺云教授,急诊科杜铁宽医师外,还特别聘请了中华口腔医学会葛立宏、胡开进两位主任委员及第四军医大学张国良教授专门讲授儿童和残障病人的口腔镇静治疗、微创拔牙技术等内容,授课内容丰富、起点高。第二,学员水准高:参加本次培训的30余位学员中,90%以上是口腔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口腔科的主任、副主任及业务骨干,可见牙科恐惧症、无痛技术等内容已经引起同行们的高度重视,也表明协和医院口腔科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得到了国内同行的高度认可。第三,研讨气氛浓:学员与授课教师零距离接触,直接沟通交流,畅所欲言,营造了积极热烈的学术气氛。各地医师感触最深的是,当牙病患者在心理和生理皆放松的情况下接受治疗,这就是舒适牙科的精髓所在。

协和首届“牙科治疗恐惧的诊断和治疗”培训班圆满成功。学员们经过五天海绵吸水样的系统学习后,一致认为此次培训受益非浅,并充分感受到了北京协和医院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整体实力。在以人为本、重视病人主观感受、无痛操作与舒适治疗方面“经历了一次有益的洗脑”。他们希望这种系统培训班能够继续开展下去,有效促进新技术的普及应用。“让更多的医师参与学习,让更多的病人早日受益,从而实现广大牙病患者无痛治疗的梦想。”

 

牙科知识小贴士

什么叫牙科恐惧?

牙科恐惧在英语国家被称为dental fear,dental anxiety或者dental phobia,指的是一组与牙科诊疗相关的异常心理、生理及行为状态。牙科恐惧表现为患者在治疗前、治疗期间的紧张、焦虑、恐惧、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等,临床表现为心跳加快、血压异常、出汗、多语、肌肉紧张、面色苍白乃至晕厥。病人还会因此出现避医行为,不愿接受牙科诊疗和检查,不愿配合医生的诊疗工作等。

人们为什么会有牙科恐惧症?

在中国,大多数的牙科恐惧患者的恐惧主要来源于既往(儿时)不愉快的牙科经历,比如一次痛苦的拔牙手术,一次充满疼痛的牙神经治疗,一次治疗中出现的意外呛水,或者咽部敏感引发的恶心等。道听途说型的患者也不在少数,比如来自于父母亲属,或者朋友同事的对于牙科不愉快经历的转述,特别是这些转述有着极为夸大的成分。媒体的“力量”同样不可忽视——影视剧、卡通、漫画、笑话等对于牙医、牙科诊疗等的负面或讽刺性的宣传,使人们常常下意识地将牙医与疼痛、折磨、恐怖相联系。少数患者是对于牙科诊疗本身的恐惧,比如咽部敏感、口腔不能存水、讨厌异味、不适应牙科的诊疗环境等,这类恐惧有点类似于恐高症和恐飞症。属于此类的病人并不多,但是由于其恐惧的特殊性,治疗起来也比较困难。

“牙痛,看牙更痛”——传统观念与技术造成牙病患者就诊率低

目前在国内,牙病患者就诊率相对较低,这里固然有人们口腔保健意识差的因素存在,但更不容忽视的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治牙疼痛的惧怕心理,已严重影响了他们就医的积极性。牙痛,看牙更痛,这是多年来人们在口腔治疗过程中的切身感受。许多患者对口腔治疗中磨牙、杀“神经”、拔牙等带来的疼痛终生难忘,不少人治牙时因过分恐惧而导致心跳加快、肌肉紧张、面色苍白,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治疗。

协和成立国内首家“无痛牙科治疗中心”

——为广大牙病患者带来福音

人们对治牙的普遍惧怕心理,也反映出对牙科服务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的需求的逐渐提高,这就对口腔专业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患者提供“无痛治疗、微创治疗、安全治疗”,既是患者的需求,更是未来口腔医疗的发展方向。本着“以病人为中心,关注患者感受”的原则,我院口腔科万阔副主任医师等早在2003年就建立了国内首家“无痛牙科治疗中心”,专门开展针对害怕看牙的患者,实施系统的牙科无痛与镇静技术。

