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医院动态
骨科邱贵兴院士团队在先天性脊柱侧凸的病因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时间:2015.01.08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吴志宏
 
第一排左至右:吴志宏、张锋、邱贵兴、陈晓丽,
第二排左至右:肖建球、刘嘉琦、刘森、吴南、左宇志、明轩
 
 
北京时间2015年1月8日,世界顶级医学刊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简称NEJM,影响因子54.42)以原创性论著(Original Article)形式,发表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为第一完成单位,与复旦大学、首都儿科研究所、美国Baylor医学院等国内外多家单位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TBX6基因无效变异联合常见亚效等位基因导致先天性脊柱侧凸”。
先天性脊柱侧凸是由于胚胎期脊柱发育异常导致的三维畸形,可导致患者丧失劳动力甚至残疾,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负担,目前该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
该研究采用先进的“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技术,在国际上首次解析了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发现散发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基因组16p11.2区域内存在大片段的DNA缺失,基因测序分析将缺失区域内的TBX6基因确认为致病基因。在机制探寻中,该研究发现TBX6 基因的缺失、无义、或移码等不同形式的无效变异本身还不足以导致先天性脊柱侧凸,通常需要联合一个常见的TBX6亚效等位基因来共同致病。进一步分析病例的临床特征发现,此类突变所致的脊柱畸形在临床表型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此篇论著中首次提出了“TBX6相关性先天性脊柱侧凸”(TBX6-associated congenital scoliosis)这一概念。
上述结果不仅揭示了TBX6是迄今最重要的先天性脊柱侧凸致病基因,而且解释了TBX6基因致病的复合遗传机理。该研究发现高达7.5%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存在16p11.2区域罕见变异(正常人群为3/万)这一独特现象,为揭示其他复杂疾病的病因提供了新的思路,是国际骨关节疾病领域的重大突破。该研究从临床实际需求出发,揭示了先天性脊柱侧凸最重要的致病模式,为先天性脊柱侧凸早期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了理论依据,是转化医学的一次成功实践。
吴南(协和)、明轩(复旦)、肖建球(复旦)、吴志宏(协和)及陈晓丽(首儿)是本论文的并列第一作者;我院邱贵兴院士和复旦大学张锋教授是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和教育部等多个部门的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