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师杰:“幕后英雄”扎实推进藏地病理科建设
时间:2018.10.17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璐

晚上十点多,师杰才抱着一摞书回到宿舍,这是她援藏一年的“常规操作”。同宿舍援友护理部主任关玉霞老师说:“她下班以后经常很晚还在办公室看片子,据说这一年诊断的病例量比前两年总和还多。”

来到藏地后,师杰给自己定下了这一年的工作任务:一定要认真贯彻协和医院病理科为援藏队员制定的目标,为西藏建立一支带不走的病理人才队伍,以病理报告质量为重点,从细胞学及免疫组化等功能重要而技术薄弱的项目入手,努力带动并提升西藏全区病理的专业技术水平。

“西藏病理从业人员非常少,在占全国八分之一的国土面积上只有14个医院建立了病理科,从业人员总共36名,包括医生和技术员。平均每个病理科只有2-3名成员,甚至有相当数量医院的病理科只有1名成员,他们既是医生,也是技术员;在拥有34万平方公里的阿里地区没有1个病理从业人员。”师杰忧心忡忡地说。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平均在岗职工6人,标本量每年1万多,每人的工作量都要重于协和,可见西藏病理人才之稀缺。师杰一进科就紧急申请增加病理科的从业人员,不仅需要缓解在岗人员的工作压力,还要培养后备人才,建立人才梯队。如今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已经有10名正式职工。但这对于整个藏区的病理发展而言,仍然杯水车薪。

师杰想,既然人员短缺的问题短时间无法得到大幅改善,就从引入自动化机器设备入手,把有限的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师杰帮助科里成功引进了全自动免疫组化机、更高端的冰冻制片机、全自动细胞学制片机以及目前藏地唯一一台能对高危HPV分型的检测仪,不仅加强了科室的硬件建设,还拓展了科室的业务范围。此外,她还对科室布局进行改造,划分出洁净区和污染区,更新了取材室的设备及通风系统,更合理地保护职工的健康安全。

为加强病理报告的质量,除平时在科内进行学术讲课、实践指导外检取材和镜下读片、进行各种疑难切片的病理会诊及远程会诊外,师杰还大力推进藏区学术交流,一年中成功举办了两次大型病理学术会议。2017年9月,召开以免疫组化诊断和制片技术为主题的学术会议,邀请协和医院病理科崔全才教授和卢朝辉教授亲临传授知识,还有技术主管罗玉凤一对一、手把手教学,提升了藏区免疫组化的技术及诊断水平。2018年7月,她邀请协和医院病理科主任梁智勇教授携全国细胞学委员会委员、协和病理科细胞学组负责人孟芝兰教授亲临拉萨,进行细胞学的专题培训,吸引了藏区的30多名从业者中的20多名参会。会后,大家纷纷表示,这次学习提升了自己对细胞学的把握度和辨识度,对开展工作帮助很大。

在科室质控和建设方面,针对科内现有细胞学诊断方法主观因素大、易出现误差的情况,师杰改进了科内细胞学制片流程,对疑难标本进行沉渣包埋,做成细胞蜡块,再利用蜡块进一步做免疫组化,大大提高了肿瘤细胞的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信息。

通过三批援藏队员的不懈努力,藏区病理的专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绝大部分疑难病例在藏就能解决,为“实现大病不出藏”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2017年全国免疫组化质控实践测评中,自治区人民医院取得了国家病理质控中心颁发的合格证书。师杰无不自豪地说,如今,自治区人民医院开展的免疫组化项目范围已经超过了全国三甲医院的平均水平,这离不开援藏专家的共同努力,以及大后方协和病理科同仁的大力支持。

援藏归来的师杰对这一年的工作与生活无不怀念。她说,病理工作是一项幕后工作,常常会被人忽略,但是通过我们的努力,藏区同事和领导已经充分意识到病理的专业水平关系到一个医院诊疗质量的水平,提高病理诊断的正确率,才能确保临床治疗的有效性,从而真正惠及患者。能够帮助病理专业在西藏的受重视程度明显提升,这是师杰感到最欣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