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科普
小香水里的大学问——不容小觑的“香气迷雾”
时间:2025.07.17
字体:
所属分类:健康知识普及
来源:本站原创

踏入芬芳迷人的香氛王国,您可曾好奇过掌中那瓶晶莹液体里藏着怎样的秘密世界?

一瓶香水的构成,远非简单的“香”字可以概括。它更像一个精密的化学系统:高达70%~90%的酒精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香精的万能溶剂,又是香气轻盈舞动的助推器;香精,作为香水的灵魂核心,由天然植物精华与巧夺天工的合成香料精妙编织;而定香剂(如麝香等),则是让芬芳驻留的秘密守护者,赋予香气穿越时光的持久魅力;此外,还有微量的色素、抗氧化剂等添加剂也在幕后默默履行职责。正是这些元素共同谱写了迷人的嗅觉乐章。

然而,如同硬币的两面,带来迷人香气的同时,它们也可能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今天,我们就来为您拨开芬芳迷雾,聊聊哪些人群需要特别留意与香水的距离,以及如何智慧地拥抱香氛之美。


呼吸道敏感/疾病伙伴 →

香水中的挥发物是刺激源!


哮喘人群

香水对患有哮喘的伙伴们构成了显著风险。美国一项针对哮喘人群的全国性调查中,27.9%的哮喘群体报告香水可直接诱发哮喘发作,64.3%的人对香氛产品有不良反应。

这个数字足以让香水成为哮喘发作的“头号嫌疑人”。其含有的香料、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等成分,是在呼吸道里“开派对”的捣蛋鬼,是强效气道刺激物。哮喘患者接触后极易诱发哮喘,导致喘息、胸闷、咳嗽,严重时可引发危及生命的急性发作。


过敏性鼻炎 / 鼻窦炎人群

对患有过敏性鼻炎或鼻窦炎的伙伴们来说,香水瓶堪称鼻黏膜的“噩梦触发器”。这类人群的鼻黏膜处于高度敏感状态,而香水中复杂的化学成分,尤其是香料,一旦接触鼻黏膜,可能会疯狂刺激它。于是,打喷嚏和流鼻涕这对难兄难弟会立刻报到,鼻塞让呼吸瞬间升级为技术活,鼻痒带来的无处安放的“刺挠感”更是让人抓狂。


慢阻肺(COPD)人群

患有慢阻肺的伙伴们肺功能严重受损,呼吸本就如同闯关困难模式。

根据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2013~2016年数据提示,血液中挥发性有机物(VOC,如苯、甲苯等)浓度升高与COPD患病率相关,提示香氛类VOC可能会加重COPD症状。香水中的刺激性物质如同额外的呼吸负担,被人体吸入后可能加剧咳嗽、气促症状,瞬间令人感觉呼吸困难程度陡增。


感冒 / 流感人群

感冒或流感期间,呼吸道黏膜处于炎症状态,防御力低下。

香水的刺激性气味如同在受损黏膜上“撒盐”,有加重您喉咙痛、鼻塞等不适感的几率,并可能延缓康复进程。为加速痊愈,患病期间应避免接触香水。


皮肤敏感 & 过敏体质 →

小心香精变过敏原!


皮肤薄 / 易敏感

皮肤薄、易敏感的伙伴们,香水中所含的酒精、香料等成分直接作用于颈部、手腕等娇嫩部位时,极易引发局部刺激反应,轻轻一喷,皮肤可能立刻发出抗议,刺痛、发红、干燥脱屑,严重时皮炎也来凑热闹,皮肤真的伤不起!


香精过敏

香精、香料是化妆品过敏的常年霸榜选手。香精过敏最常见的表现是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可发生于颜面部、手部、腋部等,严重者也会泛发全身,皮损主要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甚至大疱。部分人群还会在日晒后诱发光敏感性皮炎,让原本惬意的日光浴也可能意外“翻车”,风险不容忽视。


特殊时期/人群 →

安全第一!

孕妈妈

香水里的邻苯二甲酸酯(PAEs)名字虽然拗口但危害不小,经研究检测,13件香水样品里就有12件中含有PAEs,阳性率高达92.3%,而PAEs是宝宝神经发育的捣蛋鬼。

在动物实验中,啮齿类动物在胚胎期和成年期暴露于PAEs会出现神经行为损伤,以及学习和记忆功能损伤。

韩国一项人体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产前暴露于PAEs,可能会对6月龄婴儿的心理和精神发育产生负面影响,与之相佐证的是美国另一项研究显示,孕妇暴露于PAEs可能会延缓儿童智力和运动的发育,为了肚子里的小宝贝,孕期还是和香水说拜拜吧!


