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搜索

搜索页

关键字 “震颤”的搜索如下

  • 十载砺剑 百舸争流 | 北京协和医院第十届“图霸争锋”大赛圆满收官

    2025年4月2日,北京协和医院第十届内科青年医师读图大赛总决赛(“图霸争锋”大赛)在内科楼四层多功能厅火热开赛。由40位住院医师和见实习医师组成的8支队伍参与角逐,璀璨若星河的医学智慧,跨领域交融的深邃哲思,在巅峰对决的智识碰撞中激荡升腾,为观众带来思维震颤的启迪与生命科学的诗意共鸣。大赛由内科学系、内科党总支、教育处、工会、团委&青年工作部联合主办,并在线上全程直播。北京市第六医院、沧州市中心医院等兄弟单位代表受邀观赛。北京市第二中学学生代表现场观摩比赛。包括内科各专科在内的全院多学科专家担任评委。北京...

    2025.04.10

  • NEJM-CME-产后阵发性感觉异常伴精神症状

    麻省总医院(MGH)病例报道病例33-2012:产后阵发性感觉异常伴精神症状病例摘要:主诉:34岁,女性,产后2.5月,因出现阵发性精神症状入院现病史:患者孕晚期出现周期性下唇麻木感,每次持续30分钟后自行缓解。2.5月前自然阴道分娩一活婴,产后出现行走时间断性盆腔及大腿麻木感,不伴疼痛和灼热感。7周前,患者出现晨起后陈发性精神行为异常伴短暂失忆,表现为反复装卸谷物、发出咆哮声音等,每次持续30分钟后自行缓解;同时出现惊恐发作、失眠、阵发性大哭、进行性焦虑(已诊断产后抑郁)。2周前开始服用可乐定+氯硝西泮+舍曲林,...

    2012.11.09

  • 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的外科治疗

    疾病概述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曾被称为主动脉瓣下肌性梗阻。Davies于1952年报道一家9位兄弟姐妹中5人得此病,其中3例发生猝死。1958年Teare描述心室间隔高度肥厚,其厚度远远超过左心室游离壁。且心肌细胞粗而短,排列杂乱,细胞间侧向连接丰富称为非对称性心室间隔肥厚。1960年后被认为是原发性心肌病的一种类型,在各类心肌病中约占20%,因而称为特发性梗阻性心肌病、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或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本病约30%的病例有家族史,可能具有遗传因素。发病时间可从婴幼儿到60多岁,但最常见的是在10~30岁...

    2017.12.10

  • 得了花粉过敏性鼻炎,如何进行药物治疗?

    过敏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花粉过敏可能引起患者流涕、喷嚏、鼻堵、鼻痒、眼痒、眼红等鼻结膜炎症状。花粉传播期间,患者可使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多种药物控制症状。近年来,新兴的生物靶向药物也能够很好地减轻花粉季中患者的过敏症状。今天,就跟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医生一起来看看这些治疗措施的优缺点吧——问:什么是抗组胺药?答:抗组胺药俗称抗过敏药,通过阻断H1组胺受体,可有效缓解组胺介导的过敏症状。花粉过敏患者常用的抗组胺药分为口服、鼻喷、滴眼三种剂型。问:如何选择抗组胺药?答:抗组胺药分为一代和二代。口...

    2023.02.16

  • 协和药师说|北京冬奥会开幕在即,运动员哪些“药”需当心?

    兴奋剂的使用不仅损害奥林匹克精神,破坏竞技比赛公平的原则,而且严重危害运动员身体健康。1967年第一份《禁用清单》出炉,1999年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成立,2003年《世界反兴奋剂条例》出台。我国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反兴奋剂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了《反兴奋剂管理办法》。在本届北京冬奥会中,中国仍会以“零容忍”的态度全力实现赛会期间兴奋剂问题“零出现”的目标。如何界定兴奋剂体育运动中的兴奋剂在药理学上并没有专门的分类,虽然兴奋剂源于药物,但随着认识的逐渐深入,兴奋剂不再仅指代某一种单一药物(刺激剂...

    2022.01.27

  • NEJM-CME-早产儿HSV感染性休克

    病例19—2012:早产儿合并呼吸窘迫一例一、病例介绍早产儿孕龄29周,因臀位,未足月胎膜早破近2h在外院行剖宫产终止妊娠,重1275g,活力好,有自主呼吸,1分钟及5分钟Appar评分分别为7分,9分。出生后很快出现了肋间肌回缩。脐带血动脉PH7.35,氧分压差47mmHg,CO2分压差22mmHg。持续正压通气(CPAP),送入暖箱,热辐射温度37.2℃,血压58/44mmHg,脉搏119次/分,氧饱和度94-96%(50%氧气的CPAP),血糖水平为4.0mol/L。出生后1小时,新生儿完成转院,收入NICU...

    2012.11.12

  • 张连山:小洞乾坤,大医精诚

    人物小传张连山,1938年7月出生于河北秦皇岛,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教授。1958年考入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学习,1962年被选送到北京协和医院实习,毕业后留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1991年赴美国匹兹堡大学研修半年,1993-2003年任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从事耳鼻咽喉专业四十余年。20世纪70年代末,较早在国内建立前庭功能实验室,对前庭系统疾患引起的各种眩晕疾病,如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位置性眩晕等进行了较深入的临床和基础研究。1985年在《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最早发表“颅面联合进路鼻窦肿瘤切除术”一文,系统介绍...

    2025.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