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室动态
急诊志愿服务有感
时间:2013.01.05
字体:
作者:龚立芸
来源:本站原创

    编者按:阳光正暖的一天下午,两位在校医学生找到我院团委&青年工作部办公室,表达了自己想利用暑假在协和急诊做志愿者的强烈愿望。在团委和急诊科的共同安排下,他们共志愿服务40余小时,其中一位还参加了7月28日上午感染内科的义诊活动。在协和急诊科,他们学到了书本里没有的知识、经历了校园里无法想象的事情。当现实照进梦想时,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除这两名志愿者外,另有8名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急诊科志愿服务10天,人均服务80小时)


    从未想过以志愿者的身份进入急诊抢救室服务,我曾迷茫于自己抢救室志愿者的身份该如何定位,但从真正迈入抢救室大门那一刻起,当真正置身于医院最忙碌紧张的科室时,一切的不安竟烟消云散了。我知道我将会在这短暂的一周里收获最难忘的志愿经历。

    高负荷的工作量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对急诊抢救室的第一感受,毫无疑问就是“繁忙”。对于新进患者,医生细致入微地了解发病情况、采集病史、查阅既往的检查报告,争分夺秒地协商制定治疗方案;同时,护士们配合在最短时间内监测心律、血氧、血压和呼吸等各项生命体征。对于“老”病人,医生反复斟酌病情,在遵循长期医嘱不作过多更改的前提下,调整治疗方案以适应患者病情发展。护士们时时注意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以防止病情的突然变化;严格按照用药规定时间为患者配药、上药并及时填写单据,为患者换液、翻身。他们的身影不停地穿梭在病床间。
    医生与护士所做的每一项工作,所付出的每一份辛劳,都有着同一个目标:抢救病人的生命。他们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这份压力之重来源于患者对生命的渴求,来源于家属血浓于水的亲情,来源于医务工作者“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

    高效的工作团队

    急诊抢救室的患者大都病情危重,需要最为密切的动态关注,再加上抢救室患者最多时可达20余人,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这就要求抢救室的医护人员更要注重提高效率。医生、护士及护理人员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各成员间相互配合,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形成了一个高效率的工作团队。

    熟练的临床操作

    在临床工作一线,临床技能对于医务工作者不再意味着考场上的各种题目,而是在实际应用中的熟练操作。在做志愿者期间,我第一次看到了心肺脑复苏、心包穿刺及穿刺前超声定位、骨髓穿刺、心电图、吸痰和导尿术等实际操作,感受良多,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

    妥善处理好医患关系

    进入抢救室,无论患者还是家属,不可避免都会带有紧张、焦虑和恐惧等不良情绪,这就需要医务工作者注重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安慰。从医生角度讲,在充分告知家属病情的前提下,用尽可能和蔼的语气,深入浅出的词句,会令家属更易接受,并同家属一起鼓励患者,使其建立起康复的信心;对于护士来说,尽可能轻柔地操作,对患者进行语言上的安抚,就能迅速地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对于我来说,虽然做不了实质性的工作,但一个微笑的表情、一个搀扶的动作,还是能有助于消除我与患者、家属间的陌生感。
    一次助人为乐的经历令我印象深刻,一位80岁的女患者有尿意,但苦于家人去取药,无人帮助。老人眼睛望向尿盆,眼神黯淡无奈。看到这种情况,我马上走过去递给她尿盆,帮她在床上解手,她连连道谢。经过如此近距离地接触患者,我更深刻体会到了患者在疾病面前的无助,他们确实需要医护人员从身体和心灵上的精心照顾,就如院墙标语上所写的“医生给病人的第一张处方是关爱”。

    培养工作的主动性

    刚到急诊抢救室的2个小时,我只是站在角落,等着老师为我分配任务。可渐渐地,我明白所有医护人员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忙,根本没有空闲关注到我。所以要想在一周内有所收获,就要摒弃原有“大事做不了,小事找不到”的想法,培养为患者服务的主动性。在抢救室中,我的“岗位”最灵活,我可以帮助护士为虚弱患者翻身,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护数值,提醒患者测试体温,注意患者的监护设备是否连通;我可以帮助护理人员为患者套被罩,为患者家属搬凳子,提醒不要有过多家属在抢救室停留,把不用的输液架、急症抢救车归位,检查医疗用品的有效期等;我还可以提前为准备出抢救室的患者挪出通道,帮助身边没有家属的患者注意何时换液等。
    除了培养工作主动性外,我还及时总结经验,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复习回顾书本上的知识。例如我在7月25日的小结:
    1、吸氧面罩的选择包括储氧面罩、雾化面罩和调氧面罩,应注意各自的使用情况;
    2、泵针的安装及常用的静脉泵入药物总结;
    3、五色静脉抽血管各自的检查项目;
    4、心包穿刺的注意事项;
    5、生理盐水与葡萄糖作为溶媒的运用区别;
    在这短暂的七天内我收获颇丰,它为我日后真正进入临床实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和知识基础。非常感谢协和医院和急诊科能给我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