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我院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2019中国医院大会”上作《不忘初心》主题演讲
时间:2019.08.19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编者按:2019年7月6日,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主题的2019中国医院大会在福建厦门举办。大会组织了一场反映卫生健康战线工作的文艺演出,北京协和医院郭金作了题为《不忘初心》的精彩演讲,展现了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不忘初心

2019年3月25日,各大媒体都在报道这样一则消息:“打篮球男子突发心脏骤停,北京协和医院6名医生在东单体育馆里抢救猝死男子。”

这并非偶然事件。2016年7月,妇产科护士长在东单地铁急救晕厥路人;同年10月,ICU护士在东单抢救猝死路人;次月,骨科医生在东单救治摔伤老人……因此,这个在北京地处长安街紧邻王府井繁华的东单路口,又被称为“史上最安全路口”。从院外到院内,救死扶伤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2013年,ICU收治了一位103岁的高龄老人。他多器官脏器衰竭,突发疱疹,皮肤破溃糜烂面积高达95%。那气味难耐,连家人都忍不住掩住口鼻。在那个炎热的夏天,我们仍要穿上厚厚的隔离衣,用1毫升的注射器一个一个地抽吸全身上百个水疱。这一整套操作下来就要三四个小时。我们的汗水浸透了工作服,疼得连腰也直不起来。一个月后,老人的皮肤逐渐愈合,出院前他的女儿含着眼泪对我们说:“是你们的不放弃挽救了我父亲的生命,感谢你们给予我父亲无私的爱。”

患者以性命相托,我必全力以赴,这,就是协和的初心和使命。它在甘于奉献的坚守里,在敬佑生命的承诺中,在这些来来往往的字里行间,在三封信的医患深情里。

这封“信”,他写给了自己。他的名字叫作张孝骞,我国消化病学奠基人,中国首批学部委员(院士)。张孝骞身为一代名医,对待病人从来一视同仁。不论什么人写信求医,他都亲笔回复。到后来他年纪大了,学生想代写,却被他婉拒:“病人啊,因为尊敬我才给我写这封信,如果我马马虎虎让别人回答一下,对病人很不礼貌的。”再后来,他实在写不动了,89岁的张孝骞在日记中写道:“复几封人民来信,占去不少时间,有些字的写法记不清了,必须查字典!衰老之象,奈何。”这几行字,不知让多少后辈唏嘘慨叹。医生的时间都是病人的,时刻把病人装在心里。

这封信,他写给了患者。曾宪九,中国现代外科重要奠基人。“张贵纯同志,你在9月16日诊视后已将近一个月,应该返院随诊……以明确诊断,希望您不要延误。”患者张贵纯因胰腺增大被怀疑是胰头癌,自己都放弃了希望,就没来复查。曾宪九比患者还着急,又给张贵纯单位领导写信,请他一起催促。张贵纯并不知道,曾宪九给她写信时,他自己的生命也只剩下231天了。即使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放不下的还是患者。

这封信,是患者写给她的——一封迟到了52年的感谢信。信中这样写道,“人还没进病房,笑声先来了:‘胖姑娘在哪里?快抱给我看看!’一位女护士将刘燕刚刚分娩的女婴从婴儿室抱出,交到林大夫手中,林巧稚抱起胖丫头、满心喜悦,不由得亲了一下她肉嘟嘟的小脸蛋。”这位母亲三个月前意外痛失了丈夫,她的心境曾一度跌落到了冰点。看到协和的医护人员对她的爱和关心,使她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憧憬和希望。52年后,她在电视上偶然看到了林巧稚,当年情境历历在目,感恩之情油然而发,于是,就有了这封迟到52年的感谢信。

他们,并非“只因医术精妙而被人铭记,更因为,即使见多了病痛、生死,他们仍将每一个生命视若珍宝”。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是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

我们,是历史的传承者,更是未来的创造者。让我们用挥斥方遒的青春力量、不计得失的赤子之心、舍我其谁的勇敢担当、不忘初心的坚定信仰,用扎实有为的成绩,谱写动人的大爱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