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援助内蒙的协和人,我来到和林县工作已有一个月。基层医院与大城市医学中心相比,无论硬件设施还是人才技术都有很大的差距。在当地偏远的农村,医疗条件又如何呢?我一直想找个机会,去县城周边的农村看一看。这个周末,在当地同志的带领下,我们一早就出发了。目的地是当地最贫困的乡村 ——前石门村。经过一番跋涉,终于到达目的地。在路边的草滩上,我们看到一位老大爷,也是一位“羊倌”,就上前攀谈几句。
老大爷姓刘,今年67岁,却是他们村最年轻的人。刘大爷的家就在他身后大山的背面,村里只有8户人家,都是70岁以上的老人。年轻人都搬走了,政府也动员他们搬迁,但老人们都不愿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问到有关看病的问题,刘大爷自己说,小病通常自己扛,实在不行就得走十几里地,到前石门火车站坐车去呼和浩特看病,一来一回几乎就要花掉全部积蓄。虽说有了新农合,但报销比例也就20%左右,解决不了太大的问题。我问为什么不去和林县医院?他说,一是信不着,二来路上花费时间也很多。我又问当地新闻都报道了北京协和医院来这里援建,你们知道吗?他说不知道,因为电视只能收看中央台。
汽车沿着刘大爷给我们指的路又行驶约十分钟,进入了一个小村落。村里非常寂静,看不到一个人影,也听不到任何声音。没有了喧闹的人烟,小村落的景色更显迷人,弯曲的小溪,优美的古树,让我们想起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然而,在现实世界里,真正的桃源是不存在的。人总有生老病死,总是需要医疗救护,如何让广大的农村也能享受和城市一样的医疗服务,是我们应当努力探索的。
这次来内蒙工作,让我们有机会深入基层,近距离感受中国的乡村生活。尽管国内大都市的发展日新月异,医疗技术也在迅速追赶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在广大农村,基本的医疗保障仍然不尽如人意。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政府能够不断加大投入,尽快改善农村的生活和医疗条件。这是一个长期、艰苦而又极为重要的事业。作为协和人,我们也非常愿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图 普通内科 陈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