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协和医报
2005年第8期《院报》内容(总第34期)
时间:2005.05.23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koujie

 

第一版《协和要闻》

1、我院聘任第一、二批科室主任

其余科室采取不同范围的公开竞聘与招聘  科室副主任竞聘也即将开始

本报讯(记者  段文利)我院科室主任的换届工作今起进入实施阶段。4月29日、5月13日医院分别宣布了医院第一、二批科室主任名单。对其余科室将采取不同范围的公开竞聘与招聘,科室副主任竞聘也即将开始。

刘谦院长在讲话中指出,此次科主任换届是基于对现任主任的述职测评和来自科室对正副主任的推荐意见这两个工作基础,经过多次讨论,以及征求学术委员会资深委员的意见,我们确定了三级学科主任年龄一般不超过60岁等原则。内、外、妇三个学系主任的年龄不超过65岁,如有必要可以同时兼任所在三级学科的科主任,但需增设常务副主任协助主任承担主要管理工作,事实上是一种“以老带新”的过渡方式。新任正主任原则上应有正高级职称,如无合适正高职人选,则由一名副主任主持科室工作;科主任聘任工作分批进行;除个别科室外,本届正副主任聘期均为两年。新上任的主任和副主任均有试用期一年。

根据以上原则,医院先后聘任了第一、二批科室主任。另外,眼科、心内科、胸外科、内分泌科、病理科等五个科室将采取公开竞聘的方式产生正副科主任。其竞聘与其他科室副主任的科内竞聘不同,是由医院来主持,参加评价的人员为本科室的全体同志和扩大的医院领导班子。

此外,物理医学康复科主任将在全院内进行公开招聘;信息中心主任将在全国范围公开招聘。

同期开展的科室副主任的竞聘工作,其职数是由医院学科建设工作小组根据科室的工作量、人数、床位数、工作地点分离、人才培养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提出后经院长办公会研究后决定。竞聘会由新聘任的科主任或第一责任人主持;本科室在职的中级职称及以上人员、本科室的护士长及教学老师参加测评投票。

刘谦院长强调,作为医院学科建设工作的一部分,经过长时间酝酿,多方面征求意见,班子多次专题研究,宣布第一、二批科室主任聘任名单,标志着换届工作进入实施阶段。

2、刘谦院长: 推心置腹谢老者 语重心长寄新人 

近日,刘谦院长亲自宣布了医院第一、二批科室主任名单。同时在讲话中对续聘和新聘的主任提出了五方面的要求,对即将卸任的老主任深情致谢。可谓:推心置腹谢老者,语重心长寄新人。

刘谦院长代表院领导班子对即将卸任的老主任们多年来为医院的发展和建设作出的辛勤努力和重要贡献表示衷心感谢。他说,此次科主任换届中,许多老主任一再积极推荐年轻的同志担任主任工作,体现出他们非常好的大局观念。现在做这样的调整,是从医院战略发展的角度考虑。在学委会资深委员会的讨论中,大家提出要给我们的中青年同志创造一个有利的竞争条件,要把年轻的同志尽早推向第一线。在很多医院,一些年轻的同志早已在重要的岗位。他们不仅在本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学术界、社会中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大。从这个角度考虑,我们最后确认老主任原则上还是在60岁卸任。同时,刘院长热切希望老主任们能够继续关心、爱护和支持中青年干部,多给他们关心和指导,并在医疗、教学、科研、保健等其他工作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刘谦院长对续聘和新聘的主任们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要求:

首先要有强烈的意识去认真学习。包括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业务知识和管理知识。科室这一级在改革后有相当的空间,科室领导的职责和要求进步提高,希望大家保持谦虚谨慎、求真务实的作风,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尽快进入角色,承担起责任,履行好职责。

第二、要尊重老同志,注意多征求他们的意见,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要注意继续发挥他们的作用。老同志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请年轻的同志一定要记住这一点。

第三、要求所有的科主任要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学会从战略的高度来思考问题。

第四、在工作中要注意发挥集体作用。作为一个科室的主任,要在各项工作中注意征求意见,注重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把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在一起。

第五、一定要注重维护团结,这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要和大家坦诚相待、开诚布公,把问题摆到桌面上共同商议,有问题和困难共同面对和解决,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最后,刘谦院长要求各科室举行新老主任交班会,使科室工作能够平稳过渡。

3、简讯

因工作需要,根据院党委组织的推荐及考察结果,经2005年4月26日院长办公会研究决定,聘任王以朋、姜玉新两位同志为院长助理(行政正处级),聘期两年,试用期一年。同时免去王以朋同志经营管理处处长职务。

4、第一、 二批聘任的科室正、副主任(共有43名)

内科学系主任:           沈  悌                       

外科学系主任兼骨科主任:邱贵兴                       

妇产科主任:            郎景和

免疫内科主任:          张奉春                       

呼吸内科主任:          蔡柏蔷                       

呼吸内科常务副主任:    肖  毅

普通内科副主任:        曾学军                       

消化内科主任:          钱家鸣                       

血液内科主任:          赵永强

肾内科副主任:          孙  阳                       

感染内科主任:          邓国华                       

肿瘤化疗科主任:        陈书长

内科ICU主任:           杜  斌                        

基本外科常务副主任:    邱辉忠                       

骨科常务副主任:        王以朋     

心外科副主任:          苗  齐                       

神经外科主任:          王任直                       

血管外科主任:          刘昌伟            

泌尿外科主任:          李汉忠                       

整形美容外科主任:      乔  群                       

加强医疗科主任:        刘大为

麻醉科主任:            任洪智                       

麻醉科常务副主任:      黄宇光                       

儿科主任:              王丹华          

神经内科主任:          崔丽英                       

耳鼻喉科主任:          高志强                       

变态反应科副主任:      尹  佳

皮肤科主任:            王宝玺                       

急诊科主任:            于学忠                       

中医科主任:            梁晓春

特需医疗部主任:        李冬晶                       

放射科主任:            金征宇                       

药剂科主任:            李大魁

药剂科常务副主任:      梅  丹                       

超声诊断科主任:        姜玉新                       

放射治疗科主任:        张福泉

核医学科主任:          李  方                       

营养部主任:            马  方                       

检验科主任:            倪安平

输血科主任:            赵永强(兼)                       

临床药理中心主任:      叶铁虎                       

病案室主任:            刘爱民

体检中心主任:          许  莹

5、下期关注

世界罕见的经胎盘传播的绒癌患者母子俩今在协和医院经妇产科、儿科、病理科和放射科等多科协作获成功救治。医疗成就背后蕴藏着感人泪下的故事。

我院感染内科、眼科联手,在一位CMV视网膜炎患者术后的前房液体中找到了HIV病毒载量。

我院神经内科在The Lancet上公布国内帕金森病的患病率,影响因子18.63。

第二版《学科建设》

6、编者按:著名内科学家张之南教授是协和培养起来、又为协和奉献了一辈子的老专家的典型代表之一。近年因为身体状况不能再出门诊、查房,直接参与临床一线工作,但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协和发展建设和人才培养等的深切关注和指导。去年,医院在他和其他老教授的倡议下,恢复了协和传统的本科生导师制。今年协和医院大力推进“学科建设”和正在进行科主任换届工作之时,张老又写来“我心目中的科室领导”一文,其殷殷之情、拳拳之心,令所有拜读者深受感动,获得感悟和启迪。

此信首先由院办转给了赵玉沛副院长。赵院长读后动情地写到,“仔细阅读了张之南教授的来信,感受颇深。字数不多,内容丰富,字里行间凝聚着老一辈协和人对协和的深情和重望,对当今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协和医院如何做好学科建设工作有很好的启示作用。建议将此信印发给现任的各科正副主任传阅”。随后,此文章被转呈给刘谦院长阅示。

刘谦院长在批注中说:“张教授的来信,体现了老一辈协和人博大的胸怀、宽阔的视野和高度的责任感。值得我们大家学习。请赵院长代我感谢张教授,并恳请获允将此信在院报上发表”。并在全院朝会上饱含深情地讲起此事。

张之南教授的“我心目中的科室领导”一文,是分两个阶段完成的。初稿是在4年前的仲夏完成。今年4月份,张老又增添了一些自己近期的体会与感受。社会在前进,医院在发展,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了。张老也在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思路,坚持真理而不执拗于传统,顺应变化而保留协和人应有的自我。今天院报全文刊出张老的这篇文章,让我们共同来感受老一辈协和人对后来者的殷殷希望,并能以此为镜。

