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纪念曾宪九教授诞辰100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于9月24日下午在北配楼三层多功能厅举行。全体院领导、两院院士、老专家老教授代表、各科室主任、各职能处室处长、外科学系副高职称以上及青年医护人员代表300余人出席了会议。
曾宪九教授是我国杰出的外科学家、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现代基本外科的重要奠基人、中国危重病医学的开创者、肠外肠内营养学的先驱。曾宪九1940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后留任协和外科住院医师,从1956年起至1985年的近30年时间里长期担任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学系主任,是“老协和”培养出来的医学精英的典范,更是传承协和优良传统的重要推动者。曾宪九教授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世界一流的医院必须将临床医疗、医学教育及科学研究融为一体”的理念,对协和外科的业务发展、制度建设、学科规划及人才培养作出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凭着对国际外科学术前沿及发展方向的敏锐洞察,结合中国的医学实际及协和的定位与优势,曾宪九教授高瞻远瞩布局学科,呕心沥血培养人才,使协和外科保持学术引领地位甚至某些领域赶超国际水平。他挑选基本外科中最具挑战性的胰腺外科,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全面探索和艰苦研究,取得了让国际同行钦佩的成就。在曾宪九教授的领导下,北京协和医院在全国率先创办了肠外肠内营养、重症医学科、血管外科等新兴学科。二十世纪70年代由曾宪九教授倡导成立协和胰腺疾病协作组,树立了中国开展疑难疾病多学科诊治MDT模式的典范。
他培养了许多杰出的外科医师,他是一代又一代顶尖医学接班人的启蒙者和导师。美国外科学会原主席、德克萨斯州大学医学院教授汤普逊称赞他为“世界外科学界的一盏明灯”。被誉为现代外科代谢研究开山鼻祖的新英格兰杂志总编、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弗朗西斯•丹尼尔•穆尔在他的文章中这样评价曾宪九:“70年代末,当我注意到曾教授所发表的卓越的外科工作,尤其是在外科内分泌肿瘤领域取得成就时,我们在同一个重要的道路上相遇。当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立即在临床医学与外科领域爆发出广泛而强劲的力量。而曾教授是这股力量的领导者。”
会上,一部精心制作的短片带着大家共同回顾了曾宪九教授波澜壮阔而又光辉伟岸的一生。姜玉新书记主持研讨会,赵玉沛院长讲话。重症医学科陈德昌教授、基本外科蒋朱明教授、麻醉科罗爱伦教授、整形美容外科龙笑副教授及曾宪九教授的儿子曾泓教授,分别代表曾宪九教授的学生、外科青年医师、家属发言,通过生动感人的故事、科学思路的梳理、科学精神的感悟,带着大家重温了曾宪九教授的学术思想、学科建设思路、创新思维与崇高风范。
会议举办了《协和医魂曾宪九》的赠书仪式和曾宪九教授铜像揭幕仪式。赵玉沛院长和曾泓教授为协和青年医护人员代表赠送了由协和医院编著、三联书店出版的《协和医魂曾宪九》一书,并为曾宪九教授铜像揭幕。
9月份以来,团委青年工作部与外科学系等联合组织的“外科青年医师技能大赛”拉开了“纪念曾宪九教授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的序幕,年内陆续举行的外科中青年医师微创技术交流会等十余场学术活动,将通过展现当代协和外科的技术水平和精神风貌等多种形式向曾宪九教授致以崇高敬意和深切缅怀。
我院举办“纪念曾宪九教授诞辰100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
时间:2014.10.28
字体:小大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明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