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重大新闻
北京协和医院专家证明甲氨蝶呤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大动脉炎效果更优
时间:2025.09.02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近日,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田新平主任医师团队牵头,联合全国多中心在风湿免疫疾病领域顶刊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IF:20.6)上发表了一项关于大动脉炎传统免疫抑制剂疗效与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RCT)。研究结果显示,甲氨蝶呤联合吗替麦考酚酯在诱导和维持缓解方面显著优于经典的环磷酰胺序贯硫唑嘌呤。这是全球大动脉炎领域第三项RCT,也是样本量最大、目前唯一一项取得阳性结果的研究,为优化大动脉炎治疗提供了关键循证依据,有望推动国际指南更新。

from clipboard


大动脉炎是一种罕见的系统性血管炎,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一级分支,好发于育龄期女性。该病起病隐匿,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及受累动脉狭窄、闭塞、动脉瘤等,造成重要脏器的不可逆损伤。大动脉炎临床表现复杂、复发率高、药物选择与疗效评估困难。因缺乏高质量的循证研究,治疗策略多依赖临床经验和散在临床报道。尽管近年来生物制剂逐渐投入临床应用,但传统免疫抑制剂仍是该病治疗的一线药物选择。迄今尚无不同药物间疗效优劣的直接比较。此前仅有2项RCT研究,均为生物制剂,样本量均在40人以下,且均为阴性结果。

本研究历时五年,依托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CRDC)平台,在全国10家医学中心纳入111例活动性大动脉炎患者,按照1:2比例随机接受环磷酰胺序贯硫唑嘌呤或甲氨蝶呤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统一的糖皮质激素并按相同方案减量,随访52周。研究结果显示,甲氨蝶呤联合吗替麦考酚酯组在第28周和第52周的总缓解率分别为58.1%和55.4%,显著高于环磷酰胺序贯硫唑嘌呤组的32.4%。除1例患者在硫唑嘌呤治疗期间出现IV度骨髓抑制外,其余患者对治疗方案耐受良好。

from clipboard

▲ 研究数据


研究明确,在活动性大动脉炎治疗中,甲氨蝶呤联合吗替麦考酚酯的疗效优于环磷酰胺序贯硫唑嘌呤。考虑到大动脉炎主要影响育龄期女性,且环磷酰胺具有明确的生殖毒性,研究结果提示其不宜作为一线治疗选择,推荐使用疗效更优、更安全且不影响生育的甲氨蝶呤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本研究为全球大动脉炎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了有力证据,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本研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央高水平医院临床科研专项等项目的支持。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李梦涛、田新平主任医师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Peter A. Merkel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孙晓川主治医师、李菁主任医师为共同第一作者。

文图 / 风湿免疫科提供

编辑 / 傅谭娉 陈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