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5日,我科特邀国外访问学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皮肤科研究所毛旭明为我科中青年医师及学生进行了精彩的专题讲座。宾夕法尼亚大学皮肤科是美国成立最早、学术力量最强的皮肤科团队,在临床及科研上有很高的建树。毛旭明博士在该科Payne教授的研究团队中主持科研工作,并为JournalofInvestigativeDermatology等多家皮肤科领域的知名国际期刊审稿。本次讲座围绕大疱性免疫性皮肤病的靶向治疗,展开了皮肤科科研与临床的医学转换模式探讨,并详细阐述了SCI文章发表及撰写的注意事项,为青年...
2010.09.25
2020年9月4日至6日,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科分会、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学系、华夏皮肤影像人工智能协作组(HSIAIC)共同主办的“2020华夏皮肤影像国际高峰论坛暨第五届协和皮肤影像诊断学习班”在线上圆满召开。为期3天的大会特别邀请了国际和国内皮肤影像学界顶尖专家,包含华夏皮肤影像国际高峰论坛、6大分论坛共57个讲题,为广大皮肤科同道打造了一场皮肤影像学术盛宴,以拓宽国际学术视野,促进我国皮肤影像医疗事业发展。开幕式话皮肤影像事业发展大会开幕上,大会名誉主席、华夏皮肤影像及人工智能协作组组长、北京协...
2020.10.20
本报讯(记者叶盛楠)今年恰逢中国“护肤日”主题活动十周年,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和公众对皮肤健康护理的科学认知,2016年5月25日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以“合理清洁皮肤,让皮肤更靓丽”为主题,在门诊楼举办了患者皮肤健康管理义诊咨询和皮肤健康讲座。活动中,皮肤科组织了八名医务人员接受患者现场咨询,通过精心制作的科学形象的健康护肤宣传海报和护肤手册及医务人员的耐心讲解,患者了解了清洁和护理皮肤的科学方法。专题科普讲座针对痣和湿疹两大常见皮肤问题进行了题为《一颗痣的烦恼》和《小湿疹...
2017.01.22
2015年9月12日,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性病学系成立大会暨第三届皮肤与疾病高峰论坛在京举行。成立大会上,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性病学系主任晋红中教授阐述了学系成立的背景与使命。莅临成立大会的领导有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李利民教授,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务处处长马超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教育处处长潘慧教授和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郑捷教授,他们分别代表研究生院、学校、医院和学会对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性病学系的成立表示祝贺,各位领导均表示将全力支持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性病学系今后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随后各位领导共同为&l...
2015.09.28
1、请患者提前一周下午4:00,通过北京协和医院手机APP、电话114、银行卡(银医卡)或北京协和医院官方网站进行挂号预约。2、就诊当天请按预约就诊的时段前往北京协和医院门诊5层皮肤科诊区,在刷卡报到机上进行刷卡报到。**未建我院就诊卡的患者,需先前往1层建卡窗口建立就诊卡;如有北京医保卡,需绑定医保卡;如非院内取号,需至收费窗口更换医保号,否则影响报销。3、刷卡报到成功后,请按报到顺序在候诊区等候就诊。他人就诊时,请勿进入诊室。4、请关注诊室门口屏幕,如呼叫当前就诊,可进入诊室就诊。5、检验、检查单、药品处方和治...
2017.12.12
为了提高病友对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认识,我院皮肤科于8月16日上午召开了皮肤T细胞淋巴瘤病友会。我院刘跃华教授、刘洁副教授、王涛医师和徐晨琛医师等为大家解答了皮肤淋巴瘤方面的困惑。 蘑菇是什么? 刘跃华教授把“蕈样肉芽肿”,也就是大家常说的MF,这种低度恶性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形象地比喻为蘑菇。最早由法国皮肤病学之父Baron Jean-Louis Alibert教授命名,他发现MF的皮损如同蘑菇一样,最早以为是一种真菌感染所致的皮肤病,后来发现是一种低度恶性淋巴瘤。 为什么起蘑菇? 目前...
2014.10.14
2019年8月18日,由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主办的“关注先天性疾病,关注鲜红斑痣”患者科普活动在门诊5层皮肤科成功举办。该活动旨在提高患者对于鲜红斑痣的正确认识,推广鲜红斑痣治疗的专家共识,倡导规范的患者就医诊治理念。为响应国家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和医院推进科普工作的号召,在晋红中主任的主持下,毛笑非医师和王薇护师以“关注先天性疾病,关注鲜红斑痣”为主题,进行患者宣教讲座。毛笑非医师以鲜明生动的语言讲解了鲜红斑痣的疾病特点、危害及治疗方法。使患者了解到,鲜红斑痣作为一种先天性的皮肤血管畸形,发病率约为0.3%~0.5%,...
2019.09.09