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室动态
走近全科——2013东方家庭医生论坛暨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时间:2013.10.08
点击数:
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2013东方家庭医生论坛暨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第11届学术年会于7月19日在上海开幕。来自不同省市综合医院和社区的医生,与来自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港、澳、台等国家与地区的同行做了深度交流。受北京协和医学院资助,普通内科一行6人参加了这一全科/家庭医学领域盛会。为期3天的会议,让我们每个参会者都感受颇深。事实上,仅就年会的规模与学术氛围的变化,就可以让人深刻体会到几年来全科医学的发展与进步。
      一、集各方之力推动全科医学发展是我国现行的重要医疗政策
      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做出了“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的重要决策。此后的十余年间,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硬件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而随着一系列重要政策出台,从2006年《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到2011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全科医学的发展框架也逐步清晰起来。
      发展全科医学对于医疗体制建设的重要意义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但究竟什么是全科医学/家庭医学?它应该承担怎样的任务?本届年会上,世界家庭医生学会(WONCA)候任主席Michael Kidd教授讲到,“家庭医学是基本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合了生物医学、行为和社会科学,致力于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综合医疗服务的专业医学领域,在一些国家被称为全科医学。”我们认为,全科医疗首先是一种意识,一种“全”的思维方式,而不是在内外妇儿等专业技术上的一味求全,全科医生的技能要求应该以适应所服务的社区需要为基本原则,其医疗范围并不是无限求全的。具体一点,可以借用南京医科大学周亚夫教授“一二三四五”式的阐释,对全科医学和全科医生的角色定位形成一种宏观认识:全科医疗是一种统合性的服务,要提供人性化、可及性、连续性、综合性和协调性的医疗照顾;全科医学是临床二级学科,追求两个目标:知识与技能的广博、适宜,以及成为“病人家庭”中的一员,让病人了解你、信任你、敬佩你、悦纳你;全科医生的工作要把握三个三维空间,即生物-心理-社会、病人-家庭-社区以及预防-医疗-康复;全科医生要培养四种能力: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常见症状和体征的评价与诊断,常见急性与慢性医疗问题的处理,其他必须的卫生服务的鉴定与适当的转诊;全科医生要成为五星级医生:卫生保健提供者、医疗决策者、健康教育者、社区领导者和协调管理者。
      我国在当前究竟应该如何发展全科医学?本届大会上,来自不同国家与地区的全科医学专家分别介绍了各自的发展状况与特色,先进的理念、良性循环的状态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美好的远景图,令人振奋;但当数位同仁,包括我科陈嘉林教授等,多次提出“关键是如何针对我国国情,尤其是帮助广大农村落后地区解决基本医疗”的问题,没有人能够给出满意的回答。事实告诉我们,要摸索自己的路、没有现成的答案可循。集各方之力,才能推动全科医学发展,从政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到医院、医学院,无不肩负重任。
      二、培养大量合格的全科医生是推动全科医学发展的重中之重
      2000年,卫生部出台《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指出在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新时期,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培养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全科医师等有关专业卫生技术和管理人员,是改革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需要;是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需要;是改革医学教育,适应卫生工作发展的需要。2010年,国家发改委、卫生部、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定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队伍建设规划》提出,要在2020年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出30万名全科医生,要提高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随着基层医疗机构硬件设施的配置加强,“培养大量合格的全科医生是推动全科医学发展的重中之重”逐渐成为共识。学科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现实中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的真正实现,除了政策上的引导之外,全科医生实力的增强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2011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强调了5+3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即医学院校开设全科医学系,医学生5年本科毕业后需完成3年规范化培训,考试通过才能成为合格的全科医生。现实层面的困难是,全科医生师资缺乏,而且数十年内全科医生来源仍然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对目前在岗的基层医生进行培训以及进行转岗培训,而这部分医生资源具有很高的不均质性。到2020年培养出30万名全科医生,可谓任重而道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全科医生的培养无法一蹴而就,培养合格的师资力量,建设全科医学师资队伍,是培养全科医生的当务之急。在这一方面,医学院与大型医院将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次会上,我们见到了许多坚定的全科医疗工作者,也不乏徘徊不知前景的年轻人。每当一些同事向我们投以惊诧的目光,“协和医院都来参与搞全科啦!”我们就会感受到自己双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全科医疗以大内科为最基础和最常见的工作内容,这是不争的事实,尤其当前我国全科仍处于起步阶段,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承担好内科基本医疗将是第一步,要全科医生同时承担起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等等的基本医疗还需假以时日,以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本次大会组织参观的示范社区)主任王医生的想法,“可能要等到三五十年后吧”。事实上,理想情况下全科医生的临床技能培训应该是按需的,来自澳大利亚的Doris Young教授说,在澳大利亚,乡下的全科医生要比城市的全科医生接受更全面的培训,因为那里专科医疗资源相对较少,全科医生需要承担更多医疗任务,比如缺乏产科医生的地方,会接生就会成为全科医生的能力需求。可见,诊断学和内科临床基本功的培训,仍然是全科医生培养的基石。尽管目前我们尚未建立全科医学系,但作为教学医院,在全科医生培训方面,包括从医学生开始的教学与在岗全科医生的培训,都应该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而不仅仅是在临床工作中为全科医生提供支持做后盾。对于一个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疗的理念和临床思维能力无疑是最基本的要求。然而迄今为止,全科医生的师资必定主要来源于各专科的医生,如何促进这些师资力量全科理念的建立,是全科医生培养的当务之急。在这方面,始终保存大内科建制,并已经成立了普通内科的北京协和医院,应该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
       总之,本次全科医学的盛会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发展全科医学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作为国家一流的大型综合医院的医生,我们应该积极地思考与行动,把握时机,为推进这项宏伟的事业尽一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