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历:
2012~2015: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 医学博士
2010: 美国Tufts大学Adaptation Genetics and Drug Resistance中心,访问学者
2007~2010: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 医学硕士
2008:澳大利亚阿德莱德Women and children’s hospital,访问学者
2006: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微生物部进修学习实验室管理及流程
1999~2004: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 医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18.08 ~至今: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副主任,研究员(正高)
2016.08 ~2018.08.: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主任助理,副研究员
2014.08~2016.08: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主任助理,微生物组组长,助理研究员
2011.08~2014.08: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临床微生物组组长,助理研究员
2004.08~2011.08: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临床微生物组,实习研究员
个人简介:
杨启文,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研究领域为临床重要致病细菌的耐药致病机制和遗传进化规律,以及病原微生物新型检测技术的研发和转化。构建了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遏制细菌耐药研究体系并组建了5个成熟的研究平台,包括全国多中心临床病原菌耐药及分子流行病学监测平台、病原菌耐药机制及致病机制研究平台、新型抗菌药物临床评价平台、新型快速细菌耐药实验室诊断技术研发平台、抗菌药物耐药实验室检测标准化平台。在国内开创性地组织了多项大规模细菌耐药监测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多种耐药致病新靶标;牵头组织完成持续18年的全国最大规模腹腔感染多中心病原菌监测;在国内首次报道高毒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毒力新靶标,深入阐述病原菌耐药或毒力传播机制。至2023年6月主持和参与科研课题70余项,发表中英文论文184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SCI文章70篇,中文核心43篇,发表于Lancet Microbe,Clinical Chemistry等行业顶级杂志,单篇引用最高348次。牵头发布卫生行业专家共识4部。以主要完成人获得省部级科技奖6项。著书参编20本。在研发和转化领域,研发成功细菌毒力/耐药快速检测技术、微生物核酸检测微流控芯片技术等产品,授权28项中国发明专利,2项国际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转化的诊断产品直接经济效益超千万元,并在国际国内多地应用于临床一线。杨启文教授的系列临床和研究工作提高了我国感染性疾病精准诊断能力,有效遏制了抗菌药物滥用和耐药菌对社会公共健康的威胁。
国际学术兼职:
2023.06 国际抗菌药物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ial Agents》副主编
2023.01全球华人临床微生物暨感染学会(GCACMID)第五届常务理事
2020.10 欧洲临床微生物和感染病学会华人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委员会(ChiCAST)秘书长及副主任委员
2020.03 欧洲临床微生物和感染病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 Infectious Diseases》编辑(Editorial Board)
国内学术兼职:
2023.01 中国医院协会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2023.05 第三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感染疾病实验诊断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22.08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折点研究和标准制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20.12 中华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第一届委员会青年学组副组长
2019.02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9.04 第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感染疾病实验诊断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8.11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三届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7.01 国家卫生健康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耐药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
2018.06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第一届青年学组副组长及委员
2019.04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循证医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2019.08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感染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2019.12 中国药学会第九届抗生素专业委员会委员
获奖及论著
至2023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2项、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1项、华夏医学科技奖1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湖南医学科技奖1项、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奖励2项、各种学会会议奖9项、中国科协论文奖1项、北京青年学术演讲比赛优秀奖1项。承担国际会议同声传译18场次。
至2023年8月已发表中英文论文186篇。包括SCI文章99篇(累计影响因子609.7)和中文核心期刊文章86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SCI文章71篇(累计影响因子479.8),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中文核心期刊文章43篇。牵头发表行业专家共识4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