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室动态
在学习中提高在工作中成长——北京协和医院普通内科见习报告
时间:2010.08.30
字体:
作者:佀雁云
来源:本站原创

在学习中提高  在工作中成长

——北京协和医院普通内科见习报告

北京市东城区南门仓社区卫生服务站   佀雁云

在东城区社区卫生管理中心的统筹安排下,我有幸成为我区第一批在协和医院对口支援和继续教育项目的学员,在协和医院学习的两个月中,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学术氛围、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敬业精神令我敬佩,下面就我的学习情况向大家做一简单汇报:

一、医院管理制度严格,同时体现以人为本

     在刚入协和医院综合内科的医生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医师需遵循的规章制度,包括见习医生,住院医生,住院总医生,主治医生等各级别医师的工作职责及工作制度。在随后的学习中,我看到每位医护人员各尽其职,严格按照各项制度工作,井然有序。

     同时我发现他们在工作中处处体现以人为本。对工作人员来讲,在接受新住院病人时,住院总在进行病人分配时都提前进行各组住院人数及病情轻重程度的评估,然后进行合理分配。而且,每周都要对住院病人进行一系列评估,由主治医师重新根据病人病情进行分配分组管理。在安排值白、夜班时,在不影响观察病人病情及治疗的情况下,也尽可能照顾住院医生的自身利益,给人的感觉很温暖。

对住院病人来讲,更是体现出对病人的尊重和负责。在医生办公室的公告栏上,写着住院医师每日必做:

住院医师每日应做以下问题:(十条)

1 我的病人容量足够吗?

2我的病人营养支持够吗?

3我的病人今天该查血了吗?

4我的病人今日测量生命体征了吗?

5我的病人目前用药都必要吗?

6我的病人明日有什么外出检查吗?需准备什么东西吗?

7我的病人所用药的剂量对吗?不良反应我都了解吗?

8我的病人今天是否该记病程了?医嘱的改变是否在已在病程记录中有体现?

9我的病人今日抽血结果是否已经回报?

10请下班前再次查看自己患者的医嘱。

从这些细节中我们能看出住在协和医院的病人备受尊重和关注。医务人员极其负责的对待每位病人,又能站在病人的角度尽快明确病情,减少医疗负担,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二、医护人员技术精湛,工作认真严谨,学术氛围浓厚

在普内科见习期间,我发现协和的医务人员医务水平很高,他们认真对待病人,医生对新入院的病人详细询问病史,仔细进行体格检查,每次大概需要40分钟到1小时左右,并且都先要调来病人所有资料,包括过去住院病例及门诊病例,化验结果等。看似一些细微的东西他们也从不放过。诊断思路清晰,他们对待每一位病人都很严谨,各个系统都要进行仔细排查和研究。这个在每周三的查房病例汇报及专家讨论中有很好的体现。

在每天的交班中,护士要汇报前一天所有发生事情,包括病人的生命体征、辅助检查、出入量、当天需做的检查和准备情况,以及新收病人的等情况。值夜班的医生再次针对上述情况有侧重的交班,汇报新收病人病历,目前治疗情况及注意事项等。

他们对于本院的医疗队伍的继续教育工作很重视。一方面,院内或科内每天都有讲课,内容丰富。如:病例大讨论,科研课题及国内外新进展,疑难杂症大讨论,指南解读等。每一位医生随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听课。另一方面,医院也注重低年资医师队伍建设,要求他们准备一些小讲课,在科内进行交流学习。在平素与他们的交谈中,我能感受到浓厚的学术氛围,每个人都注重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

三、学习内容

    我在见习期间共查看病人及病例120份。参加普内科大查房8次,涉及病人数34人次。总共接触病种36种。普内科病人以免疫性疾患较多,其中结缔组织性疾病占大多数,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血管炎,成人still病,硬皮病,皮肌炎,混合型结缔组织病等。在见习期间,共参加讲座8次,其中有两次为美国医生(他们在协和医院进行对外交流)讲课,一为美国的医疗现状及病例书写,一位患AIDS后合并囊虫性脑病的诊疗经过。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见到了很多在我们社区医院不可能见到的病例,同时又了解了许多医疗新进展。

四、学习心得

   通过此次学习,我对于社区卫生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作为基层的卫生工作者,在为社区居民服务时,要学习协和医院的医护人员的以身作则、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要经常与所辖居民进行有效的沟通,做好健康教育和疾病管理,如根据居民不同疾病类型进行不同的专题健康讲座,督促居民定期来检测血压和血糖水平,进行行之有效的指导,包括膳食,运动,心理干预,康复训练等,并对其进行定期评估。这样才有利于社区慢性病的管理,从而有效整合社区六位一体的功能,让我们的社区工作变得扎实、有效,而不能让社区的许多工作流于形式。

五、几点建议

在对社区居民的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特殊疾症的诊断,居民用药的遵医依从性,药物使用的规范化,需要定期进行检测和化验,包括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等(社区卫生站不能解决)等等,我认为需要大医院及专科医院的密切配合。这涉及到社区和专科医院的对口支援,包括双向转诊问题。还望大医院多多支持。

(一)构建交流机制、建立绿色通道

在社区卫生工作中遇到一些解决不了的医疗问题,转至大医院后,很多没有明确的反馈。社区医生看不到病人在大医院的诊疗记录,以及用药方面注意事项等,我们所常见到的多为出院记录及医嘱,并且都是简单的表述。因此,我们无法获取病人的诊治思路及详细病情,这样既不利于对病人的治疗,也不利于社区卫生人员专业水平的提高。为此,我建议在医院和社区卫生站之间构建病人病情沟通交流机制。建立绿色通道,设立专门接待社区站事务的部门,处理包括病人的双向转诊(一定要有反馈,电话,短信均可),快速预约化验及辅助检查等业务,力保做到社区医生对转诊病人病情能及时掌握,并顺利转回。使病人和社区医生感到双向转诊是通畅便捷的。这样不仅大大提高病人就医的依从性,也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同时也降低了很多医疗成本。

(二)加强培训指导、提高专业水平

大医院的医生在对口支援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社区站一些实例开展病例讨论或系列讲座,使得社区医生能结合临床工作发现自身医学知识及技术的不足,促进社区医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身的病例书写能力。同时也能帮助社区站对于一些社区常见病种的诊疗步骤及诊治方案更加规范化、合理化,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社区医学模式,促进社区卫生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针对社区不能及时进行化验,用药无法检测的现状,建议医院专家在社区站多讲解一些药物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这样社区医生就能很好的掌握用药指征,有效弥补社区医疗的不足。

虽然在协和医院学习的时间只有两个月,但是给我的感受和启发很多,感谢社管中心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协和医院的老师们对我的指导和关心。以上汇报若有不妥之处,还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