哺乳期妈妈

哺乳期妈妈喷香水,香味是飘走了,但香水里藏的“小麻烦”——PAEs,却可能悄悄赖上你和宝宝。

研究发现,PAEs能通过呼吸和皮肤钻进妈妈身体里,搞“潜伏”。更扎心的是,这些PAEs还能玩“接力赛”!它们会在妈妈体内变身(代谢),然后偷偷混进宝贵的母乳里。科学家们在母乳里都抓到过它们的“变身形态”(比如MEHP)。这也就是说,妈妈香水喷得多,宝宝通过这口“定制奶”喝进去的“不良添加剂”可能就越多,宝宝小身体里的PAEs浓度也跟着“水涨船高”。


婴幼儿

对婴幼儿来说,香水里的部分香料是发育的绊脚石!

一些香料本身存在毒性,使用不当也可致中毒,或使人体产生病理变化。苯甲醇中毒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可引发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疲乏等;柠檬醛滥用可导致眼压升高,严重者继而引发青光眼;呋喃香豆素具有光毒性,在长波紫外光照射下可能导致头晕、视力迷糊等症状;黄樟素可诱发肝脏肿瘤,引起生长抑制、体质量减轻、器官萎缩、组织细胞变性等;葵子麝香中毒表现为神经毒性;硝基苯对皮肤有毒。

虽然文献所述毒性多发生于误服或职业高暴露情景,与日常空气中微量暴露不可直接等同,但婴幼儿仍宜避免不必要的香氛暴露。

宝贝的身体就像刚搭建的积木城堡,还很脆弱,长期接触此类物质,可能会干扰宝贝的的生长发育进程。家长们喷香水可得离娃远远的,别让它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想香香又不想惹麻烦?

收好这份求生秘籍,让你优雅不踩雷!

《安全用香:从选择到使用的全面指南》

from clipboard


参考文献

[1] 【Steinemann A. Fragranced consumer products: effects on asthmatics. Air Qual Atmos Health. 2018;11(1):3-9.】

[2]崔茹,莫梓伟,袁斌,等.我国日化用品使用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及臭氧生成潜势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1,41(06):2272-2281.DOI:10.13671/j.hjkxxb.2020.0456.

[3]Xiangliang L ,Yu C ,Chengyao X , et al.Associ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level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in NHANES 2013–2016[J].Scientific Reports,2024,14(1):16085.

[4]Wang Wenhui, Li Linfeng, Lu Xueyan.Common allergens and diagnosis of cosmetic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J].Chinese Journal of Industrial Medicine, 2006 (19) :223-227.

[5]王玉健,梁振纲,符灵梅,等.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香水中24种香料类过敏原物质残留量 [J]. 日用化学工业, 2018, 48 (08): 472-477. DOI:10.13218/j.cnki.csdc.2018.08.010.

[6]程艳,董益阳,王超,等.化妆品过敏的检测和评价[J].卫生研究,2006(6):811-813.

[7]李洁,郑和辉,柳玉红.化妆品中检出邻苯二甲酸酯情况的调查[J].首都公共卫生,2010,4(01):39-40.DOI:10.16760/j.cnki.sdggws.2010.01.001.

[8]梁添, 欧阳俊彦, 羿利华, 等.邻苯二甲酸二 (2-乙基) 己酯短期重复暴露对大鼠行为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3 (3) :401-405.

[9]庄梅珠,李元锋,李涛,等.环境类激素邻苯二甲酸丁苄酯对大鼠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C]//中国毒理学会,2007:103.

[10]MA N, LIU S, GAO P, et al.Effect of diisobutyl phthalate on learning and memory behavior and apoptosis of hippocampus cells in mice[J].J Hyg Res, 2013, 42 (1) :57-60.

[11]KIM Y, HA E H, KIM E J, et al.Prenatal exposure to phthalates and infant development at 6 months:prospective Mothers and Children’s Environmental Health (MOCEH) study[J].Environ Health Perspect, 2011, 119 (10) :1495-1500.

[12]WHYATT R M, LIU X, RAUH V A, et al.Maternal prenatal urinary phthalate metabolite concentrations and child mental, psychomotor, and behavioral development at 3 years of age[J].Environ Health Perspect, 2012, 120 (2) :290-295.

[13]王峰,张晓强,卢剑,等.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化妆品中的15种邻苯二甲酸酯[J].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09, (05): 20-22+32.

[14]腾雪梅.DEHP及主要代谢物MEHP暴露的雌性小鼠生殖毒性及内质网应激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20.DOI:10.27157/d.cnki.ghzku.2020.007426.

[15]刘思然,朱英.化妆品中香料的安全性及检验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27(9):1365-1368.

文字/ 果然   李子榕  薄海欣

审核/ 王子熹  陈蓉   马良坤  

图片/ 网络

编辑/ 洪成伟

科普作者
相关科普文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