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4日下午,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教授来到我院,就学科建设与中国医院排行榜作了专题讲座,从中国医院排行榜的发展探索和未来方向、学科建设的理念、方法及管理要点等方面作了精彩报告。
此次专题培训为中层干部换届后举办的第一次全体干部管理讲座,参会人员包括各科室正副主任、主任助理、职能处室正副处长、处长助理、总护士长、护士长、教学老师及各总支书记、副书记等。会议由姜玉新书记主持,全体院领导出席会议。
高解春所长首先介绍了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的评选方法。中国最佳医院的排名依据是专科声誉得分和科研学术得分的总和。专科声誉和科研产出代表了不同的内涵。专科声誉是行业内专家对某院专科总体评价,可以视为“行业内品牌”,时效性长;科研产出为本年度SCI文章和科研成果的统计,时效性强。据高所长介绍,最佳医院排名第一方阵相对稳定,第二方阵略有交替,12名以后波动较大。教学医院科研得分较高,传统老院临床声誉较高。临床声誉相对恒定,科研产出每年波动。专科项目逐渐完善,2011年心外科、胸外科分开,2012年增加老年科、康复科。未来专科范围将适当进一步扩大。近年来,榜单提名数和排名数稳步扩大,专家回复率逐年提高。来自全国的2500余名评审专家分布在30个专业,专家库包括中华医学会各专科分会委员和中国医师协会各专科分会常委。专家评分的准确率不断提高,统计处理方法相对衡定且不断完善。
就如何搞好学科建设,促进本学科获得更好的专科声誉排名,高所长结合自身长期从事医院管理的实践经验分享了他的观点。
——医院发展要以学科建设为基石。学科建设是医院品牌、声誉、地位的基石,是医院绩效、补偿、人才的基础,是医院管理、质量和业务的抓手。因此,医院管理重心要下沉,科主任要对医疗质量、人才培养、学科声誉及科室在全国的学术地位负起责任。
——学科建设要以学科发展目标为依据。优秀的科主任应是全科协作的临床科研管理者。如果临床科研不具有前瞻性,就不可能出现高品质的SCI文章。科主任有责任让协和的诊疗规范变成全国先进的诊疗规范,提升本学科在全国的话语权。
——学科发展要以学科评估为核心。学科评估内容包括学科在全国及省市地位、学科规划、策略实施情况、学科科研、人才梯队建设、教学培训情况、管理措施及效果交流等。不能只看SCI,而是要先看临床工作,尤其是新技术开展情况,要找一批能“找茬”的评委。评估结果要与学科设置、学科带头人聘任和临床资源配置挂钩。
——人才培养要强调公平、公正和竞争。要从体制上克服惯性,从机制上营造竞争。在研究生选拔、住院医生选拔和医生岗位设定等方面采取公平竞争的机制,使得医生竞争意识明显增强,更注重技术水平和学术水平的提高。
高所长最后诚挚建议,协和的医生除了要扎扎实实做好临床工作,还要有所创新。关注区域排名、新学科导入带来的冲击和变化,正视学科评估提示的信息和问题,将优秀传统与时代创新要求融为一体,以世界一流的医院为标杆做好学科建设。
高解春所长解读学科建设与中国医院排行榜
时间:2015.05.25
字体:小大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郭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