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医院动态
年轻人的“医者仁术”北京协和医院援蒙医疗队侧记
时间:2010.09.01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年轻人的“医者仁术”北京协和医院援蒙医疗队侧记
特约记者健康报 王丹 本报记者 李东辉


    8月13日早上7点20分,经过一夜颠簸,K89次列车准时停靠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火车站。没有来得及安顿好行李,12名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医疗队员兵分两路,继续坐汽车前往位于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人民医院和武川县人民医院。作为京蒙对口支援的后续部队,这次义诊的主要任务一是要帮助解决当地群众的医疗问题,二是要摸清当地医疗需求,为下一支援助队伍能有合理的专业配置提供依据。
    同一时间,已于50多天前驻扎在这里的8名医疗队员已经分别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人民医院和托克托县人民医院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忙碌。在所有医疗队员中,除了甲状腺疾病专家、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戴为信教授年逾花甲,整个医疗队成员平均年龄不足40岁,是当之无愧的北京协和医院“中青年骨干”力量。

“我们的热情谁也比不了”

    在土默特左旗人民医院的儿科诊室里,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治医师祁俊明刚要把听诊器放到6个月大的小患者胸口,便遭到了“扫射”, 小男孩儿站在妈妈腿上,表情无辜的尿了一地,也溅了祁俊明一脚。诊室里一阵骚乱,妈妈不好意思地不停道歉,土默特左旗人民医院儿科主任苏静提着拖把冲进诊室,一边清理“战场”,嘴里不停嗔怪孩子的母亲,“下次看病记着给孩子带尿布!”
    然而这样的小插曲并未影响祁俊明的认真和热情,对于每一位来就诊的病人,他都起立迎接,看完病再将患者送到诊室门口。虽然已经接近11点半,但儿科诊室外,仍然挤着不少患者。苏静告诉记者,平时一上午不到10个病人,县里的人都听说北京协和医院专家要来院义诊,病人数量翻了番。
    在同一层的外科诊室里,整形外科主治医师龙笑和重症医学科芮曦医师也忙得不可开交。一屋子的病人有的候诊,有的陪同,有的看完病仍不愿离开,听着别人的病情,小声估摸着和自己的是不是一样。
    “医生,那我现在去取片子,一个小时后回来,您还在不?”一位50多岁的患者因为小腿行走后疼痛特意从呼市中心赶来看病,却忘了带之前做过的CT片。
    “没事,中午我要不在,这里也有值班医生。”看到病人有些犹豫,芮曦赶忙补了一句,“行!您甭着急,多晚我都在这儿等您。”
    在诊疗间期,兼任北京协和医院团委书记的龙笑告诉记者,虽然像她这样的年轻医师没有老一辈医务工作者上山下乡的经历,也没有他们对基层医疗工作的故土情深,但年轻人的热情谁也比不了,每一次义诊也都带给她很深的感触。“如果没有来过基层医疗机构,你根本无法想象当地患者的就医情景,会有很多病人因为各种原因得不到足够的医疗和照顾,因此他们中的一些人才会千里迢迢来到北京,来到协和。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会更加理解病人的不容易。”
    龙笑直言,年轻人下基层有他们的优势:从培训角度来看,年轻医师会同时用学生和老师的视角看问题,能更理解当地医师的需求与他们沟通;从技术角度来看,刚刚经过各科室轮转的中青年医师,对于各个学科的基本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正好迎合了基层全科医师的要求。

