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协和医报
学术的相约——协和骨科周四晨读会纪实
时间:2011.04.11 字体: 发布来源:骨科 作者:范彧

     对于在骨科学习的医生来说,每周四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日子,因为这一天骨科大夫有很多机会可以尽情学习,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幸福。我们不仅能够在上午的大查房中学到很多知识,而且在晨读会上,大家可以就某个专题热烈讨论,解除对一个知识点的疑惑。回顾近期参加的晨读会,我如艺海拾贝,汲取各家之长。
     第一次会上,林进教授讲授了“无菌的原则和细节”。他平日工作严谨,态度认真,在我院的手术迄今为止都没有出现过感染病例,这缘于他一贯坚持的无菌观念。按林教授的话说,“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感觉,就像平时穿衣吃饭一样的自然,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不用刻意的想起应该怎么做,这一切已经体现在了工作中的每一个方方面面”。这是一个非常基础的题目,同时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题目,因为感染仍然还是每一个骨科大夫的大敌,我们永远都要保持对它的警惕。林教授从细节出发,包括避免病人皮屑的脱落,及时清理手术野,正规的消毒铺巾方法等来向我们讲述如何避免每一个可能引起感染机率增高的事件。他还现场取了一个下肢模型,选一人演示消毒铺巾的步骤,最后他对操作者的操作进行了点评,使我们的无菌观念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第二节课是沈建雄教授的“先天性脊柱侧凸相关的畸形”。先天性脊柱侧凸在国内外一直是个研究热点,国外医生更热衷于将先天性脊柱侧凸归于某一个确定的综合症,目前,国内也开始逐渐将侧凸进行归类。沈教授每年开展大量的脊柱侧凸手术,对于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治疗也有独到之处。课上他还总结了侧凸以外的各种畸形,使我们认识到脊柱侧凸是一个系统疾病,应考虑综合治疗手段。
     第三讲是张保中教授带来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在老年人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骨折,张教授详细讲述了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指导临床治疗,介绍了该种骨折的治疗历史、不同内固定治疗的优点及适应症,使我们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有了全面系统的了解。
     第四节课是翁习生教授的“髋关节的应用解剖和手术入路选择”。翁教授从基础讲起,详细讲述了髋关节的应用解剖,包括手术入路的选择及不同入路的优缺点,使我们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田野教授、于斌副教授、杨波副教授、邹雄飞老师也先后讲了“颈椎病与颈性眩晕的认识”、“脊柱侧凸的影像学测量”、“膝关节检查法”和“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他们从自己的工作经验中提取独到的见解,使青年医师得以学习和借鉴。
     还记得有一次晨读会,我科特别邀请了整形外科乔群教授,做“伤口缝合的整形外科理念与技术”的讲座。伤口的缝合虽然只是一个基础问题,但因与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相关,因此非常重要。
     最近一次讲课是仉建国教授为我们讲了“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仉教授每年有大量的脊柱侧凸患者,术后矫形效果满意度很高。他首先介绍了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分型,并针对不同分型讲解了不同的手术技巧,从既往的病例中提取了大量照片,图文并茂的解释使我们对于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方法有了更深的认识。
     此类小课堂使我们年轻人学到了很多书本中难以学到的知识,形式新颖,主题丰富,既传承了知识,更传承了协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