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室动态
学传统医德做苍生大医
时间:2011.02.28
字体:
作者:梁晓春教授

    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包括了中华民族在与疾病作斗争的漫长岁月中创造的中医药学,作为中医药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医德,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传统医德闪耀着人性与理性的光芒,崇尚“生命至重,惟人最尊”的信念;倡导“医乃仁术、济人为本”的思想;坚持“医贵乎精,仁术济世”的精神;恪守“贵义贱利,自正己德”的准则;努力去做“苍生大医”。数千年来这些传统医德成为医生规范自我、独善其身、鞭策奋进的精神动力。那么传统医德的具体包括哪些内容,下面作一简要介绍:
    一、诚于品德
    在祖国医学史上,“苍生大医”层出不穷。如战国时期的扁鹊、汉代的张仲景、唐代的孙思邈、明代的李时珍、清代的王清任等,他们崇高的医德和杰出的医学成就名垂青史,成为医界楷模。“杏林春暖”、“悬壶济世”等赞誉医德高尚的典故家喻户晓千古流传。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中明确提出了医生必须恪守的道德准则,成为医学史上医德思想集大成者。他说:“凡大医治病,必当无欲无求,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强调:“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明代名医陈实功提出为医者要做到“一戒重富嫌贫,二戒行为不俭,三戒图财贪利,四戒玩忽职守,五戒轻浮虚伪”。徐大椿的《医学源流论》告诫为医者不要做“立奇方以取异;或用僻药以惑众;或用参茸补热之药以媚富贵之人;或假托仙佛之方,以欺愚鲁之辈;或立高谈怪论,惊世盗名;或造假经伪说,瞒人骇俗;或明知此病易晓,伪说彼病以示奇”的庸医。谨记“无恒德者,不可为医”的古训。孙思邈对医生提出的以“精诚”为要,尊重生命、仁善博爱、一视同仁、勤奋不倦、精求医术、专心敬业、严肃稳重、廉洁勇毅等要求,涵盖了为医者应具备的品格和素质,应该是医务人员必须遵循的基本医德规范。
    二、精于专业
    要做“苍生大医”,不仅要“诚于品德”,更要“精于专业”。就是说医者既要有仁爱救人之心,又要有济世救人之术。如果一个医生没有精良的医术,只有厚重的仁心,也不能救人于危难之中,“济世活人”也就会成为空话。正如王世雄在《回春录序》中说:“医者,生人之术也,医而无术,则不足生人。”叶天士更是入木三分地指出:“术不精则无异于杀人”他在临终时告诫后人:“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能悟,语书万卷,而后可借术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铒为刀刃也”。当为医者谨记借鉴。汉代张仲景“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为了济世救人,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写了《伤寒杂病论》,创立了六经辨证,为中医辨证施治奠定了基础。孙思邈认为医学是“至精至微之事”,“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提出了“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他直到白发暮年还手不释卷,“一事长于己者,不远千里,伏膺取决”,终成苍生大医。
    三.勇于探索
    “苍生大医”应该是科学的实践者,真理的追求者。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二毒”,为的就是“令民有所避就”;华佗创造麻沸散,刮骨疗伤,开颅剖腹,为的是探索未知解除病痛;李时珍远涉深山旷野,访问名医宿儒,博采民间验方, 集中国药学之大成,为的是造福生民,民族昌盛;王清任革故鼎新,亲自观察尸体结构,绘制脏腑图谱,开宗正义地推出《医林改错》,为的是后人有所遵循,不至于南辕北辙。西方医学传人中国后,唐宗海、张锡纯等中西汇通的探索等等,都是勇于探索,追求科学的典范。北京中医药大学任应秋老师经常对学生讲“学问多半都是一望无涯的汪洋大海,不具备一点牺牲精神,甘冒风险,战胜惊涛骇浪,坚定地把握着后舵,航船是不可能安全达到彼岸的”。我们的祖先早已为后人树立了勇于探索,不畏艰苦,为医学献身的光辉典范。
    四、融于同道
    中国历代医家都强调“苍生大医”必须具备尊重同行的品格。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指出“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并说,有的人“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作为一个医生,应当“捐众贤之砂砾,掇群才之翠羽”。时时处处谦虚谨慎,尊重同行,精求医理,博采众长。明代著名外科学家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说:“凡乡井同道之士,不可轻侮傲慢。与人切要谦和谨慎,年尊者恭敬之;有学者师事之;骄傲者逊让之;不及者荐拔之。如此自无谤怨,信和为贵也”。明•龚廷贤《万病回春•云林暇笔》中也对医生不尊重同行的行为给与严厉的批评。他说总有一些“无行之徒,专一夸己之长,形人之短。每至病家,不问疾疴,唯毁前医之过,以骇患者”这是非常不道德的行为。
     以上四个方面是中医传统医德的主要精华。在市场经济冲击,医疗环境污染,全社会渴望和谐医患关系的今天,我们理性的分析一下,除了社会改革、经济转型和人民群众医疗保健需求不断增长等大环境所带来的客观因素外,行业内医德医风和行业自律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与不适应,则是重要的主观原因。因此认真学习中医传统医德,结合现代医疗实践和人文思想,形成既有优良传统思想、又有显著时代特征的职业规范和医德准则,将对提高医务系统精神文明建设、树立行业新风和构建和谐社会产生深远影响,源远流长的中医传统医德思想在与现代精神的交融中一定会重现传统文化巨大的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