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乳腺专业组20 世纪 80 年代由我国外科奠基人之一曾宪九教授提议和支持帮助下成立,专业组长是黄汉源教授。2006年2月将乳腺专业组扩大为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孙强教授为首任主任。在黄汉源教授和孙强教授接续耕耘下,乳腺外科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外科学系重要组成科室,现任科主任为周易冬教授。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长期致力于乳腺疾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形成了“门诊十分钟,手术住院三五天,综合治疗三五个月,随访关怀终生制”的乳腺疾病全程管理模式,采用筛查、手术、综合治疗、术后随访、特色门诊、粉红花园、宣教疗愈等一体化干预手段,开展了大量诊疗、科研、教学、科普、志愿、文化活动,打造了一个医患同心,不抛弃、不放弃的温暖港湾。目前为国家癌症中心乳腺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第一批试点中心,协和医院乳腺外科技术力量雄厚,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均有相当的水平,综合实力位于全国先进行列。获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金奖,第四届全国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志愿者项目大赛金奖、首都志愿服务大赛银奖、全国巾帼文明岗、医院文化建设品牌科室二等奖等荣誉。
乳腺外科年诊治病人超过110,000人次,手术近8000台,其中乳腺癌手术4500余台。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协和乳腺外科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个性化治疗规范,如小切口或隐蔽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美观效果良好;乳腺癌手术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乳腺癌的保乳手术切口隐蔽,部分患者可通过乳晕切口进行保乳,乳腺外形良好;在国内率先开展了X线与B超定位临床不可触及乳腺病变活检手术、微创旋切手术;开展乳腺腔镜手术,大大提高了乳腺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协和乳腺外科研究并制定了协和医院乳腺疾病治疗临床路径,以此临床路径来指导临床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乳腺外科乳腺癌的单病种收费连续多年为全市最低。科室开创性的开设遗传咨询门诊、浆细胞性乳腺炎门诊、乳癌术后脂代谢门诊等专病门诊,使诊疗更加精准。乳腺外科还承担着多项国家级的重点科研项目,已经完成国家“十一五”支撑项目“基于社区的乳腺癌筛查方案的比较与评价”、十二五“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乳腺癌筛查模式” 、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重大项目“乳腺癌筛查的技术方案和诊断规范化流程的建立”、“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乳腺肿瘤影像学诊断”、“从基因水平研究中国妇女乳腺癌的易感性”、“人类重要功能基因编码蛋白质研究及重大疾病遗传资源的收集”中乳腺癌遗传资源的大规模收集和“家族性乳腺癌的遗传资源收集”等多项乳腺癌相关课题。
乳腺外科非常重视乳腺癌科普和宣教等公益活动,于2009年10月29日成立了“协和粉红花园”公益组织,旨在通过心理辅导,帮助乳腺疾病 患者了解病情,提高信心,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患;同时,把预防乳腺疾病作为重点,在社会广泛播撒“珍爱乳房,关爱健康”的理念。2024年全年病房探访82次,探访患者1438人,运营医患沟通群14个,全年科普课程6次,志愿者培训3次。我们除了义诊、科普宣教、筛查外,还在艺术疗愈方面开创了先河,并开展常态化科学性的艺术疗愈活动。
乳腺外科通过长期临床实践,依托国家科技部和北京市科委课题,顺利完成乳腺疾病筛查项目,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乳腺癌筛查体系及三级预防体系,制定了我国乳腺癌筛查指南。未来还会继续在多方面、多层次加强筛查义诊合作。为患者提供了更多便利和帮助。
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将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指引,继续在乳腺疾病诊疗、科研创新、公益科普等领域发挥引领作用,为实现全民健康目标贡献力量。
西单院区新门诊楼乳腺外科诊区启用
配合医院整体规划,乳腺外科病房及日间化疗病房迁回西院
配合东院外科楼建设,乳腺外科病房迁回东院,门诊保留在西院
全科整建制迁往西单院区
成立乳腺外科
成立乳腺疾病诊治中心
成立乳腺专业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