“不一样”的仁心仁术

    赵静,29岁,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身着白大衣穿行在距离呼和浩特市中心47公里的和林格尔县人民医院内科病房里。不论是遇见的患者还是医生护士,都尊敬地称呼他“赵主任”。
    今年6月21日,赵静和其他3名医师作为北京协和医院第一批援蒙医疗队员驻扎在林和县医院,开始了为期5个月的医疗对口支援。为了便于科室管理并带教当地医生,他和协和医院心内科住院医师刘东方被任命为林和县医院内科副主任。
    一次,一位40多岁的男性因昏迷被送到了和林县医院内科急诊,经过检查被确诊为严重贫血合并吸入性肺炎、呼吸衰竭。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贫血,不仅要做胃镜检查,还要到呼市中心医院做肠镜检查。然而,当得知患者一家四口的年收入仅6000多元,而患者还是全家唯一的收入来源时,赵静和队员们做出决定,不论病因如何,首先要尽一切努力,挽救患者生命。
    “过去我一直认为,竭尽所有可能,不惜任何代价,动用一切先进医疗技术,以解除患者痛苦为首要任务才能称得上“医者仁心”。但在这里,这个理念并不适用。对于这个年人均收入不足8000元的国家级贫困县来说,很多时候要学会放弃,看病的钱绝对要花在‘刀刃’上。”
    赵静告诉记者,虽然在这次治疗过程中,包括ICU监护、抗感染治疗共花费了1万多元,远远超出了这家人一年的全部收入;虽然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医疗条件查清患者贫血的确切原因,但医疗队员们深切地感受到,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就等于保住了整个家庭。“在基层医疗机构,做任何诊断和治疗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患者的家庭状况、他在家里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基层医疗状况等等。就这个病人而言,出院工作、还清债务、支持一家人的生计比查清疾病更为重要。”赵静说。
    此次带队的医务处副处长马小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之所以选派年轻人参加此次义诊,就是希望让他们亲身感受基层医疗的现状,以及基层医疗的疾病谱特点,一方面,作为援蒙医疗工作的有益补充;另一方面,可以丰富长期在大型医院工作的年轻医生的工作经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传承协和历史悠久的社会责任感”
    现在年轻人不仅仅注重金钱,更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和自我价值的认同。”芮曦曾参加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办的民族支援组成员前往西藏进行医疗支援。他告诉记者,如果有机会,他愿意常驻在那里,因为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在危重症医学领域呼吸机的脱机指征是血氧饱和度大于90%,而在西藏独特的地理环境下,人们普遍的血氧饱和度仅为88%~89%。进行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诊疗规范,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造血”比“输血”更重要

    2009年,卫生部就东西部地区医院省际对口支援工作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北京市26所大医院与内蒙古36所旗县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对于这项工作,协和人提出了自己的具体计划:三年内誓将对口支援的两所县医院从“二乙”带到“二甲”水平,并郑重承诺,“完成不了任务,协和人不走。”
    谈到这些,年轻的医疗队员有担忧,有压力,但他们也认准,要为县级医院建立医疗服务的长效机制,“造血”比“输血”更重要。为此,在到和林县医院的第一周,赵静和医疗队员们便向医院提交了3000多字的工作计划,包括要建立交接班制度、首诊负责制度、危重患者查房制度、晚查房制度以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等。此外,他们还倡议协和医院分阶段派出义诊队伍,并捐赠专业书籍,为基层建立院内图书阅览室等。让他们感动的是,医院不到1个月就完成了他们的所有要求:全院的捐书行动正在开展,义诊医疗队员及时到来,而且每个人都背来了多本厚重的医疗专业书籍。
    如果说赵静的工作是“建制度”,那么协和医院基本外科主治医师、现任和林县医院外科副主任郭俊超的重大贡献就是“创品牌”。
    在和林县医院工作没几天,郭俊超便发现胆结石在当地发病率极高,而呼市直属的5个旗县医院,甚至呼市市中心的医院仍然采用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方式治疗,打造和林县医院的腹腔镜特色医疗的念头随即闪过。
    “其实,开腹胆囊切除术因其“创伤大、感染率高、预后差”等缺点早已经被大城市医疗机构淘汰。而从开腹手术到腹腔镜,只是三维视角向二维视角的转变,只要主刀操作过50个开腹胆囊切除术就完全具备这种能力。”
    为了能够让医院的医生护士直观地了解腹腔镜的操作和优势,在郭俊超的联系下,林和县医院外科主任、手术室护士长以及外科病房护士长3人前往北京协和医院进行了短期学习参观。8月初,和林县医院成为当地首个引进腹腔镜设备的旗县医院,同时根据地方病种特点,郭俊超还建议添补了几类妇科腹腔镜配套手术器械。8月21日,由和林县医院主办的和林格尔腹腔镜技术研修班已经顺利召开,来自呼市4区5县的100多位外科医务人员踊跃参加。
    对于协和人的工作态度和技术水平,林和格尔县人民医院院长王月文又是赞许又是感慨,他告诉记者,缺乏系统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制度以及高素质卫生技术人才一直是制约旗县医院发展的主要难题,通过这种“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仅能够提升整个医院诊疗技术水平,还能够扩大医院影响力,吸引更多高学历的优秀人才来院,让医院进入良性循环。“通过3年的帮扶,我们真的希望能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协和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