我 心 目 中 的 科 室 领 导

几十年来,我曾接触过许多科室领导,有人作得很成功,业绩多多,科室蒸蒸日上;也有人作得不很成功,上下不满意。

有人说:要管好,就要严厉,严就会得罪人,招人骂;平平淡淡,回避矛盾,不争上游,不惹是非,也算领导。那么,要不要严要求,严要求是不是一定会挨骂?我自己也作过十年的专业组(专科前身)的负责人,也有些感受。不论科室大小,作个好的领导都不容易,这里有为人、责任心、素质、能力、方法和领导艺术等诸多问题。

我认为作一个科室领导的起码条件是:为人正派、有抱负、有干劲、无私无畏、公正透明、任劳任怨、甘于奉献;具有领导能力,能调动集体力量,做出成绩。没有临时观点,不是只想守业不想创业。具体地讲,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一、 对科室建设有设想, 对任期目标有安排

首先要对科室发展和建设有设想和行动。从长远规划着眼,对科室应该建成什么样,规模、性质、水平、特点如何,做到目标明确,心中有数。要分阶段、有设想、有举措,重落实。

其次要明确任期(二年或四年)内要做些什么。要明晰科室需在什么方面加强,要完成什么,调整什么,人、财、地等问题如何运作、如何解决。要有意尝试新工作,增加新内容,有所前进、有所变革。而不只是延续原有工作,完成指标。

上任后要将上述设想上下通告,出“安民告示”,征得群众支持、信任和了解,便于接受监督检查,形成上下互动。还要定期总结汇报,供群众和上级评估,得知自己优点和不足,以利前进。

二、要具备科室领导应有的素质和能力

科室领导不等于学术带头人,但应争取在学术上能带头。能追得上进展,能洞察全局,把握得住发展方向。

要富有进取精神,勇于争取新工作、高目标,要有多出成果、出业绩、 有提高集体知名度的决心和行动。

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管理方法,不断学习政策、业务、管理知识,在团队中起模范带头作用。事事从我做起,虚心听取意见,扬善弃恶,发扬正气。

要有奉献精神。肯于牺牲自我,时时想到集体。

要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能团结合作,发挥团队作用。

要善于沟通内、外,了解别人和外单位的工作、水平和动向。能注意建立合作关系。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科室领导还特别要善于在适当的场合、抓住适当的时机,把本科室的专长和特点适度地宣扬出去。不夸张 ,不浮夸,但是该让别人知道的、认识的,也不应客气,该宣扬的不应保留。要努力提高本单位的知名度,让本单位的成绩、特色和品牌为人所知。这是对人民负责,也是对科室负责。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科室领导还应该严格要求自己,避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谋求各种形式的一己之利。要合法地借助来自各方面的支持、资助和方便,促进科室的建设、人员培养和科研工作,把机会和所得用于集体,用于科室,而非仅顾自己。

三、 能正确对待被领导者

要充分了解群众,对科室人员的思想、能力、长处、困难、缺点心中有数。要善于接近各层人、各种人,包括普通一员、有代表性的、特殊的人、难于接触的人。能与群众知心、共事,愿做大家的知心朋友,甘为群众的公仆。能够带领大家一起实干,推动工作向前走。

要注意科室成员的成长,着力发掘科室里的“苗子”(包括人品素质好、有领导才能的年轻人以及业务尖子),给予培养、提拔,帮助他们达到更高的水平和提到适当的岗位,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崭露头角。要提携,不可嫉才,更不能压制新生力量。本科室出现几个尖子或领导应视为科室的光荣。

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带头工作,身先“士卒”,要求别人作到的,更要自己做到。平等待人、尊重和体贴他人、不盛气凌人。

但是人无十全,一个科室的负责人也不能样样完美,以上可视为努力的目标。有奉献精神,有清醒的头脑、有进取心、有干劲、能团结群众推动工作、能合作共事,这些都是关键。只要虚心,看得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锐意改进,领导能力还是可以不断提高的。

从年龄上看,年纪大的人作科室领导的优势是经验多、处理问题趋于稳妥,而年纪轻的人作领导的长处则是活力强、闯劲大,特别是他们更能了解和贴近作为科室主要成员的中、青年,更能从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所以年纪不是能不能作领导的主要条件,理想的是能把年长和年轻的领导搭配好。领导需要把握方向和组织团队 ,业务能力强、学术地位高、名声大、资历高的人都不一定必能作个好的科室领导,关键还是领导意识、领导能力和领导艺术。

总括起来,一个称职的科室领导应该是:为人正派,公正透明,甘于奉献,不谋私利,具有领导能力,能够做出成绩。

科室领导对科室工作的好坏负有重要责任,但是,科室的状态还受过去的基础、所处环境、所具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因此,对科室领导的评估,不能只看所在科室的现状,还要看他(她)为科室作了些什么,本任期间与上届时的比较等。最后,科室毕竟只是医院的一个部分,科室领导如果没有院里的支持和提供的条件也难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领导。

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辈有人才出。协和需要有好的学科带头人,需要有好的科室主任,各科室需要一个好的掌门人。衷心祝愿协和医院各个学科、各项事业在大家齐心协力下蒸蒸日上,气象更新。 

7、财富全球论坛在京举行协和医院承担医疗保健

本报讯(记者段文利)5月16日—18日,800余名中外代表将参加在北京举办的“财富全球论坛”。北京协和医院是担任此次大会医疗保健任务的四家医疗单位之一。

接到此项医疗任务后,我院领导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在院前、院内医疗方面均作了周密安排。医院派出了以杜斌教授为首、刘震宇副教授、刘风华护士长、王颖护士、郭发生师傅等组成的医疗小组于14日进驻贵宾楼医务点。院内医疗主要由特需医疗部承担,李冬晶主任等亲自负责。有专门的医疗负责人和护理负责人,以及留存的病房。特需医疗部在来院急救和住院等方面均开辟绿色通道,保证“财富大亨们”能在第一时间和以最便捷的方式得到最高质量的医疗救助。

第三版《护理天地》

8、护理部召开庆祝5.12国际护士节论文报告会

 

本报讯(记者张晓静)5月9日下午,护理部在我院多功能大厅组织举办了2005年庆祝5.12国际护士节暨论文报告会,以纪念护理创始者南丁格尔,庆祝护士的节日,并为全体护士送去节日的祝贺。

参加大会的有荣获南丁格尔奖章的林菊英先生、老院长董炳坤、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黄人健、北京护理学会理事长李淑迦、卫生部护理中心主任巩玉秀、中华护理学会秘书长张惠霞等老前辈,还有卫生部、医科院医政处的领导,北京各大医院的护理部主任及健康报记者等等。担任评委的是中华护理杂志、护理管理杂志等护理期刊的专家、护理学院的教授共8人。在院的医院领导,刘谦院长、鲁重美书记、方文钧副书记、杨玉雯副书记、赵玉沛副院长以及部分职能处室的领导在百忙中也抽出时间参加了大会,充分体现了对护理工作的支持和关怀。

会上,年轻护士们向老前辈奉献了鲜花,表现出年轻一代对老前辈的崇敬和爱戴。黄人健理事长代表老前辈们发言,对护理队伍提出殷切希望,希望协和护理部不断发扬老传统,做出更大成绩,再创辉煌。

刘谦院长在会上所作的热情洋溢的讲话,称赞用举办论文报告会庆祝5.12国际护士节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并应该坚持。刘院长向全院的护理人员表达了节日的问候和衷心的祝愿。并强调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医院历来重视护理队伍的建设,今后将给予更多的关注。刘院长希望全体护理人员在南丁格尔精神的鼓舞下,以病人为中心,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继续努力,再创佳绩。

此次参加论文报告会的文章共计12篇,是由2004年全院护士在正式期刊上发表的117篇护理论文中遴选出来的。通过报告,专家评委的评审,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6名。

论文报告结束后,护理部吴欣娟主任就2004年的工作作了总结,并就2005年护理工作的重点工作做了汇报。

赵玉沛副院长在讲话中指出,此次论文报告会是对我院护理队伍的一次成功的检阅,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老前辈所作出的贡献和树立的榜样。他对各级领导、前辈始终不渝地关心协和护理事业表示感谢,对辛勤工作在一线的全院护士表示节日慰问,并希望新一代护理人员能在协和的历史上书写下成功的一笔。

鲁重美书记赞扬我院有一支很好的护理队伍,她还告诉大家一个欣喜的消息,护理博士的项目正在顺利运行,医院将会为护士争取更多的深造机会。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护理前辈林菊英先生也非常高兴,她称赞大会很成功,充分展现了协和护士的风采。

