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搜索

搜索页

关键字 “评估”的搜索如下

  •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举办2017协和麻醉实战营

    本报讯(记者张雪车璐)2017年6月14日至19日,协和麻醉实战营在北京协和医院隆重举行。为了使各临床麻醉亚专业更好地发展,调动各亚专业人才的积极性,在麻醉科黄宇光主任的大力推动下,本届实战营由协和麻醉各亚专业分工协作,开辟了“心脏麻醉与超声”、“区域麻醉与疼痛治疗”、“气道管理南北大讲堂”三大重量级版块,是一个集临床核心技术培训和全方位立体式麻醉实战演练的平台。既有资深专家授课,又有临床核心技术实践互动,既有手术麻醉演示直播,又有高端模拟危机处理实战分析,让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学员们接受全方位多模式培训,力求学之能...

    2017.08.02

  • 协和团队设计全新指数,可精准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临床预后

    近日,北京协和医院杜斌教授与周翔教授带领团队运用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技术,创新设计出一种血管张力反应性指数。运用该指数不仅能实时、无创、快速监测脓毒性休克患者对血管活性药物的反应,还能够精准预测患者预后,标志着我国重症医学领域在血管张力评估技术上取得了又一突破。其无创性与操作的简便性,将有助于提升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与患者体验,临床应用价值显著。这一成果发表于国际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子刊EBioMedicine(IF:9.7)。本项目得到了中央高水平医院临床科研专项的支持。脓毒症是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感染引发...

    2024.08.29

  • 两会协和声音 | 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培养高质量临床医学人才

    加强医学人才培养,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基础工程,是支撑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对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性。《“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也要求健全适应行业特点的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党委书记吴沛新,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杜斌均围绕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建言资政。▲全国政协委员吴沛新围绕培养规模与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吴沛新委员建议,控制培养规模,科学落实以需定招。一是加强审批管理,严禁不具备办学条件的院校盲目开设医学教育;二是...

    2024.03.12

  • 协和“医”线故事 | 龙凤胎呱呱坠地,子宫内膜癌患者在协和重燃生育希望

    寒风分冷暖,朝阳映新生,在北京协和医院的手术室里,一对刚刚出生的龙凤胎哭声格外响亮。孩子的母亲曾患子宫内膜癌,协和妇产科通过充分细致的评估,为患者制定了保留生育功能的内膜癌治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受孕的治疗方案。两年多来,在妇产科、内分泌科、临床营养科、急诊科、麻醉科、儿科等多学科的接力下,患者内膜癌彻底逆转,并诞下一对健康活泼的宝宝。▲刚刚满月的龙凤胎2020年,张女士(化名)因月经紊乱20年,不孕4年,来到协和妇产科樊庆泊教授门诊就诊,被诊断为高分化、I期子宫内膜癌。身患癌症又求子心切,张女士在樊大夫的建议下接受...

    2023.03.02

  • 平台管理 跨越发展|协和西单院区日间医疗中心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医保实时结算、无纸化病历、可视化排床、全流程电子化手麻表单、5G智慧病房试点……协和西单院区日间医疗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疫情冲击下,依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目前,中心已累计入驻13个科室,三四级手术占比近80%,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切除术、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成型术、肝癌栓塞消融术等多种四级手术常规开展。协和医院一体化推进“日间手术+住院手术”,日间手术在保安全的基础上注重效率与品质,为住院手术腾出更多空间和时间聚焦“急危重、疑难罕”,人民群众的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中心现有床位66张...

    2023.03.02

  • 患者须知 | 北京协和医院疫情防控最新公告

    近期全球疫情反弹明显,变异病毒加速传播,多种因素叠加共振,持续推高疫情输入风险。为贯彻落实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要求,持续加强医疗机构院感防控管理,我院在严格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有序开展诊疗服务,切实保障患者及陪护人员安全。现就本阶段门诊就诊管理须知,住院、陪护及探视管理须知,公告如下,请广大患友知晓并做好相关准备。一、门诊管理须知1、北京市疫情防控要求:1)体温≥37.3℃的人员,请到发热门诊筛查;2)来自境外及中高风险地区或有相关人员接触史的患者,请主动配合北京市疫情防控要求实行隔离、核酸检测等防控管理,暂...

    2021.08.02

  • 全麻复杂修复14颗坏牙,一次解决患儿7年之痛

    “您好,我是一位在协和国际无痛牙科中心接受全麻补牙孩子的母亲,为您送上这封感谢信是因为心里有太多的话要对您说”“如果一个人连基本的三餐都无福享受,连入睡都变成一件奢侈的事,‘痛苦’一定是用叠加来计算的。”近日,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景泉副教授收到一位母亲写来的感谢信。通过无痛牙科治疗,不仅消除了13岁患儿对牙科的强烈恐惧,修复了14颗坏牙,更让他重获了自信的笑容。一位13岁的少年,因为喂养不当,多颗牙齿出现了龋坏。在最开始看牙的时候,由于周围环境的刺激以及当时医生不太温和的态度,让患儿对牙科产生了恐惧心理,以至于一到医...

    20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