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与技能,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质控部与多家三级医院联系为我们社区医务人员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我非常有幸能够有机会进入协和医院内科进行学习。通过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加强服务意识、提高业务技能是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关键。
一踏进协和医院西院我就感受到了那紧张而有序、忙碌而不乱、熟悉又陌生的氛围。初到协和医院学习的第一天沙悦老师与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交谈,了解我们此次学习的目的以及想法,并提出几点建议和要求供我们参考:1.协和医院普内科病房的住院病人的疾病谱与社区就诊病人的疾病谱相差较大,因此此次学习的重点并非是每个病例,而是通过学习打开思路,寻找方法;2.通过培训学习共同探寻全科医生培训的好的方式;3.医生的成长是自学的过程。
接下来就开始了我的学习。跟随带教老师收病人,这是一位从外科病房转入的病人,从开始问诊到做完全身查体进行了一个多小时,数个月病程问诊要精确到某一天甚至几点、出现何种变化、做了哪些相关检查、采取何种措施或使用何种药物治疗、效果如何等等,不厌其烦的去问去证实,体格检查从头到脚、‘望触叩听’,按部就班的完成。我受到了很大的震动,我在反思:当我在面对社区老人时我是否能够如此耐心的听完他们的讲述,也许在他们的唠叨中可以提供与病情有关的很重要的信息,仔细的查体能够让我更早的发现一些问题,使他们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治疗。之所以没有做到如此的耐心、细致、认真,并不是没有掌握问诊或查体的技能,而是在思想上、认识层面上不够重视,总觉得社区病人每月、每周甚至三天两头的来,没有什么新的变化,因此不再仔细问诊和查体,甚至没有耐心听他们罗嗦的说完,可能因此我会失去最早发现问题的时机。我想这是我在今后的社区工作中一定要注意的——加强服务意识,每次面对社区病人都应该像初诊那样认真、仔细、耐心。
每周三上午是主任查房时间,住院医生汇报病历经过了充分的准备,全面又详细,有条理又有归纳总结,层次分明的展开病例。而病历讨论不仅是我们学习的过程,更让我们看到了专家们丰富的临床经验,感受到了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以病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走进协和医院我时时处处都被学习的氛围所感染。在办公室的电视上播放着“每日一题”,住院总医师每天早晨出一道题,范围很宽泛,可以是影像学或病生或临床问题等等,全部是英文,所有医生需作答。每周二下午是住院医师讲课的时间,每周一位医生讲一个内容,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学习方式,主讲人需要做充分的准备,查相关资料并整理,自己学好后再讲给大家听,互相学习,互相提高。我想这就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吧,我看到了他们成功背后的努力与付出,我也深刻的理解了沙老师的那句话“医生的成长是自学的过程”。我内心充满着要学习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把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作为医生职业生存和发展的紧要任务,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和追求,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层次,增强为病人治病服务的能力。
通过学习让我扩展了眼界,我们平日在社区门诊看到的都是常见病与多发病,似乎疑难杂症不会在社区卫生站出现。但短短2个月的学习,向我展开了另外一个不同的天地,让我深深体会到了疾病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多变性,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打开眼界、拓展思路,努力学习、厚积薄发,不要让一些疾病与我们“相逢对面不相识”而成为我们的“疑难杂症”,也因而延误了病人的诊治时机。随着社区卫生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社区卫生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将会越来越多,工作任务也将会越来越繁重。但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者,我们必须加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业务技能,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宗旨,塑造社区医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这是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关键。正如协和医院的院训“严谨、求精、勤奋、奉献”,我想这是我们每个医务工作者都应时刻牢记和遵循的宗旨。
作为一名社区医生和社区站的站长,不但自己要进步,还要带动全站人员,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气,通过培训、考核、管理,提高全站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技能,让社区居民享受到更优质的社区卫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