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正经历飞速的发展,已经成为循证医学的重要组成、转化医学的重要途径和精准医学的核心。这些新的进展对检验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检验医师、检验研究型人员和适应个体化医学需要的人才将是检验医学教育今后面临的非常紧迫的任务。为与更多检验工作者分享医学检验各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并对检验医学教育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进行充分的交流探讨,由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检验诊断学系主办的第二届协和检验双峰会于11月11日在协和医学院新科研楼8层隆重召开。
作为协和医院检验科独具特色的年度学术盛会,本届大会云集了国内检验领域一流专家和学者,包括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会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检验中心主任张曼教授,北京协和医学院副校长张学教授,中国医师学会检验分会副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主任康熙雄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检验科主任王清涛教授,北京协和阜外医院检验中心主任陈曦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肿瘤医院检验科主任崔巍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主任徐英春教授。大会围绕岗位胜任能力评价的发展趋势、罕见遗传病致病基因的研究、液体活检的现状与挑战、检验医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发展历程与展望等不同角度的话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来自全国的300余位检验同道参加了本次大会。
会议期间,张曼教授介绍了检验医学从经验医学,循证医学,到精准医学个体化医疗的发展历程,强调检验行业需要重视检验医师的培养,并以地中海贫血为例,说明检验人才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临床意义大 ,影响因素多,技术难掌握,检验环节多,易出现假阳或假阴的检验报告的解释。同时还指出,检验医学发展的关键阶段应建立检验诊断报告体系,通过逐级的报告体系,达到检验专业人才与临床医师的对等服务,以知识服务为载体来实现以疾病为主线发布检验报告。
“三年不开张,开张活三年。”张学教授以三则幽默诙谐的小故事分享了自己在罕见遗传病致病基因的研究中的乐趣和体会,为在座的科研工作者们提供了独特而实用的科研经验。看似科研过程中的“小聪明”,实际上来自深厚的基础知识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当常规思路屡试不成时需要创新思维;科研工作者要大胆组织国际合作,与高水平医师合作,联合攻关,实现合作双赢。
中国检验医学历经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先进检测技术和高精尖仪器逐渐普及,逐渐衍生了液体活检的新概念,崔巍教授就液体活检的现状与挑战这一话题与在场的专家学者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她指出CTC技术临床应用规范化管理缺乏行业标杆,临床转化效率低等现状,并提出医学专家做向导,指导CTC技术发展方向,参与CTC技术的微调;组织专家达成共识,建立CTC检测参考标准等解决对策,为液体活检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大会最后,徐英春教授总结道:“正确的治疗、合适的时间、全民共享、个性化是精准医学的四要素;新理念、新平台(准确、快捷、热情),打造检验学科大平台是检验医学学科建设的目标;强调要加强检验与临床的沟通;鼓励大力发展与青年人才和国际化人才,为推动我国检验医学的不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