牙科镇痛与镇静属于交叉学科,在协和医院这样一所综合实力国内名列前茅的医院中,其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资金上得到医院青年科研基金和牙科科研基金的支持,临床工作上得到医院麻醉科、心理医学科、儿科、临床药理中心等兄弟科室的大力扶持。中心成立近7年来,成功诊疗来自祖国各地及海内外的各种牙科恐惧、残障病人近千人次,开展各种镇痛、镇静辅助的口腔诊疗近千例,切实解决了病人的苦恼,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中英文专著10余篇,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确立了口腔科在无痛治疗领域国内领先的学术地位。

无痛及微创牙科治疗——不知不觉中完成治疗

口腔无痛治疗应该是每个患者的基本要求。无痛治疗让患者从治疗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能增强患者看牙病的信心,使牙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能帮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消除紧张情绪,更好地配合医师完成治疗;也能使医师的操作更从容、更精细、更彻底,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牙科微创治疗要求是将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创伤减小到最低程度,倡导最佳治疗效果与最低组织创伤。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创口小、出血少、痛苦轻、并发症发生率低,为复杂拔牙的患者带来了福音。医生可以在尽量小的创口里,不凿、不敲,把牙齿拔出来,减少了病人不舒服的感觉,整个过程只要张大嘴巴就可以了。做一场美梦,或观赏一部影片,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各种口腔疾病治疗。

 

协和·台大联合举办

2010神经重症监护论坛

本报讯  4月15日下午2,我院神经外科组织并承办的北京协和医院--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神经重症监护论坛在业务楼四层多功能小厅召开。

本次论坛由神经外科王任直教授主持。论坛邀请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黄胜坚教授及北京协和医院ICU刘大为教授做专题报告。黄胜坚教授是神经重症监护领域国际知名专家,任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云林医院外科部主任、台湾重症医学会理事及台湾神经创伤医学会秘书长等职。黄胜坚教授在颅脑创伤诊治方面有深厚的造诣,他重点就颅脑创伤的血流动力学及颅内压监护做了专题报告。我院ICU刘大为教授就全身血流动力学与脑组织灌注的关系及脑保护等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来自北京地区的近90名相关专业人员参与了此次论坛并在报告后就神经重症监护方面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和讨论。

论坛的成功举办有力促进了我院与台湾地区的学术交流,促进了神经外科医生和ICU医生的学术交流,对促进交叉学科建设和多学科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  神经外科  魏俊吉  马文斌

团委&青年工作部开展

外科急诊岗前培训

本报讯  3月27,教育处、医务处、外科以及团委&青年工作部共同对全体外科轮转住院医生开展了题为“外科医师急诊岗前培训”的讲座。此次讲座的目的是强化和完善住院医生处理急诊病例方面的专业知识,降低医疗风险,同时增强对各类疾病的风险预测,提高急救综合能力及各类外科急诊疾病的诊治能力。

本次讲座由青年工作部外科分部部长李秉璐副教授主持,特别邀请了教育处相关领导、外科各专科及急诊科的培训老师。培训侧重于常见外科急症的诊断、外科急危重症的识别及鉴别诊断、常见外科急症的诊治流程。各个专科的培训老师强调了在外科急诊与相关科室积极协作的重要性,强调为进一步迅速有效地救治患者争取时间,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存率。

员工的可持续发展及素质提高有赖于长期、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需要明确要在多长时间内、达到怎样的阶段培训目标,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具体的培训要求等。同时培训者应当注意的是,据统计对于大部分受训者,通常10%的知识来自培训课程,大约20%则来自于向有经验者的学习,剩下的70%来自于实践(on job trainning)。实践才是最重要的学习渠道。医院对于员工专业知识的培训可以让受训者写明受训目的,受训内容,帮助、促进者 (facilitater),效果及进程,以便于对培训过程进行监督及评价。

本次外科急诊岗前培训是青年员工系列培训之一,对培训效果的反馈、住院医生对培训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参与度的评价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我们希望通过培训体系、内容、人员等各的不断改进,提升协和医院青年员工的综合素质。                    

      整形外科  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