9、2004年我院护理论文发表过百

本报讯(记者张晓静)近年来,随着我院护士学历层次及科研意识的不断提高,在全院护士的共同努力下,护理科研能力在逐步提升,2004年我院护理论文发表数过百。

近3年全院护士在各种正式期刊上发表的包括临床护理、护理教育及护理管理等方面内容的文章逐年增多,2002年共发表文章32篇,2003年发表83篇,而2004年发表文章数量首次超过百篇,达到117篇,显而易见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带动了护理文章发表数的大幅度增加。

护理部还积极争取科研经费,促进临床护理科研的开展。医院对于护理科研也给与了经费上的支持。2002年护理部开题申报项目13项,获得医院经费11.3万元;2003年申报科研课题18项,获得经费15万元;2004年申报项目20项,获得经费支持20.8万元。三年来无论从立项数目和经费数量上多有所提高。

在今年5.12护理论文报告会上,12篇论文都是从2004年全院护士在正式期刊上发表的117篇护理论文中遴选出来的。其中,外科宋春燕的《临床护理教师评价量表的研制》获一等奖;神经内科李艳梅等人的《向心性加压缠绕法对减轻脑卒中病人患肢水肿的效果评价》及ICU邴媛的《三种敷料覆盖中心静脉置管穿刺部位细菌定植的比较》获得二等奖;门诊蔡虹的《门诊建立生命网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与体会》、儿科孙建伟的《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呼吸管理》及骨科李美霞等人的《全关节置换术后24小时引流量变化趋势研究》获得三等奖。内科余闵虹、妇产科潘晓晶、李蕊、外科李子榕、急诊科王迎红及特需医疗科王晓晶等6人获得优秀奖。

10、撑起协和护理事业的蓝天

l       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先进事迹

 

 

协和医院护理人员有1450人,约占全院在职职工总数的35%。护理部有10名工作人员,中高级职称占到90%,大学或研究生学历占到70%,平均年龄39.5岁。6人为中共党员。在秉承老协和光荣传统的基础上,她们带领全体护理人员,不断开拓创新,在护理管理、服务、教学和科研等各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继续巩固了协和护理队伍作为全国护理界排头兵地位。

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生命线。长期以来,协和护理形成了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的三级管理体制。

多年来,护理部从制定规范入手,狠抓护理质量不放松。她们主编出版的《北京协和医院护理常规》、《医院临床护理安全质量评审指南》和《北京协和医院护理管理手册》,汇集了协和多年护理经验与精华,深受全国同行喜爱。

不断增长的医疗任务与护理人员的短缺,一段时期里给协和医院业务继续增长带来掣肘。然而护理部及时出台弹性工作制度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以手术科室为例,既往的八小时排班制已远远不能满足直线上升的手术量的需要,实行弹性排班制后,手术室24小时全天侯向临床一线开放,护士弹性上班弹性休息,与临床步调得以协调,很好地配合一线完成了大量高难度手术,护士人力不足的问题得以缓解。

在强化基础护理工作的基础上,协和医院在全国率先成为整体护理试点单位和示范单位。1995年,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资助,在黄人健护理副院长的领导下,医院首先建立的4个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得到了UNDP护理官员的高度评价和赞扬。1997年我院被卫生部列为全国整体护理协作网牵头单位,同年卫生部授予“积极推行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促进护理工作改革成绩突出单位”奖,并获医院医疗成果一等奖及医科院医疗成果二等奖。2001年,整体护理工作遍及全院所有病房,并成为全国护理同行参观和学习基地,近3年接待参观人员3千多人。

通过在全院推行整体护理模式,实现了将护士留在病人身边,病人身心各方面均受到无微不至的呵护,住院病人满意度逐年提高,2004年接近98%。1996年以来共收到病人对护士的感谢信2000余封,锦旗300余面。通过护理工作的窗口,树立了协和医院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良好社会形象。

以活动为手段,以主题活动促护理服务水平的提升,是近年护理部工作的亮点。几年来,护理部不断推出“创建文明行业,实现规范化服务”活动、“假如我是一个病人”换位思考活动、“优质护理服务年”活动和“微笑暖人心、真情待病人”等活动,通过护理技术比武、服务比武等方式激发了全体护理队伍改善工作提高技能的工作热情,使护理工作稳步迈上新的台阶。

护理部通过狠抓三基三严的培训,全面提高协和护理的整体水平。还在艾滋病、造口、腹透、血友病、康复、重症监护等方面均形成了训练有素的专科护士队伍,并在全院开展了护理会诊。等等一系列措施的出台,使得护理投诉及纠纷逐年下降,近年来未发生一例重大护理差错。在历届北京市护理质量年终大检查工作中获得业内一致好评。

协和医院护理部还是全国护理培训中心与基地。全院有护理教学基地42个。临床护理教学老师45人,平均年龄38岁,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每年要举办国家级和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学习班6~7个。每年安排全院护士继续教育大课40余次。每年接收来自全国各地进修护士200~300人,还受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护理学会、医院邀请前往授课,听课人数达上万人,为护理学科在全国不断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

协和护理科研工作发展迅猛,护理部每年举办全院护理论文报告会及护理科研开题报告会。近几年在公开杂志发表护理文章数直线上升,特别是2004年发表了117篇论文,创历年之最。自2000年起,共申报70项护理科研项目,获科研经费65.41万元。主编出版护理书籍10本。显示了强劲的发展后劲。

协和护理特别重视参与国际护理界的学术交流。到目前为止,已有200余名护理骨干被派往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芬兰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进修考察,他们返院后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有所借鉴和创新,对推动医院护理工作与国际接轨发挥了积极作用。

护理部秉承协和优良传统,又能紧跟时代步伐,使老协和的严谨作风不仅得以传承。又焕发了鲜亮的时代特征。由1400多名护理人员组成的优秀护士队伍在护理部的带领下,不断兼收并蓄,与时俱进,她们引领当代护理的新理念,撑起了协和护理事业的蓝天。

11、我院荣获两项护理荣誉称号

本报讯(记者张晓静) 5.12国际护士节下午,由卫生部及全国妇联联合组织的全国纪念5.12国际护士节暨全国卫生系统护理专业“巾帼文明岗”和“巾帼建功”标兵表彰大会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召开。

我院护理部被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基本外科护士长史冬雷被授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她还作为“巾帼建功”标兵代表在大会上发言。卫生部部长高强等领导出席会议并颁奖。    

据悉,全国有224个护理团队荣获“巾帼文明岗”称号,149名护士荣获“巾帼建功”标兵称号。我院荣获两项荣誉,这是对我院护理工作莫大的鞭策和鼓舞。面对荣誉,全院的护理人员将一如既往,不负众望,加倍努力,再创佳绩,为协和争光。

第四版《综合消息》

12、编者按:血管外科是全院第一个举行新老主任交接会的科室。会议强烈地体现了该科全体人员团结、奋进、信心百倍、只争上游的气概与气势。这是协和的气概与气势。院报全文刊登,旨在供科室间相互交流、借鉴。这是我们的第一个感动。

我们还有第二个感动。血管外科在今后的五项重点工作中单独列项提到宣传。这和在本期二版张之南老教授在《我心目中的科室领导》一文中的期望是不谋而合的。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临床的主动性,将是宣传工作的助燃剂。衷心感谢血管外科带了一个好头。

血管外科召开新老主任交接会

2005年4月30日下午2时,血管外科召开了 一次有全体医护人员参加的重要会议。会前的一天,医院宣布刘昌伟教授正式接任血管外科主任。会上,曾为血管外科的建立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老主任管珩教授将血管外科的大旗交到了新任主任刘昌伟教授的手中。在新老主任交替的时刻,这次会议的及时召开,对于科室统一思想、强化管理、齐心协力再创辉煌,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开始,刘昌伟主任首先代表全科人员对老主任管珩教授在任期间为协和医院血管外科的发展做出的努力和贡献,表达了深深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同时强调,要继承和发扬协和的优良传统,虚心学习老专家、老教授们忘我的工作热情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刘主任说,虽然管珩教授不再担任科室主任了,但是她将永远是我们尊敬和爱戴的恩师。

随后,刘昌伟主任本着民主集中的原则,组织大家就目前科室的任务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通过讨论,对于血管外科今后的发展,全体同志一直认为:

