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想对你说“别怕”。
孩子,还记得你第一次生病去医院抽血吗?那是你第一次去医院抽血,第一次采集静脉血。小小的你并不知道什么是抽血,抽血疼不疼。你那天真无邪的小眼神望着阿姨,并不知道即将要发生什么。你乖乖的坐在妈妈的腿上,露出小小的胳膊,妈妈寻求帮助的眼神和你那纯净的眼神,都使得阿姨心理压力很大,因为阿姨知道,这一针下去可能关系到一个孩子一生的就医态度。这一针可能会让一个孩子勇敢坚强,不惧怕抽血,不惧怕生病,但这一针也有可能让一个孩子一看见白衣天使就嚎啕大哭,一看见医院大门就逃而远之,一看到采血针就瑟瑟发抖。系上止血带,阿姨仔细的在你那肉嘟嘟的小胳膊上寻找血管,并请同事帮忙确认进针部位、角度。为了让你转移注意力,阿姨还特意准备了许多鼓励孩子勇敢的小贴画。孩子的血管总是又细又滑,通常给一个孩子抽血需要三名护士一起配合,一位护士阿姨帮助转移你的注意力,一位护士阿姨固定你的小胳膊。成功了,那种喜悦使每一位护士阿姨都松了一口气。妈妈的眼神由紧张转为放松,小小的你眼神依旧清澈透明,阿姨们知道这一身汗水没有白流。看着你高高兴兴地拿着一张贴画走远的背影,阿姨知道下一次抽血你不会嚎啕大哭,不会看到白衣天使就避而远之,不会看到采血针就瑟瑟发抖。阿姨知道这小小的一针可能关乎于你的一生。阿姨想对你说:“孩子,别怕”。
门诊抽血室每天都在上演着这一幕幕。每当看到孩子抽血时,阿姨心里都会紧张。因为这一针可能会影响到一个孩子一生对于疾病的认识。冰心先生曾应这样的诗句描绘护士: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开会,随时播种。护士对于一个孩子,特别是一个第一次来医院看病的孩子,影响深远。护士的一个微笑、一个举动、一句言语、一次穿刺可能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孩子,别怕,阿姨会尽量轻一些”。其实这句话可能没有任何意义,但是,每当看到孩子听见这句话后都会变得坦然、勇敢,我知道这句话必须要说。看到孩子抽血后没有哭,勇敢地说谢谢时,我知道阿姨要更加努力,练习技术,在你们对医院的印象里留下正向的一笔。
经常会有一些孩子来医院看生长发育,需要采集的血标本比较多。通常采集一两管血后,就不在继续出血了。小小的你开始不安、惊慌失措。“孩子,别怕,阿姨尽量一针都抽出来”。每当这时总会看到一位护士在抽血,另一位护士在弯着腰帮忙沿血管方向挤压。第一管、第二管……第五管也够了。虽然抽完血后阿姨腰都快直不起来,但是想到孩子不用多挨一针时,都觉得很值得很高兴。亲友们说护士辛苦不堪,同学们说护士注定平淡,还有人说,新时代的女孩子应该在高雅的写字间演绎白领风范,应该在豪华的轿车上书写人生盛典,应该在绚丽的舞台上争奇斗艳。可我觉得只有护士才配得上大爱人间,才真正懂得如何关心他人。
孩子,别怕。还记得你抽血时,阿姨和你的聊天内容吗?其实阿姨一点都记不起来了。因为担心你害怕,不能坚持,帮助你转移注意力,阿姨和你聊生活、谈学习。但阿姨的注意力一直在你那小小的胳膊上,至于你回答了什么阿姨都没记住,只希望你能暂时忘记痛苦,坚持到底,手臂不要移动。孩子,别怕。阿姨会尽自己所能努力帮助你忘记痛苦,减轻痛苦。护士有着纯洁的心灵,高尚的情操。走进每一位患者总带着一份职业性微笑。不求回报只求奉献成了我们心中的骄傲。黑夜的恐怖加上生物钟颠倒,超负荷的工作连着疲惫的身心,我们想的还是患者的需要。
这就是特需专家门诊八层抽血室。年轻的我在那里学习到的不仅仅是抽血,更重要的是人文关怀。门诊的病人虽然流动性大,但是心理护理,特别是针对孩子的心理护理,使我感触颇深。经过两个月的学习,我感觉自己的心理年龄有所增长,更加懂得如何关心病人,怎样更好地满足患者需要。抽血室的每一位护士都深深感染者我,你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什么是大爱人间,怎样满足患者需要。
我骄傲,因为我是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
我荣幸,因为我身属团结奋进、无私奉献的团队。
我自豪,因为在我身边,有无数甘于平凡在岗位创造不平凡业绩的人。
就是这些甘于平凡,默默奋献的人,用心灵去沟通心灵,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自己的挚爱帮助患者与疾病和死神抗争。
谨以此献给那些默默无闻、甘于平凡的伟大护理同胞!
孩子,我想对你说
时间:2015.07.14
字体:小大
发布来源:妇产科 作者:李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