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媒体聚焦
【生命时报】杨爱明,忠于职守奉献自己
时间:2019.12.10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生命时报记者 高嘉悦

专家小传:杨爱明,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开展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技术、胰腺假性囊肿的内镜下引流技术、胆管内超声检查术等多种新技术治疗,是我国最早开展内镜超声应用研究的医生之一,发表论著70余篇,参编专著20余部。


“严谨、求精、勤奋、奉献”,这是北京协和医院的院训,也是消化内科主任,消化内镜培训中心主任杨爱明时刻谨记在心,鞭策自己的准则。52岁的杨爱明自1994年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后留任至今,从医之路已走过了25个年头,杨爱明不断致力于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用他夯实的临床功底、全面的内镜技术为消化内科医疗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杨爱明师从国内知名消化内镜专家陆星华教授,早在研究生时期就接受了超声内镜专科训练,并不断学习新的诊断与治疗技术。作为国内最早开展消化内镜工作的医生之一,杨爱明不仅热心学术研发工作,保持敏锐的科研思维,也一直秉承着一切为了患者利益的工作方式。

2018年,王先生带着母亲找到杨爱明,老人家有抑郁症,每当抑郁发作,就会累及到本就不健康的胃。尤其自王先生的父亲病逝后,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胃疼得睡不了觉。辗转了几家医院,胃镜做了4次,老人始终被诊断为糜烂性胃炎,治疗后却没有好转。最后,他们来到了协和医院。经过胃镜检查,杨爱明诊断老人有胃溃疡,在遵杨教授医嘱服药后,老人病情明显好转,可以安然入睡,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后来又经过几个疗程的治疗,老人现在只要注意饮食,就不会再犯胃病了。

“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条生命”,这是杨爱明在2009年时就提出的口号。作为国内最早一批认识到早期癌诊断重要性的医生,杨教授开展了4个课题的研究,组织全国和北京市共30家医院进行“胃镜下微小病变的精查”的课题攻关,并把成熟的技术向全国各级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推广。通过他组织建立的内镜诊断技术体系,早期胃癌的诊断率已达到30%以上,每年可能挽救15万例患者的生命。

来自山西长治的一位胃早癌患者田女士正是此项攻关的受益者,她因消化不良长期不愈而找到杨爱明教授。通过检查,杨教授诊断她为胃早期癌症,还安慰她不用过于担心,并及时为她安排了手术,将癌症扼杀于摇篮中。

杨爱明教授在胰胆疾病的诊治有着很深的造诣,尤其是胰腺癌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诊断。有病人诊断胰腺癌晚期已经没有任何治疗机会,有病人做了手术仍然没有搞清楚诊断的,还有病人胆管堵了没有办法,这样病人有上百人,到了这里诊断明白了、治疗好转,大多数病人治愈了。

除了临床和科研事业,杨爱明还积极参政议政,热心医疗改革,为医改谏言献策,呼吁全社会尊医重道,保护短缺的医疗资源。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杨爱明觉得,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里的主角,或悲或喜,人生无常,但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学会欣赏和悲悯,学会善待他人,作为医生更应该如此。体谅每一位患者,忠诚于自己的岗位,无愧于心,守护人民健康就是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