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 > 教育动态
赴美学习体会
时间:2011.03.21 字体: 发布来源:放射科 作者:冯逢

    我受医院“百人计划”项目及卫生部国际交流中心“西门子中国青年医师国际交流项目”的资助,自2010年9月3日至12月4日赴美国多家著名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及影像研究中心参观访问及短期学习,着重观察了神经放射影像诊断的临床运行情况,认识了对方的优点,并对如何改进我院工作做了思考,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的。具体内容如下: 
    1.赴UCSD(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神经放射科学习7周,这是我本次短期学习的主体部分。学习期间,我主要是在其神经放射影像诊断组进修,观察其临床运行的流程、神经放射诊断技术及相关教学内容。UCSD的神经放射负责其住院医师及Fellow的相关培训,每个Attending医师的水平都比较高,相关知识面广,而且有比较好的临床教学意识,与下级医师逐个阅读、讨论、提问及讲解每个病例,以求报告的准确完整。学校每周有针对于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Fellow的MR Physics Forum(磁共振物理论坛),由科主任Dr.Bradley亲自主持,对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深入的学习,更好地为诊断服务;每周有一次Neuroradiology Conference(神经放射讨论会),主要由住院医师报告近期有学习意义的病例,Attending进行评价和讨论。此外,放射科每月一次还有Grand Round,邀请全美其他医学院校的卓有建树的放射科医师或影像技术专家来院授课,起到取长补短,加强交流,共同提高的作用。
    学习期间,我恰巧有机会参加了UCSD举办的为期一周的MRI Visiting Fellowship Course(磁共振成像访问学者课程),系统学习了MRI的相关临床技术及各系统的主要临床应用,共40学时,学习班共招收来自美国、韩国等国家近20名放射科医师,堪称世界范围内的磁共振学习班,授课内容实用,同时还可提高专业英语交流水平。
    在UCSD神经放射科学习,我的体会是:科室高年资医师阵容强大,大家积极参与科室工作,共同为科室创造成绩,住院医师及Fellow的培训系统全面,要求明确到位。所有人都有自我发展的机会。
    2.西门子Show Sites参观学习5周
    结束了在UCSD为期7周的专业学习后,我按照计划,访问了UCL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MGH(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BWH(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布里格姆妇女医院)、NMH(Northwestern Memorial Hospital,西北大学纪念医院)和UIC(University of Illinois-Chicago,伊利诺伊斯大学芝加哥分校)的各附属医院,历时5周。
    UCLA医学中心坐落在校园南端,放射科位于一层,紧邻急诊室,便于一些急救患者的影像检查及介入治疗。与我接洽的Dr.Noriko Salamon副教授是神经放射诊断大夫,负责科室教学,她安排我在科里的Fellow和Attending医生例会上做了正式发言,介绍我院及放射科的情况,以及我个人的研究结果。
    UCLA的神经放射与其医学院相关学科的联系十分紧密,我有幸赶上一次被他们叫作Brain Cutting Conference,会上,神经病理学教授对尸检脑进行现场大体解剖及讲解,有兴趣的学者及医师都可以参加,在神经放射轮转的住院医师和Fellow也要求参加。若尸检患者生前有影像学检查影像(如CT、MRI、DSA等),则先由放射科的Fellow报告影像检查表现及结果,然后病理学系教授一面指导助手切脑,一面提问并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对照影像学发现并找到其病理改变部位非常直观。此外,我还参观了UCLA介入放射学实验室、神经放射的影像后处理工作室(雇员都是相关领域的博士,负责 MRI和PET等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和神经放射及神经介入放射的日常工作流程。
    我对其介入放射的药品管理站印象深刻。这是由计算机控制的高科技、高精确度的药品管理系统,需要有效护士的密码和指纹才能打开药品管理柜,按照处方取药,自动出药,并严格记录出品的名称、剂量及出药时间,护士和技师都严格执行所有规章制度,真正是有条不紊。
    MGH和BWH是世界上排名前列的医院,目前统一由Partner’s Healthcare管理。MGH建立了一个Martinos Center for Biomedical Imaging(生物医学成像中心),装备有目前世界上最前沿的各种成像设备,会聚了相关领域最出色的研究人员进行前沿性研究。研究中心由慈善基金建立,运营则依赖各研究者的课题基金,根据需要购买所需研究设备的使用权,中心用这些收入来维护和更新设备。这是国外研究中心较多见的运营模式,我们可以借鉴。
    我花了一周的时间参观学习了MGH和BWH的临床神经放射工作。他们的工作量与我们类似,但负责签发报告的高年医生数量较多。科室有完备的PACS、HIS系统和网上专业资料查询系统(包括解剖和诊断标准等),使放射科医生的工作更加容易、准确。我感受深刻的是,这两所医院都很重视影像检查的发现及与临床医生的及时沟通,尤其是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影像发现。这能明显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而且医院要求将所有影像发现都反映在检查报告中,这是对潜在医疗纠纷的有效预防。BWH对临床沟通的紧迫性采取分级管理,以红色、橙色、黄色、蓝色等不同颜色来表示沟通反馈的时限规定,分别对应:即刻、3小时、1天到3天。如医生收到一条红色呼叫,则必须立即回复。医院有各种畅通的沟通渠道,包括Web page(网络短信呼叫),Email,电话(号码表网上迅速可查)和呼机(因为医院里仍然有手机信号不好的区域,如地下室)。
    这两家医院的临床放射讨论会内容都很丰富。医院根据不同的疾病和专业,定期组织讨论临床及研究问题,如Brain TumorBoard Meeting,Pituitary Diseases Board Meeting等,这也是有效沟通,互助合作,共同提高的保障。
    在芝加哥的西北大学纪念医院,我主要参观了磁共振成像研究中心,观察了那里进行的各种功能磁共振成像认知研究工作的开展(包括嗅觉与情感关系的研究等),其运行模式与其他医学院医院的影像研究中心类似。
    位于芝加哥的伊利诺伊斯大学芝加哥分校的附属医学院医院,不同于西北大学纪念医院(私立医院),它是隶属于伊利诺伊斯州政府的公立医院,更多地面向普通百姓,但是其信息化建设非常完备,而且医、教、研工作井然有序。
    在芝加哥学习的最后一周,我参加了第96届北美放射学会年会,这是该领域内规模最大的学术及技术交流盛会,今年的主题是“Personalized Medicine: In Pursuit of Excellence”,我将其翻译为“个性化医疗:追求卓越”,大会主题发言是《影像发展指导个性化的肿瘤治疗》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先生也在大会上做了关于医疗改革和其成立肿瘤研究基金会方面的特邀报告。RSNA年会是集学术报告和设备展览为一体的大型会议,在这里可以看到各厂商最新推出的各类成像产品,了解到其中包含的新技术导向。今年的亮点是西门子公司推出的一体化分子磁共振成像系统(mMR),它将PET和MRI有机结合在一体机内,但该机尚未通过FDA,而且其临床实用性还在进一步探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