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有病要早治机器老了容易出故障,人老了容易得病。有了异常征象要尽早就医,否则难免“积重难返”……医学知识速读老年是各类疾病的多发期,一是因为许多致病因素长年积累,已使人体难以抵抗了,年纪大了病就显现出来了;二是因为老年人身体各器官的老化,使它们在遭受病损后,修复的能力下降了。因此,老人得了病不容易康复,这就希望各种病症能被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老年妇女容易罹患的疾病有:²心血管疾病: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²脑血管疾病:中风(脑梗塞、脑出血);²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帕金森病(震颤麻痹)、老年痴呆、失眠;²内分泌疾病...
2012.09.29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年发病率为60-80人/10万人口,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在脑出血中大脑半球出血占80%、脑干和小脑出血占20%。病因:1、高血压并发细小动脉硬化2、颅内动脉瘤3、脑动静脉畸形4、其他:脑动脉炎、脑底异常血管网、血液病、抗凝及融栓治疗等临床表现:1、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早期多血压显著升高,重症者脉搏缓慢,呼吸深缓,常伴中枢性高热,病情恶化时呈现中枢性呼吸、甚至循环衰竭,瞳孔形状不规则、双侧缩小或散大、双侧大小不等,光反应迟钝或消失。...
2010.08.31
[帕金森病溯源]200年前,英国的一名内科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在自己住所楼上观察到了几个邻居的奇特表现,他们肢体抖动、走路姿势前倾、动作缓慢。他们的表现,以及后来去他的诊所就诊的两例相似的患者,让他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种新的疾病,他写了系列的病例报道。他根据观察到的主要特点将此病命名为震颤麻痹,这部令后世瞩目的文献也以此得名。(图1)大约四十年后,另一位法国的著名神经科医生Jean-MartinCharcot归纳了“震颤麻痹”的四主征,即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和平衡障碍。为纪念JamesParkinson医生的...
2017.12.11
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2003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博士学位。2009年开始完成脑起搏器手术,主刀脑起搏器、脊髓电刺激等神经调控类手术超过1000例,开创了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神经调控亚专业。长期从事颅脑肿瘤及微血管减压等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目前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电生理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委员会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调控基础与转化分会委员。2019年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脑起搏器关键技术、系统与临床应用),2021年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脑深部电刺激治疗脑功...
2017.10.11
平衡功能是指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况下维持身体一定姿态的能力。一个人的平衡功能正常时,能够保持体位,在随意运动中调整姿势,安全有效地对外来干扰作出反应。但对于平衡功能障碍的人来说,每走一次崎岖不平的路,或者想要轻轻地跳跃,甚至只是从椅子上起立或原地转身,都可能非常费力,甚至会发生跌倒。眼球运动在维持平衡功能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北京协和医院康复医学科医生就带您了解平衡功能康复中眼动训练的方法和应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平衡是一种将身体重心保持在人的“基底支撑面”上方的能力,站立时,基底面就是人的双脚之间的空间,坐下...
2025.01.16
作者:王含,4月11日是第22个世界帕金森日。帕金森病并不罕见,可见于从青少年到老年的各个年龄段,男性略多于女性。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为1.7%。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比例逐渐增高。目前全球估计有帕金森病患者500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国可能成为帕金森病人口的世界第一大国。如此众多的患病人口,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负担是难以想象的。当前第一要务就是要提高公众对帕金森病的识别能力。如何识别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由于黑质(位于脑干的富含黑色素细胞的核团)发生病变,无法正常分泌多巴胺而导致的。200年前,英国内科医生詹姆斯·帕...
2019.04.23
今年的4月11日是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并不罕见,可见于从青少年到老年的各个年龄段人群。帕金森病分为震颤为主型和强直少动型。前者突出症状是肢体静止性震颤,后者则以肢体僵硬、动作迟缓为特征。因此无论出现肢体抖动,还是表现为肢体不灵活、僵硬,动作变慢,均需及时就诊排查帕金森病。提升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国内外权威治疗指南的核心原则。要达成这一目标,需要医患携手合作,也离不开家庭、社会给予的支持,从而让患者长期维持较高的生活品质。为此,建立正确的疾病治疗和管理观念十分重要。然而,患者和家属常陷入一些误区。今天...
202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