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岭
一个世纪以前,来自美国的一行人利用四个月的时间,访问了当时中国十几个城市和近百家医院, 此后完成了一份名为《中国的医学》的报告。而今这份报告恐怕已经没有多少人还能够记得,但它却促成了中国史上最伟大医院的创建。在饱经战乱摧残的国度里,在传统医学根深蒂固的土地上,一所引领华夏神州现代医学发展的神圣殿堂随之出现了。
协和,不仅仅是一家医院,也不单单是一所医学院校,她更是中国当代医学精神的体现。“严谨、求精、勤奋、奉献”早已铭记在每个协和人的心中。当然,协和的精神还有更多的内涵。老一辈的协和人用他们的言传身教为我们这些晚生后辈、莘莘学子们做出了更深刻和更生动的诠释。
协和比邻金街,地处闹市,但却是难得的清静之所。无论政权如何变迁、社会是否动荡,协和人却能始终以治病救人为己任,严谨治学为追求。人非圣贤,他们何以能出泥不染,濯涟不妖?原因何在呢?我想,或许是因为协和人往往能够以自省对闹市,凭专注避浮华吧!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省一直是中国人道德修养的标准之一。荀子亦曾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所谓“专注”,就是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古人云:“精则有所专注,多则散乱无纪”。一个专注的人,往往能够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凝聚到所要干的事业上,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协和的前辈们正是在这种时刻不忘自我反省、自我调控、自我教育,始终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专心致志的精神的熏陶下,才能居闹市而心静,临浮华而神清。
“自省”与“专注”源自宋鸿钊院士在协和行医的体会。在那段疯狂而混乱的年代,不仅宋院士,更有张孝骞、林巧稚、谢绍文、钟惠澜等等众多协和老专家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无论外界环境如何,自省、专注都会使人心静如水,波澜不惊。如果说 “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是孙思邈对学医者的基本要求,那么“欲得澄神内视”或许是他对“大医之体”的更高要求吧。
逆境时需要自省和专注,顺境时自省和专注则更加难能可贵了。面对权利、名誉、金钱、美色等众多诱惑,世人往往不知所措,更有甚者迷途深陷,不能自拔。但是,在这里,我却看到了不同的景象。我看到那些两鬓斑白却仍然在临床一线为患者排忧解难的协和人;我看到了那些带病工作,不为名利,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协和人;我看到了那些为探索医学奥秘早出晚归,披星带月,辛勤工作的协和人。这些人就在我的身边,或许您对此早已习以为常,或许自省和专注的精神早已融入了您的血脉。
自省的人能够远离所有一切只是前景和表面的东西,专注的人能够一丝不苟的对待自己的想法。
向身边的自省与专注的协和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