1.要统一思想,积极发展。血管外科是一个新兴的学科,目前全国各地血管外科发展迅速,我院血管外科不能落后于他人。血管外科刚刚成立3年,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是如何保持目前已有的优势,并进一步发展,这是摆在每个人面前严肃的问题。应当立足于医、教、研的全面发展,而医疗工作是重中之重。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做到“5个要”:要有主人翁思想,发挥东、西两个病区每一个人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医教研水平;要注意勤俭节约,搞好成本核算;要发扬和宣传自己的优势,抓好门诊工作,保证病人在门诊得到及时的收治;要合理利用床位,保证每一个需要住院治疗的病人都能及时得到收治;要注重医疗安全,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消除医疗隐患。

2. 重视和加强科研工作。发挥协和“博士”云集的优势,制定科研奖励措施,鼓励大家要在学科领域发表高水平文章,积极申请更多的科研课题。切实做到临床、教学、科研同步向前发展。

3. 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在注重专业论文撰写的同时,也要重视科普宣传。科普宣传是面向大众的窗口,是吸引病人、提高人气的重要措施。要建设并建好自己的网站,扩大正面影响。同时,根据老主任管珩教授的意见,要把已经举办了两届的全国血管外科研讨班坚持下去,力争将研讨班办成全国知名品牌的会议。

4.进一步完善科室内规章制度。首先要严格科室的查房制度和交接班制度。坚持查房制度,不仅是完善医疗工作、防范医疗隐患、提高科室凝聚力的重要措施,也是很好的教学时机,通过大查房,年轻医师可以从老教授那里学到更多的宝贵经验。全科人员一致认为要提高查房质量,加强教学意识,并重新制定了坚持每天2次的病房查房,每周1次的全科大查房,每月1次的全科医疗质量监控的日程。同时大家还提出了一些对于查房内容和形式的具体改革意见和措施,认为不仅要有针对重点病人的分析,也要注重术前病人的阅片讨论,开展教学查房等多种形式,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今后对于不执行劳动纪律、工作作风涣散的同志,要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去教育,对于不负责任、出现医疗差错和事故的要给予严肃处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会议决定,将有专人起草血管外科科室规章制度,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 进一步强调医疗质量安全。针对过去已有的医疗纠纷进行分析和总结,让每个人从中吸取教训,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彻底杜绝医疗隐患。会议再次强调劳动纪律,保证即将到来的“五一”长假安全平稳地渡过。

最后,刘昌伟主任预祝大家节日快乐。会议在团结、向上的气氛中结束。与会的每一个位同志都深深的体会到,过去的辉煌只能代表现有的基础,未来的努力才能再创辉煌。

13、“巾帼建功”标兵史冬雷先进事迹

 

基本外科史冬雷(左三)在人民大会堂颁奖仪式上

史冬雷同志199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护理系,同年起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工作至今。曾荣获北京协和医院“青年岗位能手”的光荣称号,2000年起任基本外科护士长至今。

基本外科三病房是医院床位数最多的病房(58张床),病房内专业组多(4个)、工作量大、患者病情重、周转快、手术种类多难度大(小到乳腺手术,大到肝脏移植)。她知难而上,勇挑重担,充分发挥自己出色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和临床业务水平,将病房管理得井井有条。她根据每个护士的性格特点、工作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安排工作,用人之长,避人之短。还注重护士的业务水平的提高,培养了造口专科护士,为病人做专业性的指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多年的本科及研究生学习使她有很强的科研能力,目光敏锐,能够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总结经验。她一直担任协和护校及护理学院的授课任务,承担大量的教学工作,并在临床带教低年护士、学生,身体力行,短短数年间为护理队伍培养了大批后起之秀。

史冬雷同志最让人感动的就是她崇高的医德。2003年抗击非典中,她不顾个人安危、不顾年迈父母和年幼孩子忧烦的眼神,毅然报名投入到抗击非典的一线工作中。由于在抗击非典的工作中表现出色,她荣获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评选的“首都优秀护士”称号、“英雄护士健康天使”称号等荣誉,并在火线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004年5月4日因巴基斯坦爆炸事件,国家要选派医护人员赴巴接回受伤的中国监理工程师,她毫不犹豫地再次放下家人和孩子,不顾个人安危,奔赴炮火连连的异国他乡,连续30小时奋战,将伤员安全接回祖国,又一次圆满完成任务。                      

14、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关系重大

药剂科呼吁全院继续给予重视和支持

 

本报讯(记者巩红)2005年4月19日,我院荣获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颁发的“2004年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安全用药、合理用药,是药品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ADR监测工作,可以对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加强预防措施,提高我院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院领导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派专人参加了ADR学习班,并在医院建立了ADR监测网。

目前我院ADR监测报表的质量逐年提高,2004年我院共收集113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但与兄弟医院相比较数量远远不足。要做好ADR监测工作,不仅需要发挥药剂科临床药师的主动作用,同时也需要对临床医生、护士及患者加大宣传力度。只有临床各科室积极配合,给药剂科提供ADR病例,才能进一步完善我院的ADR监测工作。促进合理用药,提高我院动态医疗质量管理,确保患者安全用药。

15、“五一”节日期间门诊情况

“五一”期间,我院东院共开放7个半天门诊,西院开放2个半天门诊。共接待患者7604人次,平均日门诊1288人次。比去年的10428人次,减少2828人次,日均减少202人次(去年东、西两院各开放10个半天,即各五个全天工作日)。

其中:内科1341、外科1242、妇产科687、儿科143、神经科341、内分泌科365、眼科378、口腔科192、耳鼻喉科415、变态反应科384、中医科705、皮肤科1379、西院干部科28;

各辅助科室的工作量共计:2598例:

B超559、心电图112、胃镜(1个半天)19、超声心动(3个半天)47、核医学15;放射科合计为365例:其中胸片322、CT34、核磁8、血管造影1。

第五版—第八版《患者专版》

《资讯、技术、新知》

16、2005中欧骨科学术研讨会在我院举行

本报讯2005年4月19日至20日,中欧骨科学术交流大会在我院举行。大会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我院骨科主任邱贵兴教授主持,邀请了来自欧洲的多位著名关节外科教授进行了以髋关节为主题的学术讲座,并且进行了现场手术演示和Workshop表演。

中欧骨科学术交流委员会成立于2001年,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和欧洲骨科学会在中欧著名骨科专家积极倡导下联合成立的。成立该委员会的宗旨是促进中国和欧洲的骨科学术交流。双方定期互派专家进行学术交流或手术演示,中国方面定期选派表现突出的年轻医师到欧洲著名骨科医院进修学习。该委员会成立以来,又先后成立了上海、河南、四川、广西等分会,学术交流的范围辐射到了全国各地,同时也吸纳了越来越多的骨科界精英进入委员会,对于促进我国骨科学的发展和与世界接轨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本次大会为2005年度中欧骨科学术交流的第一站。大会第一天,来自德国乌尔姆大学的Puhl  教授、德国海德堡大学的Ewerbeck教授、柏林哈姆波特大学的Noack教授、德国关节炎外科协会主席Ruther教授、汉堡Endo Clinic骨科主任Lohr教授和德国凯米兹 塞格临床医院骨科主任Wagner医生等知名人工关节专家就人工髋关节的发展历史、关节假体设计、假体材料、手术适应征、人工假体选择、术前计划、手术技巧、并发症防治、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现代骨水泥技术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获得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名学员的广泛好评。

大会第二天,来自欧洲的专家们分别进行了人工膝关节和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演示,并在手术的转播过程中和中国的医师们就手术技术进行了交流和探讨。手术后在我院骨科的关节外科中心进行了人工关节Workshop培训,培训过程中对手术技巧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与会者反映收获很大。

大会获得了圆满成功。北京日报、健康报等多家媒体来我院采访,邱教授就人们普遍关心的有关人工关节的基本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本次大会对于提高我院的骨科学术影响力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我院人工关节中心自2001年成立以来获得了飞速的发展,相信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我院骨科的关节外科中心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    

17、首届协和国际呼吸病学术峰会召开

首届协和国际呼吸病学术峰会于5月13~1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呼吸病研究所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约650人参加了这次学术会议。会议开幕式上,中华医学会会长、呼吸病分会主任委员钟南山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刘谦教授发表了讲话。 本次会议上共有14位国内外呼吸病学专家、教授就呼吸内科学中支气管哮喘、慢阻肺、肺部感染、肺间质病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等热点问题作了精彩发言,受到代表们的热烈欢迎,会议获得圆满成功。

18、信息技术临床应用取得新进展

国内首个“病人床边移动护理系统”在协和正式投入使用

 

