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室动态
第四届北京协和呼吸病学峰会召开
时间:2010.07.16
字体:
作者:蔡柏蔷
来源:本站原创

  第四届北京协和呼吸病学峰会于2009年4月11~12日在北京远望楼宾馆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USC)、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北京朝阳医院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联合主办,并首次与国外学术机构联合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约8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第四届北京协和呼吸病学峰会召开
  开幕当日宏大的会议厅内座无虚席、气氛热烈。开幕式由德高望重的罗慰慈教授主持,北京协和医院王以朋副院长和北京朝阳医院王辰院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短短的2天会议,日程紧凑,学术氛围浓厚。会议邀请了13名国外著名呼吸内科学专家和6位国内专家做了专题学术报告,举办了5场卫星会议。本次会议还特别安排了四次“疑难病例讨论”,4个病例分别由协和医院、朝阳医院、同仁医院和解放军301医院提供。本次病例讨论采用互动形式,即主讲者结合临床病例提出多选问题,与会者应用答题器回答问题,即刻显示答案并进行讨论。这种创造性的临床病例讨论形式获得与会代表的热烈反应和积极参与。
  会议期间,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国际结节病学会主席、《临床肺科》杂志主编Om Sharma教授作了“结节病-扩张的地平线”的精彩演讲。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罗慰慈教授和Om Sharma教授在20多年前相识,两位老教授都是研究结节病的学术同道,有着多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美国南加州大学呼吸和重症监护医学科主任Zea Borok教授的专题报告是“呼吸和重症监护医学中的医师培训”。这一专题报告吸引了许多呼吸内科医师的注意,普遍认为国内医院的学科设置和临床医师培训应该借鉴国外医院的成熟经验,可以少走弯路。芝加哥大学呼吸和重症监护医学科主任Jessie Hall 教授为ICU中研究镇静和镇痛的先驱,作了“呼吸衰竭后加速康复”的专题报告,报告内容新颖,创新性强,首先在ICU临床上提出加速患者康复的概念和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经验,他的精彩演讲吸引了与会者的热烈关注。呼吸内科高金明教授特别邀请英国伦敦皇家学院心肺研究所Kian Fan Chung 教授参加会议,并就“重症哮喘的治疗”的专题作了精辟讲演,会后又与呼吸内科的青年医师进行了学术交流。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乔人立教授1991年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生院,出国后从事呼吸和重症监护临床医学,现于南加州大学Keck医学院工作,做为北京协和医院的客座教授,在组织这次学术会议中起了桥梁作用,并就睡眠医学的临床和生理作了讲演。此外,Mahmoudi医师在会上介绍了“美国胸科学院第八届临床指南会议的新观点:抗栓和溶栓治疗指南”。
  本次会议特别安排了两个专题学术讲演会: “呼吸困难”和“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其中“呼吸困难”专题会议由韩江娜教授主持,邀请比利时专家Omer Van Den Bergh教授和美国专家Nicholas Giardino教授共同参加讲演,演讲题目为“呼吸困难:何时指身,何时指心”;“COPD的呼吸困难”以及“呼吸困难的问诊:从呼吸困难的语言到临床诊断”。讲演内容涉及呼吸内科临床、呼吸生理和心理学。
  “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是本次会议上的另外一个专题学术演讲。这是去年的协和呼吸峰会上“特发性肺动脉高压”专题演讲的延伸。在“继发性肺动脉高压”专题演讲会上,王辰、肖毅、许文兵、曾小锋和蔡柏蔷教授分别就“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睡眠呼吸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动脉高压”、“结缔组织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等专题发表了精辟演讲。
  总之,这次会议反映了21世纪初国内外呼吸内科学的最新进展,内容丰富、新颖,侧重临床,学术气氛十分浓厚。广大参加呼吸峰会的医师普遍反映“协和呼吸峰会与国际学术会议接轨,学术性强,紧跟世界现代呼吸内科学的新进展,在实际医疗工作中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会议人气旺,学术风气正。” 协和呼吸病学峰会为广大呼吸界医务工作者搭建了一个新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临床医学的交流,推动了我国呼吸病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