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峰
1984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基础医学专业。1995年获Ivy Wu Fellowships赴香港大学进修免疫病理学,1998年获卫生部战略合作伙伴计划赴加拿大Janssen-Ortho Inc.系统学习GCP。1984年始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1989年任内科总住院医师、1999年被破格晋升为主任医师。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博士后导师,2002年至2010年任大内科副主任,曾任风湿免疫科主任,同时担任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为第13届北京政协委员和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研究领域:
长期专研各种风湿免疫性疾病基础临床研究,擅长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血管炎、肌炎、皮肌炎、硬皮病、干燥综合征等的疑难杂症的诊断诊治。
既往成果: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为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负责人,作为负责人先后承担“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十二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 计划)课题,是“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的首席科学家和“十四五”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申报指南撰写组成员。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 SCI 文章 200 余篇、总分超 600分。作为主编主持全国高等院校医学专业研究生国家级规划教材《风湿免疫内科学》第 3 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内科学•风湿免疫科分册》第 2 版撰写,为《内科学》教材副主编,还主编和主译了《风湿免疫性综合征》、《风湿免疫学高级教程》、《哈里森风湿病学》多部专著。课题“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血清学研究和临床应用”获 2005 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及诊断方法学研究”获 2009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及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提高肺动脉高压诊断和治疗水平的关键技术研究”获 2013 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入选 2020 年全球顶尖 10 万名科学家、风湿科 2020 年发表的 SCI 论文大数据分析“最有影响力的学者”国际排名位居第 6 名(中国大陆排名第一),全国风湿免疫病领域学者论文学术影响力排名第 4 位,在 2012-2021 年间发表论文数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