本报讯(冯煊林夕夕)将一个腕带套在病人手腕上,护士手持一个手掌大小的掌上电脑,在病人床旁,对病人腕带上的条形码扫描后,掌上电脑里即出现了病人的所有医嘱等信息。护士将医嘱执行情况和病人的体征等情况,逐项记录在电脑中。这个由北京协和医院信息中心和北京远卓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合作研发的,能跟踪医嘱全过程的国内首个“病人床边移动护理系统”,经过两年多的研制,近日在协和医院正式投入使用。这一系统的运行,填补了我国医疗信息技术在临床护理工作领域应用的空白,为临床护理和管理工作,提供了新式“武器”。

近年来,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到了医院临床,主要是医生工作站和护士工作站。这些系统的应用,虽然使医院病房医护工作实现了计算机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仍有因无法跟踪医嘱全过程等而产生的许多问题。如原有的HIS系统只跟踪到医嘱转抄,即把医嘱分解成为可操作的执行项目,按照这些项目,系统执行收费,不再全程跟踪医嘱的实际执行。这就使得一些重要的医疗信息在实际执行中无法电子化,因而在医疗质量监控和病人费用跟踪等方面会产生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而“病人床边移动护理系统”实现了对医嘱实际执行的全过程跟踪,具有原有的HIS系统无法替代的优势:

首先,它能够完整地闭合医嘱的生命周期,使护理质量监控和护理工作量的量化成为可能,对提高医院整体的护理水平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其次,移动护理系统通过对条码技术的使用,能够用电子化的手段来帮助医护人员尽可能地减少医嘱执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医疗差错,确保对病人能够在正确的时间得到正确的治疗。

再者,它能完整准确的确认病人已使用的材料和产生的治疗费用。既能节省时间又可最大限度地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该系统投入使用后还会带来很多其他的便利。例如,通过移动设备PDA对病人体征信息进行记录后,今后的体征记录将能够实现脱纸的电子化记录,体征单也可以被打印出来供医生参考,这样就减少了护士手动记录体征数据和描点画图的烦琐过程,护士可以得到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病人。在此系统基础上,实现对护士工作量和护理人力资源的科学化计算机管理也将能够变为现实。

“病人床边移动护理系统”的硬件采用的是掌上电脑PDA和病房护士工作站计算机相结合的硬件架构。经过培训,该系统近日将在内科、外科的8个病房中开始使用,每10张床配一台掌上电脑。                 

19、开放的中心工作站,缓冲的单独隔离间

紧跟国际理念的ICU新病房投入使用

五一节前ICU科搬入了经过改建的新病房。在原有的建筑基础上改建而成的新病房最大限度地体现了重症医学病区硬件管理的先进理念。开放的中心工作站与所有病房保持最近的直线距离,非常便于抢救。设计者同时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将病房划分出不同的保护性区域,使其在收治非感染病人和隔离控制院内感染的能力上有了大幅提升。

病房为非感染病人设立了清洁病区,并根据病情的危重程度划分为开放抢救床位、单间隔离床位和多人间床位。单间隔离病床按照保护性隔离设置,配有隔离缓冲间。工作人员须按要求在缓冲间洗手并更换隔离衣后方能进入病人房间。房间内的空气压力设置为正压,进风口在房间的顶部,出风口在地板附近。从而保证了进入房间的清洁空气由高处流向低处,由室内流向室外。

开放性抢救床位适合极度危重病人的集中抢救和治疗。多人间床位适合危重程度略低病人的管理。这些床位的工作环境是在符合抢救工作的前提下,按照保护性隔离的要求进行设置:控制人员及物品的接触,床位独立的通风系统。同时,病房内设置的感染病区,使感染病人得到集中隔离管理,房间内的负压环境最大程度上减少了感染源的空气播散。从而,也对清洁病区的非感染病人提供了必要的保护。

此次病房改造,使ICU在收治非感染病人和隔离控制院内感染的能力上有了大幅提升。

《资讯、技术、服务》

20、从“姑息”到“宁养”,医生观念变化,患者直接受益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黄宇光教授谈癌症疼痛治疗观念的更新

本报记者  段文利    近年来,癌症已经成了国内公民死亡的罪魁祸首。而疼痛则是困扰这类患者的一大顽疾和主要并发症。据WHO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新发癌症患者1000万。该类患者中30%-5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而我国此项数据的调查显示51%-61.6%的癌症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目前国内对癌痛的认识及控制如何?对癌痛的干预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访了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常务副主任黄宇光教授。

一、80%患者最为恐惧的不是死亡而是疼痛

黄教授说,调查显示:70%的癌症患者都会存在严重的疼痛困扰,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引起大家的普遍重视,因而,在临床治疗方面没有采取早期、合理和足够的干预。其中主要原因是,医生往往重视癌症的病因治疗,而忽略了病人承受的疼痛。另一方面,有些病人认为癌症疼痛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没向医生主诉;有的病人则对止痛药有误解,害怕自己服用后会产生副作用。

而在被调查的癌痛患者中,80%调查对象最为恐惧的不是死亡而是疼痛。因此疼痛如果不能有效的解决,不但病人的自尊被剥夺,持续不断的疼痛往往引起病人一系列心理上的变化如绝望、不安、暴躁,导致病人对疼痛的敏感性增高,恶化病情。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目前已经将疼痛列为除血压、呼吸、脉搏、体温之外的第五生命体征。现代医学治疗药物和手段,可以有效地控制癌症的疼痛。也应该重视癌症疼痛的积极、规范化的治疗。

二、规范化的“三阶梯”原则

黄教授介绍说癌性疼痛的控制应该及早进行,全盘计划,积极治疗,等到晚期严重疼痛出现才开始治疗,往往会使得疼痛处理较为复杂,副作用亦较大,病人痛苦不堪。

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倡的“三阶梯”治疗就是根据疼痛严重程度的轻、中、重把治疗分成三个阶段、采取不同的用药方案进行。

对于轻度疼痛的患者采用第一阶梯的治疗。目前主要使用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使轻度的疼痛患者免除疼痛。

对于中度的癌痛患者采用第二阶梯的药物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主要有弱阿片药物,如可待因、曲马多等。

对于重度的癌痛疼痛患者则采用第三阶梯的药物治疗。主要是给予吗啡等强效阿片类药物加辅助的镇痛药物。从目前来看,阿片类药物仍然是最有效控制癌痛的药物。

三、纠正三个认识误区

黄教授强调,在部分病人和医生当中存在着对癌痛治疗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疼痛剧烈时才用止痛药

病人以为随着癌症的进程疼痛会逐渐加剧,若一开始就使用强效止痛药,如吗啡或芬太奴,唯恐到了末期就没有其他止痛药可用,因此他们往往选择”忍无可忍”时才向医生求助。事实上,及时、按时用止痛药更安全有效,且所需的止痛药强度和剂量也最低。长期得不到有效止痛治疗的癌痛病人,反而更容易出现因疼痛导致的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相关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临床上表现为痛觉过敏和异常疼痛等难治性疼痛。

误区二:度冷丁是最安全有效的止痛药

事实上,度冷丁的止痛强度仅为吗啡的1/10,口服吸收率差,肌肉注射本身组织刺激症状会使病人注射局部产生硬结和新的疼痛感,其代谢产物去甲杜冷丁的清除半衰期长,且具有潜在神经毒性及肾毒性作用。所以WHO并不推荐在慢性疼痛病人肌肉注射度冷丁。

误区三:长期用阿片类止痛药不可避免会成隐

很多病人以为使用吗啡会导致他们药物成瘾,事实上由于目前在癌痛病人鼓励采用控释剂型的强效镇痛药,在维持镇痛效果的同时可以避免血药浓度的大幅度波动,因此,临床上用来减轻疼痛的吗啡剂量不足以产生严重的副作用,产生心理依赖(成瘾)的可能性十分罕见。 癌症疼痛病人长期使用阿片类止痛药可能需要逐渐增加用药剂量,这是临床止痛治疗的需要,在疼痛缓解或必要时可以成功撤药,这种药物“身体依赖”现象应与所谓的“成瘾”加以区别。非医疗目的使用阿片类药物属于药物滥用,临床上错误的给药方式如反复静脉注射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才可能导致“成瘾”。所以,应特别强调止痛药物临床应用的规范化。

四、抗拒孤独与恐惧,

医生与家属的心理支持很重要

癌症疼痛的治疗过程对于医患双方来讲都是巨大的挑战,而患者家属亦面临着沉重的心理压力。对此,医患双方的协调是重要的环节,家属及患者应该对疾病本身有充分的认识,从医生那里也可以获得诊断和治疗的详细情况。

