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期间北京市启动稀有血型供血联动机制凸显北京急救应急实力
本报讯 (记者段文利 通讯员任伟)正值奥运召开在即,一位罕见稀有血型的外籍男子因车祸后反复出现严重的腹腔感染和消化道出血而出现严重贫血,由于在外地治疗因配血困难辗转来到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救治。北京协和医院在积极采取止血、抗休克、抗感染治疗,反复配血不成功的情况下,向北京市血液中心和相关部门发出求援提供O型RhD阴性Duffy血型系统Fya抗原阴性的稀有血液。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与和睦家医院等紧急联动互助,从志愿者中紧急采集约2000毫升的救命血液。通过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的积极努力,患者的出血已经得到控制,感染等危重的病情已经好转,由于贫血状态已经得到较好的纠正,患者病情正逐渐在向好的方面发展。
患者是7月19日来到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的。不幸发生的车祸致使其蛛网膜下腔出血、右锁骨及耻骨骨折。后来又因脾破裂、腹腔出血、胰漏、感染等原因,患者先后在外院接受了急诊脾切除、脾窝感染坏死组织清除止血术和胰尾渗血区止血术的手术治疗,由于有高血压史和20年前的溃疡手术史,术后患者出现了应急性溃疡,造成大量失血并使感染等病情进一步加剧。
患者来到北京协和医院时,血色素降到39g/L,白蛋白降到19g/L(正常值35~51),红细胞降到1.39×1012/L,心率135次/每分。腹部B超、胸腹盆腔CT显示有感染和持续性出血。急诊科于学忠主任、郭树彬副主任立即到场指挥救治。紧急给予心电、血压、血氧监护、建立外周静脉补液通路,予以止血、抗感染等支持治疗,同时行右颈内深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医院组织了消化内科、基本外科、急诊科和输血科的多科联合会诊,采用保守治疗为主,积极止血并加大抗感染力度,争取手术机会。虽然患者的出血经过急诊科的积极救治得到了及时的控制,但贫血能否得到纠正成为患者能否康复和进行下一步治疗的关键。输血科在多次配血不成功的情况下,向北京市卫生局和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提出寻找特殊血源的申请,并将患者血样送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进行配血,在血液中心的积极努力下很快交叉配血相合的800毫升RhD阴性洗涤红细胞到达医院。医护人员介绍说,连日来,患者共接受输血RhD阴性洗涤红细胞2000毫升左右,RhD阴性血浆1200毫升。目前,患者血色素已经升到63g/L,心率降为每分90次,氧饱和度正常。
于学忠主任介绍说,为了保证北京协和医院对病人的救治,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紧急启动了稀有血型的联动互助机制,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首先在已经建立的稀有血型志愿者档案库中进行了筛查,由于RhD阴性Duffy血型系统Fya抗原阴性的血型以西方白种人为多见(相对于中国人),以外籍人士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和睦家医院,他们在得到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的求助信号后,最早时间以电话或短信的形式通知血型相合的志愿者前来献血,共有5人献出血液1800毫升。连日来,患者的40余位亲朋好友也先后来到北京协和医院接受配血试验。
从7月19日至今的七天的时间里,一场由医院、血液中心和不知姓名的志愿者联手进行的对外国友人的救助活动正在北京展开,有关部门在奥运期间启动的稀有血型联动互助机制凸显北京急救应急能力。
医院、血液中心和志愿者多方联手施救协和急诊病人病情好转
时间:2010.07.22
字体: 小大
作者:段文利
来源:本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