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科普
声带"结痂"怎么办?带你掌握声带修复的黄金法则!
时间:2025.04.21
字体:
所属分类:健康知识普及
来源:本站原创

“说话声音像砂纸摩擦”,“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说一会话就感觉嗓子发紧”……这些困扰可能是你的声带在“报警”!声带小结是嗓音的常见问题,但90%的早期患者通过科学干预可以康复。今天,北京协和医院康复治疗师就带你揭开声带修复的黄金法则!


什么是声带小结?

声带位于喉部两侧,呈现左右对称的结构。我们平时说话就是通过声带振动来发声的。

举个形象的例子:声带像两片橡皮筋,每秒振动数百次才能发声。当声带长期受到机械性摩擦(如过度喊叫、错误发声),局部黏膜会因反复损伤形成增生性病变,即声带小结,类似反复碰撞摩擦出的“老茧”。

from clipboard


快速筛查

自测你的声带是否受伤:

如果您对以下任何一个问题的回答为“”,则您可能有嗓音问题:

是否声音出现嘶哑?

你唱歌时高音是否较之前受限?

是否声音突然变粗?

是否喉咙经常感到干涩疼痛或紧绷?

说话是否感到费力?

是否发现自己反复清嗓子?


高危人群和诱发因素

教师、销售、演员、歌手、医生、律师等职业用嗓人员是声带小结的高危人群。

据统计,教师患嗓音障碍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群的两到三倍。长时间用嗓可能导致嗓音滥用、误用。其他诱发因素包括咽喉炎、慢性咳嗽、上呼吸道感染、胃食管反流、咽喉返流、内分泌失调、声带脱水、焦虑情绪等。

大多数嗓音问题可以通过治疗潜在原因或一系列行为治疗和手术治疗来逆转。


科学干预:抓住黄金康复期

大多数声带小结的患者声音会存在嘶哑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正常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且容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了长期困扰。

出现嗓音问题后,建议先保持禁声24~48小时。若无明显改善,应及时前往医院耳鼻喉科进行诊断检查,并到康复医学科,在言语治疗师指导下进行嗓音训练。

科学、及时的嗓音训练可以帮助你掌握正确的发声方式,减轻声带压力,尽早恢复健康嗓音。


日常护嗓:避开六大“声带刺客”

忌:大喊大叫、KTV飙高音、密室逃脱尖叫

声带过度碰撞,从而“过载”,引发声带损伤。


忌:抽烟、麻辣火锅、冰饮

烟雾、辛辣食物、生冷饮品会刺激黏膜,引发嗓子不适。


忌:过量咖啡、酒精、茶

在您嗓音不适时,咖啡、酒精、茶会加重声带脱水,嗓子变干,加剧损伤。


忌:长时间用嗓

长时间用嗓使声带一直处于振动碰撞状态,嗓子压力过大,没有机会休息和恢复,加重受伤。


忌:过度清嗓

当我们嗓子不适或声音沙哑时,我们下意识会想清嗓的方式帮助我们的嗓音恢复,但其实这种方式就像用刀刮玻璃,会加重我们声带的损伤。


忌:窃窃私语

通常情况下,大家可能会认为这样说话对于嗓子是放松休息,但这样会使声音更加疲劳,并可能导致声音紧张。

除了避免以上行为,我们还要对嗓子多加爱护,例如:每天8杯温水,这样会使我们的声带更润滑;说话每30分钟,休息5分钟,给嗓子一个缓冲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用嗓。


正确发声:让发声不再“走弯路”

放松训练之腹式呼吸

吸气时鼻子缓慢吸气,膈肌向下收缩,使腹部向外扩张。气流更好地进入肺部,胸腔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张。吐气时缩唇缓缓吐气,肚子向内收,腹部有微微发酸的感觉。这种呼吸方式能更好地支持我们说话和唱歌。


放松训练之“打嘟”训练

保持上身稳定,自然闭合双唇,深吸气,气流由肺部发出;呼气时,声带振动并带动双唇振动,发出“嘟”的音,重复10~15次。


发声训练之嗓音功能训练

(一)热身:尽可能长地发元音/i/。

(二)拉伸:发类似“奴”的音,从最低音滑到最高音。

(三)收缩:发类似“怒”的音,从最高音滑到最低音。

(四)力量练习:分别以C、D、E、F、G为音高,尽可能长地发“呜”音。

每天练习2次,每次各项练习重复2遍。通常每周的最长发声时间会增加1~3秒不等。


温馨提醒:

按照以上内容首次训练时,建议在专业言语治疗师指导下进行,训练中出现咽喉刺痛的现象,应立即停止哦。

声带是人体最精密的“乐器”,别等到失声才懂珍惜!

从今天起,用科学方法温柔对待你的嗓音,让每次发声都清晰有力。

文字/康复医学科 李佳蔚

审核/陈丽霞

图片/网络

编辑/洪成伟

科普作者
相关科普文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