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护理 > 护理新闻
东城区卫生健康系统优秀护理团队 | 北京协和医院三支团队榜上有名
时间:2025.05.13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在国际护士节即将到来之际,东城区卫生健康委组织开展了2024年度东城区卫生健康系统优秀护理团队评比。北京协和医院妇科四病房护理团队荣获"优秀协作团队"称号, NICU护理团队荣获"优秀创新团队"称号,临床营养科护理团队荣获"优秀护理质量改进项目团队"称号。


妇科四病房护理团队

作为国内妇产科领域的标杆,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肩负着众多患者生命健康的重托,在疾病诊疗与护理服务中彰显着行业典范的责任担当。

妇科四病房护理团队由16名护士组成,是一支充满活力、团结协作、锐意进取的队伍。她们践行“爱愈协同·专业护航”理念,在护理领域探索前行,展现出扎实的专业素养。

from clipboard

▲妇科四病房护理查房


2024年,团队成功救治一名全球首例孕中期合并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累及心脏的患者。在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团队秉持科学、系统化的护理管理理念,与产科、血管外科、心外科、心理科等多科室密切协作,为其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最终,患者和胎儿都平稳度过了围术期,未出现下肢静脉血栓、胚胎停育等严重并发症。患者于孕38周顺利娩出一名健康、足月的女婴,创造了生命奇迹。

from clipboard

▲医护团队与患者(中)合影

from clipboard

▲妇科四病房护理团队合影


NICU护理团队

“NICU不仅是拯救生命的战场,更是爱与希望的汇聚地。”北京协和医院新生儿重症病房(NICU)护理团队作为危重新生儿健康的守护者,以技术突破为刃、管理革新为帆、人文关怀为魂,构建起全链条创新照护体系。

from clipboard

▲左图:家长体验VR探视;右图:医护人员向家长展示宝宝的NICU成长相册


团队将国际前沿的质量管理理念融入临床,实现护理质量从经验驱动到循证指引的跨越;将重症护理超声应用于危重症新生儿,实现从经验主义向精准医学的跃迁。

团队全面提升围生存边缘儿的救治成功率与生命质量。打造护理亚专业组矩阵,形成“专科深耕+协同破局”的立体化作战模式;深耕协和母乳库公益服务,将百万毫升的捐赠母乳惠及危重症新生儿。

团队打破传统医疗的冰冷藩篱,通过5G+VR父母“云陪伴”、定制“里程碑奖状”、制作“生命印记”档案、举办矫正胎龄庆生仪式等,打造有温度的护理服务新范式。

from clipboard

▲左图:工作人员轻柔地护理危重症患儿;右图:为小患儿举办庆生仪式


十余年深耕迭代,NICU团队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人文关怀护理体系,目前已向全国50余家 NICU 输送人文护理理念,构筑可复制的生命守护范式。通过符号激励、庆祝生日等形式,团队让生命叙事完成从"救治对象"到"完整生命"的仪式化表达。通过袋鼠妈妈、VR探视等,病房从"无菌隔离"走向"共生呼吸",家庭的爱与关怀时刻围绕在患儿身边。在慰藉心灵、抚平生命褶皱的护理过程中,护士们也完成了重塑从"技术匠人"到"生命陪伴者"的人文觉醒。

from clipboard

▲NICU护理团队合影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护理团队

北京协和医院于1997年率先将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引入国内,极大提升了患者的治疗体验。

from clipboard

▲PICC置管


临床营养科护理团队以需求为导向,在PICC的应用中,不断改进操作规范,优化管理流程,创新置管和维护技术高达13项。每年置管逾五千例,成功率达99.9%,其中疑难置管占50%以上。每年维护PICC近三万例,总并发症仅1.75%。

from clipboard

▲PICC维护


团队建立PICC数据库,累计收集置管病例10万余例,为临床科研奠定了扎实基础。团队耗时5年构建了PICC非计划性拔管预警模型,有效降低二次置管率。牵头制订及修订国家卫生行业标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荣获中华护理学会等学会、院校级成果奖30余项。

团队用心服务、用爱呵护,长期致力于提供更稳定安全的PICC通道,多次收到患者的锦旗,也被亲切地誉为“生命线守护者”。

from clipboard

▲临床营养科护理团队合影

文字/护理部 宣传处

图片/孙良 护理部 提供

编辑/干玎竹 史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