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协和医报
“补肾活血温经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二等奖
时间:2010.10.18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本报讯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补肾活血温经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项目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成果二等奖。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DPN发病机制复杂,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同时,该病诊治困难,在疗效方面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协和医院中医科糖尿病研究组以名中医祝谌予教授学术思想为指导,将传统医学治疗消渴病兼证理论与现代糖尿病学理论相结合,和神经科合作采用CVD技术(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测量不同直径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分布)和SSR技术(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技术)对192例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5年以上,临床可疑DPN)进行测定,同步检测其常规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并对上述三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确诊的DPN患者出现的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临床症状进行量化评分,按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判定证型,以气虚、阴虚、阳虚、血瘀、痰湿等五种证候将DPN加以分类,分析其中医证候分布和辨证分型特点。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总结出DPN患者的主要病机和证型为“肾虚血瘀、筋脉痹阻”,基于上述理论创建“补肾活血温经法”治疗DPN,并依据此法研制出以补肾活血为主、兼具温通筋脉作用的筋脉通(原名周围神经炎片)。
    为验证“补肾活血温经法”筋脉通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研究组采用随机对照双盲试验法,对1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一步观察。结果显示:筋脉通组对腓神经波幅、尺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患者口干多饮、倦怠乏力、自汗、腰膝酸软、肢体麻木、肢体怕凉、肢体疼痛等症状明显改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比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胆固醇、甘油三酯有下降趋势;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比治疗前明显下降,红细胞变形能力也明显改善;红细胞AR活性和SNS浓度明显下降, Na+-K+-ATPase活性增高。并从整体、细胞及分子水平探讨作用机制,证实了补肾活血温经法对DPN发病机制的相关靶点具有多方面的干预作用。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17篇文献被PubMed收录,16篇文献共被引用298次。课题组培养博士研究生8人,硕士研究生5人,并多次应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报告,交流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