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 > 基层党建
协和史话 | 人民政府接管协和
时间:2021.07.08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傅谭娉

1948年协和复院后,地下党北平城市工作部学委通过各种方式和关系进入协和开展工作,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执行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力图站稳脚跟,建立、发展党的外围组织,迎接北平解放。

1948年9月开始,地下党员联系协和的学生和职工成立了“秘密读书会”,组织学习《新民主主义论》等党的文件,积极宣传党的政策。新中国成立前夕,读书会改为“协新社”,成员包括全体地下党员及党外积极分子。后来职工中的部分“协新社”成员成立“唯物社”。

194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包围了北平、天津等地区。地下党员带领外围组织成员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布告》《告北平同胞书》译成英文,通过邮局寄给医学院院长李宗恩、医院院长李克鸿、美方代理人福美龄以及知名教授林巧稚、张鋆、张锡钧、胡正详等。他们发信给知名教授,请大家留下为祖国工作,通过师生、朋友等关系,说服要走、动摇的人留下来;组织人员保护学校的财产设备,保护这所高等学府。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协和因属美国财产没有被新政府立即接管。学校的高级职员赴美述职。1949年2月,中共北京市委大学部建立协和医学院第一届党支部,分为职工和学生两个支部,有党员26人,同年5月1日,工会成立。8月,协和地下党组织公开,党的外围组织成员均转为共青团员或继续培养发展为共产党员。10月,协和团支部成立。10月7日,协和举行了返校日,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出席活动并讲话,希望协和以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和医学教学继续造福人民。1949年底,李宗恩总结过去一年的巨大转变:“我真诚地相信,协和在中国医学教育和医疗工作中仍然占据重要位置,不负创办者的崇高期望。”

1950年,协和医学院、护校各招收了25名新生。董事会批准了60万美元的下一年度预算,其中包括新购2台锅炉的计划,以及给新成立的医学院工会工资总额2%的拨款。

1950年10月,以美国为首的侵略军悍然越过三八线,并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一道共同抗击侵略者。娄克斯等4名美籍协和高级职员正在美国述职,得知这一消息,他们取消了回北京的船票,辞去了协和的职务。但娄克斯还是在美国冻结与中国一切金融往来的情况下,寻找给协和汇款特别许可的机会。

1951年1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和卫生部接管协和。医学院改为“中国协和医学院”,医院名称改为“北京协和医院”。李宗恩给洛克菲勒基金会发去电报:“1月20日本院收归国有。”李德全——30年前在协和门口观看开幕典礼的燕京大学女生,以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部长的身份接管协和,她与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一同向全院职工宣布:协和医学院院长仍由李宗恩担任,交接工作是李院长从右手交到左手;经费由教育部划拨,只会比原来多,不会比原来少;学校的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不变,学校标准不能降低,要办得比以前更好;教职工原职原薪,学生可领取人民助学金。

from clipboard

▲1951年12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发布中国协和医学院划归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建制的命令


协和真正被中国人接管了,小洛克菲勒写信给协和医学院的秘书玛丽·弗格逊,“我们不应认为协和提前失去了用武之地,不过是换了一种管理而已。让我们希望、祈祷和相信,所有播种都结出完美的果实。”一如他30年前在北京协和医院开幕典礼上许下的愿景。

协和融入了中国社会和文化。1951年初,全院师生先后三次赴四川、西北、安徽参加土地改革,李宗恩、张孝骞、周华康、邓家栋、聂毓禅、何观清、方圻、王德修、王文彬等一大批骨干专家赶赴各地农村。1952年,林巧稚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打开“协和”窗户看祖国》一文,写道:“我觉悟到共产党与人民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以人民利益作为衡量的标准。就是这个真理感动了我,唤醒了我,使我打开了30多年关紧的窗户……”

from clipboard

▲ 1951年初,大批骨干专家赴农村参加土改,图为时任华东土改团分团长的张孝骞(前排左四)与团员们在安徽蚌埠


from clipboard

▲ 1952年,林巧稚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打开“协和”窗户看祖国》一文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接管协和,开启了协和在党的领导下,由中国人自行管理和建设的历程。协和人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为新中国的医学研究、疾病防治、学科筹建、人才培养及主要医疗机构的建立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1957年秋,《柳叶刀》杂志主编西奥多·福克斯(Theodore Fox)爵士随英国医生团来中国访问。他对于世界各地的医学教育都有着很深的见解,在深入了解中国医学教育以及协和的状况后,他在访问报告中这样写道:“虽然历经变迁兴衰,(协和)仍被认为是中国的约翰·霍普金斯。尽管世易时移,国际教员也已离去,但协和依旧保持了一流的水准,执中国医学界之牛耳。”


图片/北京协和医院

编辑/张雅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