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美国胸科年会(ATS)年会上,主办方专门安排了一次特别会议-关于甲型H1N1 流感的专题报告会。报告会邀请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政府官员、病毒研究专家、墨西哥和美国呼吸内科医师就甲型H1N1流感临床特征、流行病学、发病趋势、病毒特点和今后医疗工作的重点作了全面阐述。参加会议的中国呼吸内科医师众多,大家在会后共同感受到,由于国内甲型H1N1流感病例数量较少、经验不多,墨西哥和美国医师的报告非常值得国内在防控、治疗和研究方面作为借鉴。
1. 甲型H1N1 流感的严重程度:美国CDC紧急行动中心主任Castro 教授在会上介绍了甲型H1N1 流感的诊断标准。。截止5月18日,美国已有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共计5123例,但是住院治疗者只占4% (203 例),至5月18日共有6例死亡。甲型H1N1 流感主要发病年龄为5~24岁的人群中,大于 65 岁者发病人数稀少。 主要症状有咳嗽、咽痛、头痛、呕吐、腹泻和发热等。所有住院患者均有大片肺部阴影。住院患者中大多数患有基础疾病,其中以哮喘、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多见。66%患者住院期间应用达菲治疗,85%的患者应用抗生素治疗。住院患者中24%为重症患者,需要在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
Castro 主任认为,目前就甲型H1N1 流感的严重程度指数、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而言,与以往的季节性流感相似。目标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干预是必须的,其目的在于减轻疾病的传播。
2. 甲型H1N1 流感的最严重合并症是肺炎:墨西哥重症监护医学专家Dominguez-Cherit 主任在报告中指出:迄今为止,墨西哥已经有确诊流感病例1112例,其中56.1%为女性。来自4个墨西哥市临床教学医院的33位重症流感患者中,46.7%以上合并有两种以上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和肾功能不全,死亡病例的年龄集中分布在20~54岁。流感合并症中以肺炎最为多见,患者起病急,以咳嗽、发热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有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和腹泻等)。胸部X线片出现大片阴影,78%的患者胸片为双侧弥漫性阴影。血气分析显示低氧血征,PaO2 59 mmHg, 表现为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治疗。84%的患者需要有创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为10天。内科治疗方面,69%的患者应用达菲,25%的患者应用扎那米维(Zanamivir)。97%的患者应用抗生素,还有69%患者接受了糖皮质激素治疗。
3. 甲型H1N1 流感的第二波会在今年秋季来临吗?加州大学Sandrock 教授回顾了上一世纪人类甲型流感的流行病学史,1918年、1957年、1968年和1977年分别出现过4次流感大流行。以1918年流感大流行为例,那次流感的第一波起源于1918年春季,刚发生时患者表现为轻度流感。严重的流感病例出现在同年夏季,流感第二波发生在不久之后,以年轻患者居多。1919年出现流感的第三波,此次以有“危险”因素的患者为主要感染目标。1918年流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1956年末流感起源于中国广州,1957年波及新加坡,4月到达香港,6月到达美国,1958年冬季发生流感的第三波。1968年的“H3N2”香港流感流行病学史也类似。这几次流感具有以下特点:最初流感病例发生在晚冬至初春,初始诊断病例较为轻微。第二波流感病例在同一年度秋季来临,所有年龄组的流感患者数量均增加。在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中,流感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显著增加。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肺炎。
2009年甲型H1N1 流感发生在今年早春,目前在全世界广泛传播,以儿童病例最为多见。目前大部分住院患者病情较轻,死亡仅仅出现在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中。那么2009年秋季会怎么样呢?Sandrock 教授认为,流感的第二波可能会发生在2009年秋季,住院的大部分“危险”患者有死亡的风险。哮喘是重大的危险因素。
会上加州大学的Cardona 博士就甲型H1N1 流感病毒的起源、传播和发病机制进行了分子生物学探索。Cardona博士指出,病毒的基因片断中有5个来自猪、2个来自禽类、1个来自人类。该病毒的毒性为多基因的,也与宿主的免疫功能、感染因素和所感染病毒的毒性相关。这种新病毒缺少人类病毒的标记物,新病毒也缺少人类流感的相关抗原,但可能存在细胞相关的抗原决定物,能够起交叉保护作用。
最后,Rubinson教授就将来如何应对重症流感患者的增加进行了探讨。他认为,重症流感患者需要入住ICU以获得最佳治疗,即获得多学科在内的综合治疗,包括机械通气、抗生素治疗、肾功能支持疗法、营养治疗和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等。
听美国、墨西哥专家谈甲型H1N1流感
时间:2010.07.16
字体: 小大
作者:蔡柏蔷教授
来源:本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