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重大新闻
迈向协和新百年 | 人工智能推动学科发展,医技委员会系列学术活动召开
时间:2021.07.23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近日,医技委员会系列学术活动暨病理学科百年院庆系列技术讲座召开,主题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标本规范化处理流程及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本次活动由北京协和医院医技委员会和病理科联合主办,院内外近百人参加了培训。

       医务处潘慧处长指出,我院在国内率先筹建医技委员会,秉承 “专家治院”的优良传统,让优秀的中青年技师成为领导班子决策的智囊团,体现了百年协和开拓创新、引领时代的风貌。医技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方呼吁,全体医技人应该抓住这次历史机遇,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医院”作出自己的贡献。病理科主任梁智勇表示,病理科将在医技委员会的领导下,继续为协和百年基业添砖加瓦。  



▲潘慧处长(左一)、李方主任委员(左二)、梁智勇主任(左三)分别致辞


       ESD已经成为消化道早癌和癌前病变的新型、首选治疗方法。从21世纪伊始,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在国内率先开展早期胃癌的内镜下精确诊断与ESD治疗,早期胃癌发现率和治愈率逐年提高。ESD术后全面精准的病理学检查结果是指导术后治疗的关键,而ESD标本的规范化前期及组织学处理是规范化病理学报告的基础和前提,需要病理科与消化科的通力合作。  



▲ESD病理标本示意图


       从第一例ESD手术开始,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组建ESD小组,所有ESD标本由小组成员处理标本、签发报告,保证标本处理的规范性。通过多年的摸索和改进,在大体照相、取材、分组包埋、诊断、数字化切片等方面已建立一整套规范化的流程,各个标本相关数据完备。为了推广经验、促进交流、共同成长,本次培训将主题确定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标本规范化处理流程及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以期为临床病理人才的持续性成长助力。


病理科消化亚专业组薛晓伟主管技师、游燕副主任医师、常晓燕主任医师和李媛副主任医师分别以《ESD标本前处理及包埋原则》《ESD标本的取材及报告规范》《胃黏膜上皮肿瘤的病理诊断》和《ESD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为主题,从标本前处理、取材、包埋制片、镜下判读到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全方位展示了消化病理亚专业组的扎实工作和成熟经验。


       为了明确病变的分型和手术的有效性,ESD术后需要出具精细的规范化病理学报告。图像复原是病理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需要繁复的手工操作,不仅耗费病理医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无法做到精确勾画和一一对应。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与相关公司合作,研发了一套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早期胃癌ESD病理辅助诊断系统,一方面可加速医师的工作流程,减轻医师工作负担,提高图像复原的准确率;同时也可辅助病理医师的诊断工作,令病理诊断更为精确,确保个体化治疗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ESD标本病理辅助诊断系统的技术路线图


       在本次培训会上,周炜洵主任医师展示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ESD标本病理辅助诊断系统的应用情况,就听众关心的“息肉浸润深度的测量”“ESD标本的标记”“人工智能的实现程度”等回答了相关问题。



▲周炜洵主任医师作主旨报告并答疑


       病理科陈杰主任医师和王德田主管技师分别以《百年大计,人才为本——协和人才培养》《协和往事——协和医院病理科技术发展史》为题演讲。



       

       通过培训和交流,与会学者纷纷表示获益匪浅。医技委员会主办的系列学术活动体现了百年协和笃行致远、惟实励新的精神风貌,以高质量的发展向协和百年献礼。


文字/干玎竹 薛晓伟

图片/病理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