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室动态
抱怨不如改变——读《不抱怨的世界》有感
时间:2010.12.13
字体:
作者:王景

 各位老师、同事大家好!
    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我最近读的这本风靡全球的励志书《不抱怨的世界》的体会。这本书让我反思、审视和调整自己的言行,使我把书中的道理逐渐融进到生活中,受益匪浅。在分享我的读后感之前,我想先简要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作者和主要内容。
   威尔•鲍温(Will Bowen)
    美国最伟大、受尊崇的心灵导师之一,密苏里州堪萨斯市基督教会联盟的主任牧师
   与以往很多枯燥乏味的励志书籍不同,这本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一个中心——告诉人们要停止抱怨
     一项运动——“不抱怨”运动,也叫紫手环运动
     四个阶段——改变抱怨行为需要经历四个阶段
    这个世界值得抱怨的事情太多了,遭逢天灾、背叛、致命疾病、贫富差距、精神焦虑、安全感缺失……几乎没有什么不能是我们的抱怨对象。
    作者毫不留情面地指出:我们之所以会抱怨,就和我们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样:我们觉察到抱怨会给我们带来好处,或至少不觉得这样做会带来什么坏处。
    例如:
    我们抱怨困难,是因为把困难当作借口,以逃避自己向往却没有完成的目标。
    我们向他人抱怨工作繁重,可能潜意识里就希望别人多做一些或帮助自己分担一些。
    我们抱怨自己最近多么倒霉,可能是希望别人能给自己一些安慰和同情。
    作者通过生活中的许许多多鲜活事例,详尽阐述了“抱怨”的种种无益和恶果。
    同时作者及一些挑战“不抱怨”运动的成功者,以他们的亲身体会及感受,细数“不抱怨”将给我们带来的快乐生活、美好人生。
    在读这本书之前,每在工作和生活上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我总免不了要发发牢骚、吐吐苦水,因为我一直认为抱怨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对人的心理健康是有好处的,它是人们宣泄情绪、缓解压力的良好途径。另外从中医角度来说,抱怨有利于肝的疏泄,防止肝气郁结所致的诸多病症。抱怨似乎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可以让我的心灵在短时间内获得释然,可仔细想想抱怨终究是不成熟的表现。
   抱怨是最耗费能量的无益举措。从书中的故事走出来,留心观察,发现抱怨是如此糟糕的一件事情,而最糟糕的是我们常常深陷在抱怨之中而不自觉,久而久之,让其成为了我们的一种习惯,以及看待事情的一种心态。原来我们患上了“抱怨上瘾症”。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难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失败或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如果都拿来抱怨,只能让自己成为“祥林嫂”,在抱怨的同时而抱怨已正无声息的吞噬着我们曾经有的许多优秀品质,比如:善良、勇敢、执着、感恩、宽容....
    因而威尔•鲍温发起了一项“不抱怨”活动,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
    结果不到一年,全世界就有80个国家、600万人积极参与了这项活动,学习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让这个世界充满平静喜乐、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它用一只手环向我们传递了“抱怨不如改变”的生活理念。
    感恩是一种做人的态度,一种优良品德。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们更要不抱怨或少抱怨
    端正的品行,病人利益至上
     有良心,良心是每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社会义务的认识。
     要善良,善良是每位良知人应具有的品质。
    宽阔的胸怀、良好的协作精神
    互敬互重,“敬人者,人恒敬之”。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利于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不抱怨是自己与自己建立的心灵契约,是一种阳光的、积极的、独特的心灵体验。从现在开始,每天少抱怨一点点,就在这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要有惊人的壮举,不要有耀眼的光环,只有一份执着、一份追求,做到我兢兢业业,我勤勤恳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