患者家属的心理调节对于疾病的治疗也很重要。虽然癌症不等于绝症,但长期的痛苦治疗过程必定对心理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对此,患者家属的心理建设对于整个治疗过程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我们同时应该充分关注患者本身的心理,他们最为担心的症状往往是疼痛,而最恐惧的感觉是孤独和绝望。因此,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家属的心理支持往往是成功治疗的保证。即使对癌症晚期患者,即所谓支持疗法的阶段,患者家属亦应为患者投入更多的精力,以确保患者即使在有限的生命里保持较高的生活质量。

五、与国际差距逐渐缩短

在发达国家,对癌痛的认识及控制的起步较早,大多数癌症患者的疼痛都会得到较好的控制。在国内,由于种种原因的局限,真正得到规范化疼痛治疗的患者不到30%。换句话说,大多数患者仍承受着不必要的疼痛折磨。

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颁布了癌症疼痛治疗指南,以此为蓝本,参照我国国情,我国卫生部亦有类似的治疗规范出台。近年来我国癌痛临床治疗工作在国家相关部门、肿瘤学专家、疼痛治疗专家和全社会的努力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更多的癌症患者都可以接受积极的疼痛治疗,让更多的患者在与癌症抗争的过程终都能保持自身人格自尊,获取有效治疗和减少疼痛的权利。

六、从“姑息”到“宁养”,

最终受益的还是癌症患者

黄教授说,癌症的治疗过程中,病人在精神、物质上的付出相当可观。所以我们应该竭尽所能,尽量避免患者被冷落及失落的感觉。此外,癌症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的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癌症治疗的综合水平。

黄宇光教授给我们画了一个形象的阶梯图:当确诊为癌症时,在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等有效手段治疗癌症的同时,疼痛干预应随即开始。随着病程进展,当病因治疗的手段越来越困难的时候,全身支持疗法包括疼痛治疗应逐渐上升到主导地位。我国一些学者以前将Palliative Care译成“姑息治疗”,而现在更多的意见是改译为“宁养治疗”,这充分体现了人们对癌症治疗观念的变化,即更加重视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和人文关怀,让癌症患者充分受益。

21、检诊一条龙优质服务,日接待量250人,两小时结束体检,14天内提供报告

北京协和医院开设体检中心

体检中心正式开业。中心位于门诊楼对面的西总布胡同59号,目前体检医师为各科定期选派,由高年资住院医师以上担岗,资深教授也即将参与进来。所有体检结果有专人进行总检,报告由中心主任亲自签发。普通项目检查在两个小时内可以完成,14天内提供报告。对体检检查出确有问题的,中心负责预约最近时间内相关学科和相关教授的特需专家号。

中心设置体检科目齐全,六种价位的体检套餐任由选择,而费用只是门诊各项检查项目费用的加和,但同时省去病人各科挂号、各科候诊、费力费时的繁琐。中心目前可承担体检量250人次。中心拥有独立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健康体检设备,同时医院所有的设备均能共享使用,包括PET、CT在内的大型检查,在体检者提前电话提出申请后,中心可帮助预约,使客人仍可以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所有检查。

随着人口老龄化,各种癌症发病率上升、发病年龄越趋年轻化、各种慢性发病率仍在上升,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才是最好的出路。北京协和医院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将努力建成专业、高效率、高品质和尽显“以人为本”的健康体检中心,为人民健康服好务。

[北京协和医院体检中心特点]

1、体检医师资质高:北京协和医院八十多年来聚集了一大批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学人才,临床经验丰富,专业分工清晰,工作作风严谨,将为健康体检者提供科学、周到的体检服务。

2、临床医技设备全:北京协和医院体检中心设置体检科目齐全,独立的健康体检设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根据需求定做个性服务:根据“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规划以客为尊的作业流程服务。既有三百元左右的基础套餐,也有上万元的尊贵套餐,周一至周五工作时间均能接待个人及单位集体健康体检,个人体检随到随查。同时在公休假日可以适当增加体检次数,以满足体检单位的特殊要求。医院PET中心还将为体检中心开设周六专场。

4、体检结果质量精确:所有的体检结果有异常的报告均有临床专家把关,体检结果将在二周内反馈个人或单位。对于体检结果有异常者,体检中心会同时提供复检建议方案,并进行病情跟踪。

5、体检档案计算机管理:中心将为所有体检者建立电子的健康档案,并有统计及查询功能。

6、后续转诊服务强:依靠协和医院强大的综合优势,在我院进行体检所取得的所有体检结果均受其它医疗机构认可。在健康检查评估后,若有进一步的诊治需要时,中心会主动提供转诊服务,同时一并转送完整检查报告,以利于后续治疗追踪。对于复检人员在第一次专科诊治、预约专家、预约大型检查(如CT、MRI、心脏B超、PET检查等)以及住院治疗等医疗服务方面提供一定程度的优先照顾。

北京协和医院体检中心依托协和医院的优良品牌,是充分协和的专家资源、技术资源、设备资源和信息资源,为回馈广大老百姓的重望、提升医疗机构对公众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北京协和医院体检中心努力成为起到人民健康的卫士。

《医学科普》

22、冰箱的罪与防(本报记者 刘燕萍)

现在,大多数家庭厨房的冰箱是食品柜,冷冻室里满是春节时单位发给的海鲜,去年夏天没有吃完的冰激淋,还有星期天炖好的一锅红烧鸡块,那是这个星期的主菜;而冷藏室呢,通常放置着各色水果、蔬菜、开了包的牛奶、熟食、饮料、巧克力、面包,以及前一晚的剩菜。

在人们的眼中,冰箱是食品保险柜,捍卫着食品的新鲜美味与安全。然而,它真的是值得信赖的卫士吗?还是一个玩忽职守、道貌岸然的恶徒呢?如果冰箱真的不那么安全,我们又当如何呢?

冰箱七宗罪

渎职与欺骗

许多人仍单纯地以为在低温情况下,不会滋生细菌,避免了食物的腐败,然而,冰箱是一位渎职者,它骗取了人们的信任。多数细菌并不会因低温死亡,相反许多微生物很容易在低温下生长繁殖。另外,在低温环境中,食物本身的代谢也只是放缓,并未停止。同时,冰箱内湿度较大,这同样不利于食品保鲜。可见,渎职的冰箱没有带给食品完善的保护,令它们长保新鲜洁净。

偷窃营养

冰箱是窃取食物营养的黑手,特别是那些富含维生素的蔬果菜肴,经过冰箱保存营养往往会大打折扣。有研究证实,在4℃的冰箱中储藏24小时会令黄瓜的维生素C含量下降30%,胡萝卜素、维生素B2等也随之下降。现如今,入口的东西几乎都要经过冰箱储存这一关,而冰箱对食物营养的窃取促成了新型营养缺乏病—冰箱综合征,即人们长期食用营养折损的食物造成的隐性营养不良,表现为精力不济、食欲下降、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破坏美味

冰箱是美味杀手,香气扑鼻的新鲜面包、新鲜诱人的香蕉与荔枝,还有风味别致的豆酱、火腿、肉罐头,经过冰箱储存往往颜色尽失、美味不再,搞得不好还会吸附一些异味,滋生致病的微生物。可见,冰箱并非所有食物的适宜居留地,要警惕冰箱的破坏,以便留住美味。

冰箱病

我们温暖洁净的身体最怕直接来自冰箱的食物,一是害怕它的冰冷,会导致胃内黏膜血管急剧收缩、痉挛,造成胃黏膜严重缺血,容易引发胃部不适甚至导致胃病。二是害怕那些在低温环境下休养生息的微生物,它们可以导致急性肠炎,甚至痢疾,因为痢疾杆菌也能在冰箱中存活,还有一种厉害的肠炎—耶尔细菌肠炎,干脆就叫“冰箱肠炎”,因为这种细菌能够在-40℃低温中生存繁衍,冰箱正好是它们的乐园。

窝赃

不论生熟、不分门类,各种食物,以及食物自身分解产生的有害化学物质,大小容器,茶叶、咖啡,甚至胶卷、烟草、化妆品都在冰箱中汇聚,裹挟着各种气味、千千万万个细菌、真菌,冰箱逐渐成为藏污纳垢之所,而非净土。不由你不信,即便是用抗菌材料制成的冰箱,除了内壁与食物相接触的表面,也难保内环境的洁净。

