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护士大宝:十年的成长故事
◎宁昱琛
大宝第一次走进急诊大门的时候,脑袋轰的一声,眼前只蹦出了一个字:乱!满是人,痛苦的病患,跑前跑后的家属,脚步匆匆的白衣天使。在他愣怔的时候,居然还有个瘦子挤到他身前,神秘兮兮地问他:兄弟,要躺椅不?
大宝觉得自己心里某种热切的东西正在一点一点的冷掉。他看着身边那些白大褂们肃穆冷静的表情,暗暗叹了口气:恐怕以后自己的脸也会变成这样了。也难怪,在这样的环境里,谁还笑得出来呢?
那一年,大宝22岁,护理本科刚刚毕业。
第一次在分诊台独立盯岗,大宝的心情很是激动。这里就好像是阵地的最前沿,不仅要对前来就诊的患者一一进行基础生命体征的测量,以保证对其快速准确的分流,必要时还要针对患者病情在其候诊的时候先行进行各种护理操作,比如静脉输液啦、抽血啦、吸氧啦、做心电图啦等等等等。光这些还不够,大宝还要联系会诊大夫,回答五花八门的询问,接听不断响起的电话,甚至迎接某些人莫名其妙随时爆发的投诉。
好不容易得了个空,大宝喘息着拿起水杯,才发现里面是空的。他还没来得及沮丧,眼前突然多了一瓶矿泉水,抬起头来,一个中年男人正对他笑着:小伙子真不容易啊,我看你一直都特忙,累了吧?来,喝口水!这一刻,大宝觉得心里暖暖的,这也是他收到的来自病人的第一份礼。
一天下来,大宝觉得浑身疲乏,嗓子都快哑了。接班的同事笑着问他:感觉如何啊?他吁了一口气:唉,我只恨自己为什么不是千手观音……
等轮转到抢救室的时候,大宝觉得自己已经成熟多了。这成熟不仅仅体现在各项护理操作或急救技术的日趋熟练上,更多还是心理上。他的身上已经明显被烙上了急诊人的印记——干活麻利、嗓门大、性格直爽外向、思维却更加缜密全面。
还记得那个村里来的重症肺炎的孩子,因为耽误了治疗,送到抢救室的时候,人已经快不行了。经过了大家齐心协力的奋战,终于把孩子从鬼门关上拉了回来。后来,当孩子终于痊愈,蹦蹦跳跳准备回家的时候,他爹拉着医生护士的手,老泪纵横:太谢谢你们啦,你们都是俺家的大恩人!等俺娃长大了,俺也让他学医,像你们一样,治病救人!
后来,老人还特意又进了一回城,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当地的特产。当香甜的枣子嚼在嘴里的时候,大宝觉得自己心里也是甜甜的。这是他第二次收到病人的礼物,就是从这时候起,他开始为自己的职业感到真正的自豪和骄傲。
大宝第一次轮转到急诊病房的时候,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不适应。和其他区域的人声鼎沸拥挤忙碌相比,这里的安静有序竟让他一下子有些无措起来。既然是病房,自然就多了很多的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让一个大小伙子来伺候人?这就是大宝最初不安宁的想法。
呆久了,大宝慢慢转变了自己的想法,越来越体会到整体护理的重要性。俗话说:三分治、七分护。治疗疾病是一个长期的综合的过程,护士们敏锐准确的观察、积极有效的治疗及全面整体的心理护理,为患者能够尽快的康复立下了汗马功劳。眼看着一个个病人在他的精心护理下痊愈出院,他很有成就感。患者和家属们也越来越喜欢这个热情细心的男护士。每当大宝下班的时候,他们都要微笑着对他说:大宝,明天见!然后大家一起笑着回答:大宝啊,天天见!
但是,病房的工作也并非全是快乐。当病人在和病魔的斗争中战败不得不撒手离去的时候,即使坚强如大宝,也会有鼻子发酸的时刻。
一个肺癌晚期的老太太,本来病情一直挺稳定的,但某天夜里却突然恶化了。所有的抢救措施都用过了,他却只能无力地看着心电图一点点变成直线。家属们号啕痛哭起来,有人推搡他,责骂他,而他什么也没有说,只是默默地把各种管子从老太太身上撤下来。这场景如此熟悉,当年妈妈病逝的时候,他不是也曾经这样悲痛欲绝过吗?他这才体会到当年那些被他推搡过的医生护士们的心情。谁说白大褂都是冷酷无情的?在他们看似平静的外表下,其实也有一颗如火的心。
那一年,大宝30岁,在急诊工作满8年,已经成为科里名副其实的中流砥柱。
现在是大宝在急诊工作的第十年。作为一名男护士,这份职业曾经让他困惑,也让他迷茫,但最终他还是坚定地走了下去……
为生命护航的冲锋舟(一)
时间:2011.02.17
字体:小大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