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室动态
平凡的伟大——读《三杯茶》有感
时间:2010.12.13
字体:
作者:魏宇
来源:本站原创

   在巴尔蒂斯坦——巴基斯坦北部最贫瘠的山区,那里人们所沏的“白玉茶”名字很美,味道却很“奇特”。它是巴尔蒂人日常饮食必备的一种咸奶茶。款待贵客时,才会加进去一块巴尔蒂人视为至高珍品的叫做“玛尔”的陈年臭酥油。其味道简直比最可怕的奶酪还要臭,但它既补盐分、营养,又给予人温暖。
    贫穷但朴实、善良的巴尔蒂人,用他们加了“玛尔”的珍贵的“白玉茶”挽救了书中主人公——来自美国的登山爱好者葛瑞格的生命。
    是的,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真是的故事,也可以说是作者葛瑞格的自传。
    故事中的主人公葛瑞格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美国人,他是一名登山爱好者,在攀登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的旅途中遇到意外,被解救到位于布劳渡河谷的科尔飞村庄,这里的人们以他们的善良和真诚的心照料着葛瑞格,使他的身体得以康复,这里的山川美丽壮观,看似人间仙境一般,却是与世隔绝、物质资源和教育资源极度匮乏的山区。
    
    在这里葛瑞格看到了在寒风中,当地的小孩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依然跪在户外冰冷的土地上学习,用小木棍在地上写写划划的情景。葛瑞格为之触动,在他的脑海里蹦出了这样一个想法:我要在这里建造一所学校。
    回到美国的几年里,这个并不富裕的的美国人,没有忘记自己的诺言。为了实现对巴尔帝人的承诺,为了让科尔飞的孩子们能够上学,他写信给580位名人、商人和其他精英人士筹集钱款,结果只却收到100美元。他不得不变卖自己的全部家产去筹集费用,然而却与实际所需相差甚远。幸运的是当时的一位物理学家,听说他的故事后,给他寄了一张一万两千美元的支票,这刚好可以在巴基斯坦盖一所学校。
    当他终于带着捐助的钱再次回到巴基斯坦、回到科尔飞的时候,却发现原来一切并不那么简单。他忍受着大自然恶劣的环境,穿梭于巴基斯坦地区动荡的战火,被视为异教徒而受到驱逐,被塔利班部队囚禁,从绑架者的枪口下侥幸逃脱,相恋的女友毅然离开、美国的工作不幸丢失……每一次挫折都没有打垮他的意志,每一次苦难都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历时三年,科尔飞的学校终于傲然伫立于雪山之下。
    之后葛瑞格建立了中亚协会,建立了成熟的募款机制,筹集资金继续建造学校。他没有停下的脚步,截至书籍出版时,历时12年,共建了60余所学校。他用这12年的坚持诠释一份刻骨铭心的爱的回馈。
    《三杯茶》这本书是我在大概在半年前买的,看完书的最后一页,还发现书的封底留有中亚协会的联系方式。那一刻,我忽然有了给这个协会捐款的冲动。更有一点点的伤感,我会觉得,自己的生命是那么的渺小,自己的生活是那样的平凡而又没有意义。每天我们早早的起来,走进医院,面对自己一天的工作。等到夜幕降临,迎着寒气,匆匆回家。无论我们怀揣着一种怎样的不平凡的梦想走出校园,最终我们的人生汇集到了一条名叫平凡的河流里,流向一片名叫生活的大海。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
    结果,当然,像大多数人一样,我没有给这个协会捐款。这本书静静的躺在了我的书柜里
    前些天,当我再次拿起这本书,看着书的封面《三杯茶》,我不禁猜想,作者葛瑞格为什么以此为书名?其实整本书讲述的是作者本人如何历经千辛万苦帮助巴尔帝人的。为什么书名不叫《我建的60所学校》或《希望工程》什么的。。。
    那一刻我忽然觉得,也许,这本书要告诉我们的,并不是如何加入中亚协会,如何给这个协会以捐助。它只是想告诉我们,这一切的开始,起源于巴尔帝人的三杯茶,是这茶,先给了葛瑞格亲人般的信任与承诺,给了他兑现诺言的勇气和意志。
    平凡的巴尔帝人做了什么? 他们只是献出了自己的三杯茶
    也许就像“德兰修女”说的这句话
     “我们要做的事也许只是落入大海中的一小滴水,但如果没有那一小滴水,大海就会小许多。”
    那么 平凡的我们能做什么呢?
    是否可以在 面对每一位病人的时候 多一份真诚的微笑
    是否可以在 劳累了一天快下班时 也坚守耐心与细心 值好最后一分钟岗
    是否可以在 工作中,与同事共同协作,相互学习
    当然 我们的生活并不只有工作
    我们
    是否 许久没有联系挚友
    是否 许久没有和儿女谈心
    是否 许久没有看望过父母
    我们能做的有很多,
    挤公车的时候收起烦躁的心情。
    郁闷的时候听自己喜欢的歌。
    伤心的时候 尽情享受女人的特权 大哭一场
    快乐的时候 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
    一个人的力量究竟有多大?谁知到呢?
    但我知道 只有当你 用心奉献出自己的第三杯 茶
    才能品味到 别人奶茶的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