制贩毒物=谋杀

乘周末大采购一番,将一周内的蔬菜购好,在冰箱存放,殊不知,吃这种存放了几天的蔬菜不仅止是影响营养素的摄取,简直就是非常危险。蔬菜中原本含有硝酸盐,在硝酸还原酶的作用下会形成亚硝酸盐,这种物质具有毒性,能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机体缺氧现象,严重时可致死。不太新鲜的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增高,食用后虽然不至于造成明显的中毒现象,却可能在人体内与胺类物质结合成致癌的亚硝胺类物质。冰箱中的熟菜也是亚硝酸盐的制造者,人吃过的剩菜受到细菌和唾液中酶的污染,亚硝酸盐形成速度更快。

环境污染

冰箱是大型家电,本身会产生电磁辐射,也难免会发出噪音,如果发生老化,还可能导致制冷剂泄漏,这对于一个家居的小环境来说,不能不算是可观的污染制造者,危及人体的健康。

变黑手为助手

把冰箱的“坏”一一陈述,无非是让人们趋利避害,对冰箱善加利用。下面我们谈谈冰箱使用经—

l       各司其职的三台冰箱

家庭如有条件可摆放三台冰箱,250立升的多温区抗菌冰箱放在了厨房,主要用于食物的短期储存,以备不时之需。50立升的冷藏箱放在了书房,主要放置雪茄、胶卷、必须低温保存的药品及尚未开封的化妆品等。客厅的冰箱容积适中,主要发挥冷藏的功能,用来存放各种饮品,包括啤酒、果汁、密封得当的茶叶与咖啡,以及少量水果、甜点。

如仅有一台冰箱,要了解冰箱空间内的温度差异,象多数蔬菜和果品适合放置于温度较低而湿度较高的冷藏室下部收纳盒中,而牛奶、啤酒、果汁等要求的最佳保存温度为2-6℃,不妨放置在门档,熟食在上,可以避免生熟之间的交叉污染。那些1-2天内食用的鱼肉类放在0℃冰温室中保鲜效果最好,近期食用的肉类,则适合放在-7℃软冷冻室内,食品无须解冻,可以即食即切,防止了营养流失。

l       保鲜膜不仅包剩菜

每当采购了新鲜的果蔬后,去除泥土、黄叶,当即用保鲜膜加以包裹,再放入冰箱,这样做的好处有四,一是减少外来的污染源,二是保有了蔬菜水果中的维生素,减少流失,三是防止芳香的味道外逸,令其它食物串味,四是减少了与氧气的接触,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利于保鲜。

l       冷冻室用的小袋袋

进入冷冻室的东西害怕反复冻融,因为冷冻又解冻会破坏细胞的结构,增加腐败的机会,也影响到食物的口味,所以需要大致按照每次的食用量先行分装,用厚实而干燥的塑料袋包好,再放入冷冻室。

l       清洁的选择—医用酒精

定期清洁冰箱,用医用酒精和干净的纱布,75%的酒精能有效地杀灭各种微生物,溶解清除一些黏附在冰箱壁上的污渍,并且酒精容易挥发,不会像其他常用含氯消毒剂那样,在清洁之后留有异味。

l       避免二进宫

在从冰箱中取用食物时事先想好品种及用量,以减少开门的次数,这不仅省电,也避免冰箱中温度变化影响冷藏效果,二是尽可能不将吃剩的东西重新放回到冰箱,更要避免提前大量加工食物放入冰箱储存,这的确有损食物的营养价值,也增加了卫生隐患。

23、营养科的饭为什么这么“难吃”?本报记者 刘燕萍)

常听住院病人忿忿不平地抱怨营养科为病人提供的饮食,在历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中,营养科也是稳居末位,为什么营养科总是这么不争气呢?

病人观点:营养科挣黑心钱,管理不善,厨艺不精

病人们住院希望受到全方位的照料,不仅要求医术好、态度周到,也包括饮食,可是营养科送来的饭没滋没味,缺盐少油,素菜象是水焯的,荤菜量又那么少,价钱可是挺高,比如吧,一份最便宜的‘素炒小白菜’也要两块五毛钱,而市场上小白菜不过块、八毛钱一斤嘛,为什么要赚那么多钱呢?

营养科观点一:饭菜贵不贵?

l       利润率有限制

餐饮业的利润率通常要达到50%才能维持正常运转,而医院营养科的利润率受到卫生行政部门政策的监控,不得超过15%,另外,营养科不是承包科室,追求利润不是目的。医院不仅没有要求营养科自负盈亏或是盈利,而是不断投入、改善营养科的软、硬件条件,来适应医院整体发展。尽管后勤社会化(即对外承包后勤管理)的风潮一再涌动,北京协和医院却从不放手营养科的自主管理,因为营养科不仅是一个食堂,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医技科室,负担着临床营养治疗的责任。所以,从根本上讲,营养科是由医院扶持的服务于患者的部门。

l       饮食花费到底有多高?

再来看看住院患者具体的饮食花费,按照一般的食量,在营养科订一天饭,大概需要10~15元,我们为病人提供的几种包伙治疗餐(如,糖尿病、低蛋白、低脂、少渣等)的定价就是在13元,并不比目前平均生活水准更高,还是照顾到绝大多数人群的消费习惯和能力的。

l       菜价怎么定的?

还是以‘素炒小白菜’为例吧,每份成菜小白菜的投料量为400克,就按照每500克进价1.0元计算,去除损耗及不可食部分, 需要1.0元,油盐酱醋等各种辅料的成本约为0.5元,水电燃气的成本约在0.3元,设备折旧约需0.3元,以上成本共计2.1元,故定价为2.5元。一年四季原料成本波动很大,而菜肴定价需要相对稳定,这样就有赔有赚,盈亏基本持平。

由于是服务于患病之人,营养科对原材料的质量要求更严格,坚持正规渠道进货,这样做也相应提高了成本。

从以上的计算不难看出,医院负担着营养科的人力资源投入及基础设施的更新维护。

营养科观点二:我们的菜为什么那么“难吃”?

l       治疗饮食不好吃

如果把北京饭店、四川饭店或是马克西姆餐厅的厨师请到营养科来,是不是就能做出令患者满意的菜肴呢?换言之,如果让我们的患者随意从各色美食中进行挑选,是不是就能获得良好的饮食呢?

这恐怕行不通。

许多病种要求患者暂时或是长期接受调整营养素的治疗膳食,比如限制热量的糖尿病膳食,限制脂肪与盐分的冠心病膳食(低盐低脂饮食),限制膳食纤维的腹泻膳食(少渣饮食),限制蛋白质的肾病膳食(低蛋白饮食),限制嘌呤的痛风膳食。

通俗地讲,治疗膳食就是一些缺盐(低盐)少油(低脂)、没滋没味的饭,如果需要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那对不起,鸡鱼肉蛋、大豆制品、奶类也要受到控制,所以,治疗饮食不一定是什么美味佳肴,也与人们心目中“鸡汤+蛋羹”的“高营养”反差很大。

据我们统计,每10位住院患者中就有3位需要接受这样的治疗膳食。病人不习惯治疗饮食的口味、食物搭配,常常对此产生误解。

l       天然不利的供餐方式

营养科的供餐方式天然不利,首先,病人是提前1~2天预订饮食,而不能在就餐时直接根据当时自身的需要挑选食物,这里面就存在想象与现实的差距,容易不满意;其次,烹调好的食物不能在第一时间送抵病人面前,要经过漫长的分餐、送餐过程,病人甚至疑心自己拿到的会是剩饭菜。

如果按照我们的理想,在每个病区或是楼层设置一间餐厅兼厨房,让患者即时挑选所需,那才叫好。但是这显然不符合医院管理的实际。

l       怎样让病人满意?

