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意味着团圆,对医务工作者们来说却意味着奉献。体验了一把急诊志愿者的工作,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今年春节我没回家,而是选择去急诊做一名志愿者。这里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任务最重,而且还是接触患者的“前线”,掌握着第一手临床资料。在这里,我不仅可以向急诊的老师们学习知识,锻炼自己在临床上快速决策的能力,还可以帮老师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一走进急诊大厅,我就看见医生、护士忙得脚不沾地,输液大厅里坐满了病人,抢救室里也在争分夺秒地抢救病人,这就是急诊室医护人员迎接新年的状态。在这里,没有春晚节目,没有亲人团聚,没有年夜饭,有的只是120急救送诊、院内急救、打针输液、观察病人、转送留观;家属、病人、医生、护士……所有值班人员都忙得团团转,守护着生命。对于他们来说,春节和平时没有太大不同,如果真要找出什么不同来,反而是春节期间更多的紧张和辛苦。大年初一的上午,急诊1室的张老师被患者团团围住。“你肚子疼多久了?有没有吃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后背疼吗?”他嘴里问着,手也没闲着,一会儿帮患者量血压,一会儿给患者听腹部,还不停地看着患者各种检验和片子,我则在旁边帮忙给患者拉心电图,告诉病人去哪里做下一步的检查和输液。咳嗽气喘的爷爷,发热的大叔,心衰的阿姨,急性胰腺炎的年轻小伙儿,ITP血小板降到2000的姑娘……患者似乎永远都看不完,直到下午三点多,患者稍微少一点的间隙,张老师才有时间迅速吃了一个汉堡充饥。
“小伙子,你真是白衣天使啊,过年也不能回家啊,太感谢你们了!”这些病人发自肺腑的话语总会在耳边响起,每当这时候,老师们便会不好意思地笑笑,我想这是对医生们最好的回报。对此,作为实习学生,我也深有感触。交接班查房时,有时候患者或家属一两句“谢谢”或是“辛苦了”的理解与赞扬,就能冲淡一天的劳累与疲惫。
在急诊的这几天,有被人肯定的小幸福,也有令人伤心的小委屈。一个患者家属因为医生忙不过来,开始发牢骚,说话语气很不好,并向我大声吼:“等等等!你说到底还要等多久?!”我感到很委屈,很想大声解释,大过年来急诊的都是急症患者,医生们也都一刻不闲地看病人,我们只能按顺序来。但转念一想,人家大过年的来医院,肯定也不好受,我赶紧收拾起了自己的小憋屈,拎上听诊器和血氧仪,查看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安抚患者家属焦虑的情绪,有紧急情况再向老师汇报。感到欣慰的是,有些病人当时发了火,事后又跑回来道歉。但不管怎样,我还是应该继续修炼自己的心态,换位思考,理解患者的痛苦。
5天的急诊工作下来,我身心疲惫,可是急诊室的天使们依旧忙碌着。一个个忙碌而轻盈的身影,如天使般陪伴着被病痛折磨的患者。冰心说:“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杖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我想,365天随时待命的急诊医生们就是这句话最好的诠释者。
急诊室的“热闹年”小大夫的“成长路”
时间:2013.04.15
字体:小大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