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91岁了,最近诸多感恩,非常感谢设计者们在门诊大厅里摆放了两座塑像。
一座是黑色的,二、三十岁的女性,身体瘦长,她弯着她那优美的腰身,温情地注视着躺在她膝前张开嘴嗷嗷待哺的婴儿。
另一个是白白胖胖的年龄相仿的女性,她仰卧着,弓着身体同样是温情地注视着怀中的宝宝。
这两座塑像引起我的遐想,如果这两个珍贵的小婴儿能得到理想的护理和照顾,在他们二、三十岁的时候可算是有用的人才。
别的不用说,只讲习近平近两年提出的“一带一路”,他一仿明代郑和下西洋的创举,提出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有70个,涉及外交、商业、科技,当然也少不了医疗卫生。此外又提出创建亚投行作为行动的经济基础,很多国家都参加,连英法德都来了,一共有57个国家。我们的外交部长王毅说:“我们要向成绩要红利,向进展要动力,向发展要实力”。多大的胸怀呀!在这些超级项目的建设中,国家需要的是看得远的人,懂得合作的人,会搞双赢的人,这样的人我们培养再多也不算多。
我们的人是怎么培养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孩子出生后的头三年。因为孩子习惯的形成,道德标准的树立主要在头三年。
孩子的培养有不少靠月嫂和育婴员。月嫂用一个月时间学到母乳喂养、婴儿护理、抚触等生长发育有关的知识,育婴师用一、二个月左右的时间学到有关护理、喂养、生理知识和少数一些心理方面的知识。总的来说,这些被称为“新育儿方法”。于是,受训之人奉之为神明,只知有新,不知有旧。好比新蒸的大馒头,香甜松软,但蒸馒头需要有笼屉,需要做笼屉的人。蒸馒头还需要有火,必须有烧火的人。把馒头比成新的知识,把旧的概念比成笼屉和火,是抽象一些,不太好懂,但新的育儿知识也需要好的规矩才能给进去。最简单的是孩子对母亲的态度,要尽量让母亲的爱给进去,做到母慈子孝。此外对家里人的态度要尊重,凡事要先老人后子女。有些新的育儿知识家里人不知道,月嫂或育婴员要和他们商量共进,让他们掌握,而不是撇开他们单搞一套,而这些概念对月嫂和育婴员教的不够。
温故而知新,我们的老教育学家同样给了我们很多教育理念。比如冰心,她是旧式家庭中培养出来的,她在《寄小读者》这本书中三次写到他的母亲,“百行孝为先”她是做到了。文中她对母亲无限敬爱,母亲并不多说,把进步书刊放入筒中作为食物寄给孩子们,让他们散发,孩子们回信说:“您寄的东西收到了,非常甜蜜可口……”母亲的关爱和孩子们的互相关心,真正是母慈子孝,兄友弟恭。
我从读书以来,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联系理论与实际。二十余年很快过去,我们培养的人是不是有用之才就在眼前,我做儿童保健多年,也被推崇为育婴学会的名誉主任,教育月嫂和育婴员的每本书中都有职业教育一章,但总觉得是隔靴搔痒。今天看到冰心的公德之心竟然是由《弟子规》中前24个字“先孝悌,后诚信”、“泛爱众,而亲仁”等而得来的。这本书早已存在,但对月嫂和育婴员教之以《弟子规》,必然恢复起好的道德标准,对孩子的父母更是如此。
九层之台,始于垒土。
面对塑像,我心惶恐,我能做到今天多靠了协和医院的名气。对孩子的培养是个大问题,我一己之力尚不能行,还请大家多多赐教。
脉脉情思,有诗为证:
深思远虑九楼人,
黑白慈母戏幼婴。
遥想廿载成年后,
青春豪放远征中。
一带一路穿欧亚,
双赢互敬亚投心。
弟子规中泛爱众,
二十四字贯终身。
观塑有感
时间:2015.07.14
字体:小大
发布来源:儿科 作者:籍孝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