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讲了医院西医科室发生的事情,一本讲了如何当铁杆中医,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叙述方法,但都不离病人,他们周围病人的事情,也同时发生在我的身边,一个个病例都能在我短暂的医生生涯中,要到对应,与之共鸣。
今天我想谈的是选择。我们每天在工作中,都要为病人做决定,做选择。尤其是在西医医院的中医科,面对着两种不同医学的思维模式,这种选择在我看来尤为困难,内心中也存在着不同声音的挣扎。
也许看过六六心术的人,还记得赖月金,一个很搞笑的名字,一个嗓音比阿宝还好听,一个开心乐观对未来无限向往的男孩。在手术后,永远的离开了我们。读到哪的时候我的心是悲凉的。如果不做那个手术,也许他还能活到40岁;如果能早点插管,或者还能有抢救的余地;如果他不去做核磁,不去发现颅内的肿瘤,他也可以开开心心的唱歌,开开心心的生活。
想想我现在的16床王玉琦,一个75岁的老年人,因头晕作核磁发现脑膜瘤,本应安详万年的时候,要面临人生做与不做的生死抉择。来的时候,他还会跟我说很多话,但渐渐的话,开始变的很少,人也开始有些淡漠,当人面对这种考验的时候,或者这就是人的本能,家属咨询的天坛、北大医院、我院很多知名专家,有风险,也有机会,最终还是决定手术。现在我只想为他默默祈祷。
医学的发展,让我们更早的去发现疾病,提供了尽早手术,甚至根治的机会,但也意味着,你要承受着早发现的担忧及手术随时可能出现意外的风险。
想想已经去世的吴旭光、李立平,在一次次化疗后,选了最好的靶项治疗后,还是离我们而去;想想我同学的妈妈,曾因直肠癌在我科住院,我请了肿瘤科的会诊,肿瘤科建议转过去,打了几程化疗,据说到最后花了十几万,还是离开了,她女儿说了一句话,让我既满足又很谴责。“我母亲在你哪住院那些天,是她最开心最舒服的日子”。
作为中西医结合医生来说这种“选择”中、还是西的“生命选择”被自然的赋予医生,医生的责任义务也远远超越了治病救人,要承担中、西医科学的选择,要承受中、西医现实疗效的选择,结合医生本人经验给病人“专业选择”,我们也在与时俱进的不断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最佳方式。
西医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有创操作,靶项治疗在日益受到追捧;各种新的指南如雨后春笋般不停的更新;各种大型的循证医学研究在各大药厂不断地推出;更新的药物不断涌现。无可厚非,它给我们带了很多好处,也给医生更多的选择空间…但国外的指南制定,循证医学的推出,所有受试者,都不用考虑经济的因素,全部免费的全程周到服务;完善健全的国家医疗保障体系;可以让患者无后顾之忧。而所有新药到我国,统统在医疗保险之外,高额的费用,疾病本身的压力和社会现实经济的压力,很难让病人全身心的治疗。
情志因素在疾病中占有多大的地位,西医没有明确的认识。但中医很早就有七情学说。在我管的病人中,情绪的好坏在病人的病程中,我能感觉到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张汝哲,肝癌术后10多年,老先生每次来都乐呵呵,回家该吃吃,该睡睡,生活乐无边。阚老师,肺癌术后也好几年了,术后也没化疗,公费医疗能让她在经济上没有顾虑的使用各种辅助用药。所以有的时候,不是所有的好药,都适合所有人。我们有的时候不单要看病,还要看病人,看他的经济因素,心里状况,在现有经济的基础上,给病人健康的心理疏导,帮助病人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模式。
六六说作医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叫治病救人,你能够看好病人的疾病。换句话说,掌握各种指南,一步一步,yes or no 的选择。第二重叫人文关怀,不仅看好病,还有悲天悯人之心,对待病人像亲人一样。第三重就要进入病人的灵魂,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掌握足够的知识与资历,让病人信服,帮病人选择,不但治疗他们的肉体疾病,也要关注他们的内心,帮助他们选择不一定是最好的治疗,但要是最适合他们的选择。
不同的疾病、不同的治疗环境,不同的心态,不同的经济状态,这些不稳定的因素时时刻刻考验着医生的“选择”能力,甚至是心理判断能力与处理能力。外界总是认为医生需要道德标准,但是很少有人能看到医生在道德的深层次却担负着远比道德更加沉重的“生命选择”,哈姆雷特的生还是死的讨论是医生时时刻刻面对的棘手问题,仅仅从表面来看待医生的道德境界而忽视医生沉重的内心付出,是我以及很多同道所无可奈何的。尤其是被夹在中西医激烈论证中的“中西医结合”专业医生,更多的需要寻找一种平和、持续的职业心理。
同样的选择问题在我是铁杆中医的作者看来,也是两难的选择,但作者用自己的行医经历告诉我们,有些肿瘤病人可以长期口服中药带瘤生存,其实这个概念对我们都不陌生,而很少有人去尝试,此时此刻中西医之间的选择似乎从一种科学行为变成了职业能力与道德考量, 哪怕一个细小的失误都会造成不小的“风波”,以至于很多中医少了铁杆中医样的勇气。
西医的成长同样伴随着错误,当然,事物的发展也是在对错中不断生发,铁杆中医是一剂助推力,给予的并不是一些案例资源或是鼓舞,更多的是一种对科学的探索,对中医事业的承袭与发展,是对自己事业的一种尊重,既然选择便需要找到一种坚持的方法,在此,铁杆中医让我受益匪浅。
从六六《心术》到《我是铁杆中医》——选择
时间:2010.12.13
字体: 小大
作者:李忱
来源:本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