如果您的医生认为您需要接受某种治疗饮食,营养科就有责任协助临床方面把这项医嘱落实,因为这是临床治疗的一部分。您的放弃或拒绝既是您的损失,也是我们的失职。不妨接受一次营养会诊,与营养师面对面的交流,能帮助您了解您的营养状况,了解治疗饮食,以及饮食对防病治病的作用。

如果您可以正常进食,建议您充分了解营养科的服务内容—各色小炒、不同价格不同搭配的套餐、多种汤羹、主食花样、不同功效的肠内营养品,看看能不能选到适合您的营养又好吃的饭菜。

加强质控、加强成本核算、强化服务意识,尽职尽责地工作,这当然是我们时刻不能忘记的。

如果您发现了我们工作中的缺点、漏洞,抑或是对我们有任何的意见及建议,我们随时愿意接受您的批评指正。

《学科介绍》

24、加强医疗科—重燃生命之火的地方

主任刘大为

重症医学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产物,其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70年代初,美国重症医学会正式创立,标志重症医学登上了医学的大舞台。早在50年代我国一些具有真知灼见的医学家就已经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到80年代,我国的重症医学才真正起步。

我院的加强医疗科(Department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创建于1982年,经过两年的筹备,于1984年正式作为科室建制。又被称之为ICU(Intensive Care Unit)。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陈德昌教授将重症医学的理念较早地、系统地带到中国。在他的带领下,经过艰苦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正规的ICU。成为中国重症医学重要的奠基者和开拓者。经过几代协和人的努力和20余年的发展,ICU成为我院危重病人抢救、突发医疗事件的应急应变的重要场所和生力军。同时,在全国重症医学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前沿位置。

人才梯队

现任科主任刘大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1987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1988年赴加拿大渥太华大学Civic医院学习重症医学。由于其在重症医学领域的贡献,2003年获得 “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05年1月被美国重症医学院授予荣誉教授(FCCM)称号,在2005年的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成立大会上被选举为第一届主任委员。

马遂教授和杜斌教授曾先后作为科室副主任参加科室的建设和领导工作,对科室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前辈创业的基础上,刘大为教授注重学科的发展和科室规范化建设,加强人才梯队的培养,增强与兄弟科室的协作。在院领导的支持及全科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科室及学科不断发展,人才梯队逐渐完善,收治危重病人数逐年增加。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重症医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着一大批有志青年不断投身其中。这些年轻人经过协和医院ICU系统的培养和训练后,业务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高。现在已经成为科室的骨干力量。科室对自身的要求是,这个队伍无论何时都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掌握病人的病情,采取有效地、定量地、连续地干预性治疗,通过强有力地器官功能支持,结合原发病因的治疗,最大程度地挽救病人的生命。

李中建副教授在工作上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吃苦在前,为年轻人做出了榜样。

作为年轻人中的佼佼者,主治医师隆云经过多年的临床磨练已经成为ICU的中坚力量。作为主管病房的主治医师,长时间摸爬滚打在临床第一线,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繁重的临床工作并没有影响他的科研。隆云先后发表了10余篇论文,尤其是在ARDS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医疗工作

自1982年ICU成立以来,病床数目由成立时的1张,到后来的7张,发展到现在的东西两院共23张。全科共获得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医疗成果奖60余项。ICU收治病人的数量逐年增加,目前年均收治危重病人数在900人次左右。在院领导的关心下,刚刚经过改造升级的新病房从病房环境和医疗设备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其中包括正压病房、负压病房和空气净化等可以有效地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为科室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ICU在抢救病人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正在受到人们的重视。ICU收治病人是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区别的。可在ICU获益的病人的先后次序的组成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1,急性可逆性疾病:对于这类病人,ICU可以明确有效地降低死亡率,疗效肯定。2,高危病人:这类病人患有潜在危险的基础疾病,但又因其他原因需要进行创伤性治疗的病人。ICU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并发症。3,慢性疾病急性加重期:ICU可以帮助这类病人渡过急性期,期望病人能够回到原来的慢性疾病状态。对于这类病人,有可能从ICU获益。而对于那些作为原发疾病的急慢性疾病发生不可逆性进展而导致的病情恶化的病人,难以从ICU获益,这些病人不作为ICU收治的对象。

ICU曾多次成功抢救疑难危重病人,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赞扬。2004年曾收治了一例黄热病疫苗导致多器官损害的患者。属亚洲首例,在世界上也非常罕见。患者因为注射黄热病疫苗引发了相关的多器官功能损害,在相关资料极少的情况下,全科凭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临床作风,在全院多科协作下,成功地挽救了病人的生命。这让美国的同行也是钦佩不已。

在注重自身建设的基础上,ICU也在大力加强和其他科室的联系和合作。随着医院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危重病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ICU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ICU的协助下,很多大型复杂手术能够得以安全开展。如嗜铬细胞瘤的围手术期的处理、肝移植术后的管理等。一方面,当病人的病情进展导致全身情况严重恶化,原发病的治疗难以进行。ICU通过器官功能支持,稳定病人的一般情况,使原发病的治疗有时间得以实施,另一方面,只有原发病得到控制,才能使病人的病情得到根本好转。ICU的器官功能支持和相应的专科的针对性治疗相互配合,两者相得益彰。

在临床上,ICU科始终紧跟国际最新成果,注重将国际最先进成果最早、最快地介绍到国内,并应用于临床。同时勇于创新,在各种休克、ARDS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多种危重症的抢救和治疗水平,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病人死亡率低于国际上通用的APACHEⅡ预测值。

近年来主要开展新技术包括:

l       持续床旁高流量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l       持续血流动力学及氧输送监测

l       早期组织缺血缺氧监测(Phi)

l       休克的早期及进一步目标指导性治疗(EGDT、AGDT)

l       ARDS的肺复张及肺保护策略的临床应用

l       强化胰岛素治疗及营养代谢支持

l       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替代治疗

l       早期改善组织氧合治疗

l       肺部感染的支气管肺泡灌洗

l       危重病人整体护理模式等。

教学工作

ICU科室是全国重症医学继续教育培训基地。每天的早查房,有意强化教学内容。从针对具体病人的临床分析开始,到由此引出的基本理论的剖析,最后是关于此领域的国际国内最新进展的讨论。每天的英语查房使大家都有了开口说英语的机会。不但促进了大家的英语水平的提高和张口的能力,而且拉近了大家与国际学术前沿学术文献之间的距离。每周定期的小讲座针对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从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到讲演阐述、讨论,学术的升华往往来自激烈的辩论。这样的小讲座目前已经成为大家学习的动力的一部分。

每年接受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医师。这些进修医师回到原单位后大部分都成为业务骨干。到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7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多次举办全国或地区危重病研讨会、学习班、学术沙龙等。作为中华医学会、北京市卫生局、北京护理学会的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基地,ICU还承担着护理准入资格培训的任务。前任护士长孙红和现任护士长朱力均是北京市护理学会危重病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护理队伍中有8名为护理专业本科学历;2名正在攻读护理学硕士学位。每年有大量的进修护士来进修学习。科室内给他们安排了内容丰富的教学讲课。

科研工作

该科学术气氛浓厚,紧跟国际最新研究动态。主要包括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和调整、ARDS的保护性通气策略和肺复张策略、肾功能替代支持、抗生素应用和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休克早期目标性治疗、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激素治疗等多个方面。科室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有意引导科研发展方向,创造条件,鼓励申请科研基金。大家在完成自己临床工作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特点,都在寻找着自己科研的突破点。其中近5年发表在国内外期刊的论文有70余篇。其中有5篇被SCI、SSCI、EI等收录,参与编写专著多部,其中作为主编出版的专著有《危重病医学主治医师600问》、《危重病医学》、《二十世纪医师丛书-危重病分册》。曾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和两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次承担并完成科研项目。其中主要项目有:

1. 承担并完成联合国开发总署(UNDP)资助项目《感染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及氧输送的研究,围手术期病人心功能变化的研究》;

2. 承担并完成了卫生部科研基金资助《感染性休克时右心功能的改变及治疗的研究》

3.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4.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卫生科技联合攻关项目《早期改善组织氧合降低严重感染患者死亡率的研究》

5. 北京协和医院院内感染科研基金重点课题《严重感染合感染性休克监测模型的建立及其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6. 目标指导最佳通气策略在ARDS治疗中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等。

ICU整体梯队不仅在业务能力上在不断成熟,也表现在工作作风上。SARS期间,ICU的全体医护人员表现出非凡的勇气,积极勇敢地奋斗在抗击SARS的第一线。参加了北京市抗击SARS专家组、北京市抗击SARS指挥中心、SARS定点医院、筹建SARS-ICU等多条战线的工作。获得了“特别能战斗的集体”的称誉。

在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下,ICU赢得了大量的荣誉。1994年获医院安全管理先进单位;2000年被评为院“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红旗团支部”;多次获得院“先进集体、优秀党支部”;自1996年以来,ICU一直保持着共青团中央和卫生部联合颁发的“青年文明号”的称号;在抗击SARS的战斗中,获得多项集体和个人奖项。这些都是为ICU这个既年轻又充满朝气的集体作的最好注解。

经过二十余年的风雨,ICU正在走向成熟。作为一个集体,ICU的全体医护人员将同全院各兄弟科室协一道,继续走向新的辉煌。加强医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