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过敏性疾病国际高峰论坛从2007年首创以来,每年一届,已连续举办了四届。在尹佳主任的倡导和组织下,协和变态反应科和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作为国内的主办方,每年都联合全球顶级的变态反应学会,使“协和过敏论坛”成长为全国该领域最高水平的、国际上也极具吸引力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多家医院、多个学科、众多基础与临床专家统统网罗其中,产生了良好的行业凝聚力,巩固了协和变态反应在全国本领域不可动摇的学科地位和品牌形象。
然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尹佳主任并不局限于业务思维,而是主动联系媒体,对专业会议进行多媒体手段联合应用的“组合拳”报道。对专业受众,主要采用为中国医学论坛报、健康报等专业报刊亲自组稿的方式,让科内所有医生参与编译,整版报道会议亮点。对普通受众即老百姓,则按照现代传播学中最核心的“主动设置议题”的规律,采取此手法,根据每届论坛的特点,与宣传处一起,从海样的报告讲座中挑选出一两个最具新闻价值的“卖点”,通过国内多家主流媒体加以广泛报道。新华社、BTV、北青、北京日报、晚报、晨报、健康报、论坛报、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等十几家媒体成为协和过敏论坛和变态反应科的常客。不仅如此,尹佳主任还带领科室团队亮相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的健康科普栏目,使专业知识走出象牙塔,走上老百姓的“知识餐桌”,使中国老百姓普及了过敏知识,亦更加关注过敏问题。协和变态反应科的门诊也因此日益火爆。
还是让我们从回顾“协和过敏论坛”走过的历程看看变态反应科每次是如何“主动设置议题”的。
2007年的首届论坛,也是WAO全球过敏性疾病的继续教育项目,国际合作方是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WAO的前任主席KAPLAN,时任主席KALINER,秘书长KATORLARIS,美国过敏医师协会ACAAI主席DOLEN等变态反应的世界级大腕儿和中国医生一起对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和鼻窦炎、血管性水肿、花粉过敏和过敏原标准化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这一年,因为是首届国际论坛,我们挑选的关键词是“国际”。四年前,“国际论坛”在中国还是很时髦的。
2008年的第二届论坛,变态反应科选择和美国过敏医师协会(ACAAI)合作。美国、法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的7位著名医生应邀来华,就当时世界过敏性疾病热点临床问题进行了介绍,国内变态反应、急诊、ICU和麻醉等不同学科的临床医生,对过敏性休克专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这届论坛,我们挑选的关键词是“过敏性休克”,主打新闻稿为“一滴牛奶、一粒坚果亦能致人死命?”,报道进一步提醒中国老百姓关注了餐桌上的健康与生命危机。
前两届高峰论坛主要关注了过敏的临床热点问题,但近年过敏性疾病的基础研究领域非常活跃。随着全球范围内食物过敏、湿疹等过敏性疾病发病率的升高,过敏原的相关研究越来越显出重要性,掌握一定的过敏原和交叉过敏原知识已经成为临床医生诊断食物过敏必备的基础。因此,在2009年举办的第三届论坛上,变态反应科为国内听众引入了多位活跃在过敏性疾病基础研究领域的顶尖专家,他们的演讲为国内医生开拓了视野,也为协和变态反应科牵头进行的中国历史上首次全国范围的主要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启动奠定了基础。本期论坛的新闻关注是“过敏性疾病全国流调”。
2010年早春四月,第四届过敏高峰论坛是与纽约西奈山医院食物过敏基金会合作的,国外过敏性疾病基础研究领域的四位著名学者介绍了相关领域的新进展。以往国内讲者多为协和医生,但从今年起,国内其他医院的医生也应邀前来“论道”,10余位国内优秀讲者大多是曾留学海外并学有所成的精英。“协和论坛”成为全国变态反应及相关领域的精英展示才华的舞台。本届论坛的新闻关注是儿童食物过敏和非过敏性鼻炎。
在当今全球传播的情势下,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媒介传播?它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获益?以2009年对食物过敏的宣传为例。 早在2004年,尹佳主任报道了国内首例食物依赖运动诱发的过敏性休克病例,同时诊断了首例小麦依赖运动诱发的过敏性休克病例。2009年1月,尹佳和文利平医师在美国JAACI杂志上首次报告了中国的15例病人。当时变态反应科和宣传处联手,以“吃面条后跑跑步就能致人死命?”为题将这一发现以新闻的形式发布之后,国内外多家媒体竞相在显著位置报道,中文网页搜索达19800余家。迄今短短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里,该类病例数呈戏剧性激增至120多例。在刚刚闭幕的洛阳“东西方食物过敏合作高峰论坛”上,全球食物过敏领域的领军人物、美国西奈山医学院食物过敏研究中心的SAMPSON教授在听取尹佳主任的报告后,立即报告美国FDA并获批准,将他们正在研发的、治疗严重食物过敏的中药的二期临床试验放在中国来做,合作伙伴选择协和。
回顾四年来所走的历程,无论是在国际国内打响“协和”品牌,树立协和形象,带领中国变态反应团队整体前进,还是提升中国老百姓对过敏疾患的关注度、扫除知识盲区,从传播学的视角看,“协和过敏国际高峰论坛”无疑是一个将构建高端学术平台与大众健康传播紧密结合的典范。
尹佳主任在第四届高峰论坛的开幕式上说,“好的临床研究来源于好的IDEA,创新性IDEA来自于思想火花的碰撞,不同学科的交融,不同学术观点的碰撞会结出丰硕的成果。而我们的论坛就是为国内过敏临床医生和相关研究人员搭建一个思想碰撞的平台。”
而我更想说的是,在当今全球传播的情势下,掌握媒介传播的规律,适时运用媒介传播,应当是医生特别是学科带头人的一项应对竞争与挑战的必备能力。
从传播学视角看“协和过敏国际高峰论坛
时间:2010.07.13
字体: 小大
作者:段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